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家长对老师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需求?

a引导孩子读书越早越好
b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及将来成功与否
c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a引导孩子读书越早越好
b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及将来成功与否
c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老师要求:希望老师多多关心孩子尤其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孩子,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要定期将学生情况与家长沟通、交流形成对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双重辅助管理,形成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管理,使教师、父母与孩子可以互相理解,便于教师指导家长培养学生、理解孩子。
3.妇联在家长学校的作用:锲而不舍地运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为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怀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家长的全面素质,家长学校逐渐得到家长学生老师的认可,发挥了协同教育新平台,家长学校沟通零距离的作用。

儿童节是否是消费节

“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究竟有什么样的心愿?乌鲁木齐市教育部门近日对一些儿童进行随机调查发现,许多儿童想在“六一”实现的愿望都与吃喝玩乐有关。大部分儿童希望“六一”能有蛋糕、饼干等好吃的,还能得到高科技玩具车、变形金刚、七巧板、一套福娃、魔方、彩笔、篮球等礼物;只有很少一部分儿童想得到一些书籍 ,如《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童话。
而家长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想给孩子什么呢?“一年就一个‘六一’,只要孩子玩得高兴就成,花点钱是应该的。”持这类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许多家长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愿望。只要这个愿望还算健康合理,做家长的就应该尽量给予满足。但此时,另一些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家长就感到很无奈了。他们看到其他家长带着孩子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跟风。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自卑情绪,更害怕孩子由此心灵封闭,导致亲子沟通的不畅。
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的那样,在“六一”到来之际,家长不能仅仅满足于给孩子买吃和玩的礼物,应多从心灵成长等方面引导孩子,不要让“六一”儿童节变成“儿童消费节”。当然,孩子们喜欢吃、喜欢玩,这是天性,但从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完全放纵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要求是不智的。而在节日的消费上,形成攀比之风,则更是要不得。
很多时候,亲人的爱不只表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情感沟通和精神培育上。亲手为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可能更能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把家长的行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的记忆,可以让孩子产生好奇心。当孩子听到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时,很容易会认识到自己的童年与长辈的童年比起来是多么幸福。家长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与社会多接触,比如让孩子在“六一”时把自己不用的书、不穿的衣服和不玩的玩具收集起来,或者让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买成礼物,送给困难的小朋友或灾区的儿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又让孩子体验到慈善的意义。
此外,在丰富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和社区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一些科技和人文展览,或者组织一些作文比赛、诗歌朗诵及主题演讲等活动,以此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当然,这些集体活动,应该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既能从活动中获得教益,也能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家长在孩子们自己的节日里满足孩子的愿望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度”。因为有时候快乐和高消费无关,而只是心灵的感受。对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心灵的健康和快乐,是最好的礼物。(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