《指南》和《纲要》一样,也是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来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从三个年龄阶段进行划分,随后还有“教育建议”。每个年龄段的目标明确,主要的价值取向清晰。所有领域的目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该领域特有的价值,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各领域的目标和要求都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掌握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理论转为实践,用心聆听幼儿的心声;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 《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我对《指南》的解读还需要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剂自己教育思路,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如何提高3-6岁儿童家长的保教能力
0~2.5岁的孩子,正处于探索自己、理解他人、认识世界的阶段,这一过程都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操作实现的,所以操作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在此阶段主要通过动能力和静能力来体现,是本阶段主要发展能力。由于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交往圈仍然比较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会相对而言弱化一些。能力早教,关注六岁前儿童每个年龄段发展中重要的能力品质,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设置课程进行能力强化。上了来自美国的一家早教机构,小小运动馆的老师也分享了一些理念给我。在陪小孩玩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孩子自己玩的能力
如何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家长工作思路和看法
实际教学中实施《指南》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 要明确 《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关系,将实施《指南》和贯彻《纲要》联系起来 《纲要》和《指南》这两个文件既有不同,又有联系。《指南》是针对儿童学习与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结果的描述。而《纲要》则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要求,更多的是观念上的指引。虽然它们在内容上是高度重合的,但不宜简单地把《指南》看作是《纲要》的细化。 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纲要》和《指南》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纲要》从理念上为幼儿园教育指明了方向,并对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规定。但是,由于它不够具体和操作化,更没有各年龄阶段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中吸取教育理念上的营养,而在各年龄段教育内容和要求的把握上仍缺乏具体的指引。而《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它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内容,以及如何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科学依据。 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把实施《指南》和贯彻《纲要》联系起来。《指南》是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结果的描述。但不能因此而主张一种结果导向的教育,更不能根据《指南》中的要求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灌输和训练。而应该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接受《指南》中的教育建议,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2.要灵活看待《指南》中的内容要求,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 《指南》中各领域的具体要求反映的是全国范围内儿童发展的平均水平。而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也非常显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所教儿童的了解,对照《指南》的具体要求,制定出适合这些儿童的教育计划。 具体要求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对待个别儿童上。我们知道,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不是为了把所有儿童塑造成同样的人,而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儿童不同的潜力,让每个儿童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