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如何提高幼儿园德育的有效性

展开全部


1、优化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①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明行为等方面是良好的,能够对幼儿起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积极主动工作的意识,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③对幼儿德育工作的意义和目的有深层次的认识,跳出家庭和个人职业的狭隘圈子,将教育对象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来培养,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④掌握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有效、有序地对幼儿进行德育工作。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应该和幼儿形成共同学习、教学相长、平等交流的道德体系。树立起新型的儿童观、道德观,知识观、评价观,真正落实以幼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及时、充分提高幼儿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要形成一种园所舆论,促使幼儿德育工作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意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参摩,丰富教师对于道德教育的经验;通过定期举办道德随笔评比,读书沙龙、集体品阅道德教育经典名著、活动组织以及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来提高教师的德育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建立社会奖励基金和年终考核奖金,奖励幼儿德育工作卓有成效者。

2、优化实施幼儿德育

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大都是在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从而,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秋游、节日庆祝表演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公园,幼儿亲眼看到一条条小道通过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游客自觉地拾拣垃圾而变的整洁的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保护环境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环境;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如恐龙园、天宁寺,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幼儿德育目标。

3、合理开发德育内容

以幼儿道德发展为价值取向,从落实教育目标实际出发,因园制宜,进行研究编制,即关注专门性的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又关注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节日活动、社会活动中的道德特色教育活动内容的创编。在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编制上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选择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时,周密考虑,确保教育内容的准确和可行、真实、科学。使教育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2)可接受性原则

开展道德教育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具有明显差异,充分仔细地筛选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提出相应教育目标。

(3)渗透性原则

新《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内容要和生活,社会环境特别是社区环境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社会文化、社会公德环境教育努力与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家庭、社区等教育因素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4)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当代的民族文化比历史的民族文化更丰富多彩,进步昌明。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幼儿园道德教育应充满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符合时代新需要。不能局限于传统的道德要求。

4、开展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道德教育实施者要有一致性。幼儿园、家庭教育要相互协调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幼儿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将幼儿园幼儿德育延伸到家庭,抓好家园共育活动,形成大教育系统网络。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社区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特别要重视幼儿园、家庭两者结合,广泛向幼儿家长宣传相关知识,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效。定期召开家长会、实施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道德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

5、社会方面——社区教育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关系相对比较密切的社会环境首推社区,社区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三课堂,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物质环境等,拓展幼儿学习、成长的空间。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邀请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来园与幼儿见面、交谈,如请社区的交通警察给幼儿上交通常识课,演示交通警察如何在大街上指挥交通,教幼儿识别各种交通标记,使幼儿了解交通规则;邀请护士、医生来幼儿园给幼儿讲解有关医院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的让幼儿了解护士、医生的工作,要树立起互相关心和帮助的美德。

幼儿园还应积极发动幼儿投入社会活动,如:带领幼儿走进孤儿院,让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上平时喜欢吃的食品和玩具,给孤儿表演歌舞,开展向孤儿小朋友募捐的活动。通过幼儿真正的爱心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同情心、爱心,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事实证明,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能让幼儿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使他们在了解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

6、开发资源,形成课程

充分利用新北区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而开发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贴近幼儿生活的道德课程体系,课程倡导创设积极、和谐、鼓励、健康、支持的教育环境,营造一种与幼儿年龄特点下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吻合的,促进幼儿自我主动参与的,实现教育目标所必要的体验式活动方法。同时支持幼儿创设自己的道德教育环境,展现生活经验,交流信息,表达情感,体验进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机、随地的感受和体验道德教育,由其中获得的快乐滋生自信与成长。

事物的发展,在于新旧事物的更替和求新的过程。如果一味沿袭传统事物,则发展必将缓慢,幼儿德育也是这样。因此,幼儿教师要像关心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一样关心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使他们终身受益。作为幼儿一线教育者有责任去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使幼儿德育更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