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一般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这是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发展适宜性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年龄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按照维果斯基的理论,要在教育过程中寻找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孩子“跳一跳,摘个桃”。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幼儿保护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我国学前教育特有的一条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孩子的爱国情怀如何培养?
提出这个问题的肯定和我一样是位教师,其实,在 小学和中学阶段,只要教师的方法得当,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的!
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看爱国影视作品,因为影视作品利用图象和声响技术的优势,很容易对人们造成听视觉上的冲击。
我依然清晰记得小时候看露天电影《地道战》的情形,看完之后对日本人恨得那个牙痒痒,好长一段时间我们玩的游戏都是八路军打日本鬼子。
鉴于我的亲身体会,走上讲台之后,我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用观看爱国电影并结合主题班会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每每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组织学生观看冯小宁导演的《红河谷》。这是部很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它以第二次英国侵藏战争为题材,这场战争在西藏史料中,也被记载为“木龙年战争”。
影片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无耻嘴脸,让人们去思索文明的霸权与生存问题。英帝国主义殖民者妄图用他们的工业文明来取代一切,用他们的船坚炮利来征服世界,他们企图把西藏作为侵吞东方古国的跳板,对这里伸出了罪恶之手。
影片最使人震撼的是藏汉两族人民面对残酷的侵略毫不退缩,舍生忘死与凶残的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他们的血肉填满了苍茫的红河谷,他们用生命谱写的这一曲壮歌,让我们感受了藏汉一家的深厚感情,还有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满腔热血。
影片与其他抗战影片不一样的地方是影片里的汉藏两族同胞同仇敌忾,没有一个叛徒。
最感人的场景是宁静主演的格桑怀抱受伤的雪儿,面对“文明的使者”、自己曾经救过的罗克曼向他伸出的“援手”,唱着藏旅的格桑怀抱受伤的雪儿,面对“文明的使者”、自己曾经救过的罗克曼向他伸出的“援手”,唱着藏族的祝酒歌,含笑打燃罗克曼送给他的打火机,抛向遍地的火油。一阵巨响过后,古堡在一片浓烟烈火中消失。当时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看哭了!
后来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会中,他们踊跃发言,表达了各自的爱国观点,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影片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他们写作的话题!
--------------------------------
本人已经从事中学一线英语教学20多年,擅长零基础教学和培优,有丰富的实战教学经验,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随手关注一下或评论区留言吧,谢谢!
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最有成效的方法。
我们说,孩子年龄小,思考问题会比较简单。像爱国主义这些比较大的情怀,他是很难深刻体会和感受到的。不过孩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非常强的“模仿力”!也就是说,父母做什么,孩子就会学什么!
在头条上看到这样一个小视频:一个年龄不过二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床上哭闹,可当他听到电视上播放国歌时,竟然迅速停止哭泣,站起,立正,并冲着电视的方向行军礼!我想这个孩子一定是看了很多次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所以他一听到国歌响起,就会模仿旗手做相同的动作!这是非常感人的一个场面!
所以,要想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家长必须首先要做好,包括:当国歌唱起时,不管你做什么,都要立正、肃穆;多带着孩子去红色旅游景点接受革命传统主义教育;多给孩子讲一些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在家中多谈谈中国近几年取得的巨大发展;多看看一些像《大决战》《开国大典》《长津湖》等这样的影片等等。
虽然孩子小,当时他不一定全部理解、掌握,但如果父母能够长期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言行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那么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拥有一份炽烈的爱国情怀。
当前及今后非常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定会持续打压我国,并会通过掌握的舆论武器对中国青年进行所谓的“民主、自由”颜色宣传,如果我们从小就能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那么等他们长大了,对西方这一套反动宣传才会具有天然的“免疫力”。所以说孩子的爱国教育真的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每一位家长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