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个人而言,不管夫妻关系恶化到什么程度,都不会发展到影响孩子,因为,小孩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全部,是我活着的意义,为了孩子,我可以委屈求全,忍气吞声!为了孩子!我可以受所以委屈!
难得十全,护谁为重?!???
夫妻感情早冷淡,明知共度寿命减,但为儿女有亲娘,百般忍耐度月年。——这种人何其多
孩子多大需要教他学会分享?
越早越好!建议在启萌教育的开始。
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固有思维。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分享是必须的程序。等再大一点再解释分享是品德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
前几天我带孩子下去遛弯正好碰见这么一件有关于“分享”的事情,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个看起来是大概有4岁的男孩拿着一个变形金刚,然后旁边一个大约2岁左右的孩子看到了以后伸手就要拿这个变形金刚,这个小男孩立刻霸气的护住了自己的玩具,同时很生气的说:这是我的,不许动,结果这个2岁的孩子哇哇哇的嚎啕大哭,4岁男孩的奶奶脸上挂不住了,感觉自己的孙子太不懂事了,直接要从男孩的手里抢下来变形金刚给对方,并且当场开始教育男孩:你是当哥哥的,他是小宝宝,你要大方点,玩具给小弟弟玩一下啊,要懂得分享。这个男孩说什么也不给,从奶奶手里挣脱跑了,还要远远的喊一句:我就是不给,这是我的玩具。
这个关于分享玩具的事例其实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但是每一次发生矛盾的时候,家长依然会很头疼,不想自己的孩子以后变得太自私,对于现在完全不愿意分享的孩子该怎么引导呢?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学会分享,如何学习?
学会分享需要一定的心理理论分享是一种行为,行为背后则是心理状态,孩子要学会分享,就需要具备这样的心理理論: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理解他人的感受。
当具备这样的心理基础以后,孩子才能感受到别人想要玩自己玩具的渴望的心情,自己不给别人玩玩具时对方的失落和伤心,有了这种感受,孩子才能做出分享的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3岁之前的幼儿基本还不具备这样的心理理论。
所以,3岁之前的孩子不会分享并不是“自私”,也不是“不懂事”,更不是“没礼貌”,而是真的是年龄太小,我们这些大人的小时候也是这样的,说不定比自己的孩子还要“护玩具”。
学会分享需要轻松宽容、平等的家庭环境这个家庭环境是指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一般情况下,被过渡溺爱的孩子很难学会分享,总是被强迫分享的孩子也不容易学会分享。
比如,文章开头那个4岁的男孩,从心里理论层面来看,他应该可以做出分享的行为了,但是结果却是没有分享,很大程度上和奶奶的强迫行为有关系,并且应该是经常性的用“不懂事、自私”这样的标签来评价孩子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对分享这个事情就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学会分享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点是最重要的,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完善,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一、错误的引导行为
1、随意贴标签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当下立刻的责怪孩子,当着别的孩子和家长的面前,这种行为可以说是贴标签:
你这样是很自私的
你这么做一点都不懂事
你怎么能没有礼貌呢
你太小气了
家长这样说完,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初期都是来自大人,这对以后的自我评价的形成是不利的。
2、强行从孩子手里夺走玩具
文章例子里的那个奶奶使用的就是这一招,结果呢?孩子夺回来玩具自己跑了,并没有达到奶奶预期的效果,强行夺走玩具会让自己的孩子很伤心,对大人失去信任感,在大人看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玩具,但是在孩子看来,玩具的意义不亚于一个亲人。
并且,2、3岁的孩子还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物权意识很强烈,强行夺走玩具会让孩子产生困惑:为什么我的东西不能由我自己把控呢?
3、溺爱娇惯孩子
家里的好吃的都给宝宝吃,宝宝先吃,都是宝宝的,没人和宝宝抢,这种情形基本家里都会出现,其实这个行为是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家人都围着自己转,那么孩子考虑事情就会常常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对待家人的这种方式会运用到对待小朋友的身上。
其实很多孩子会出现将好吃的给大人的行为,但是有的大人会假装吃一口,再重新塞回宝宝嘴里,这个行为会打击孩子分享的成就感。
二、正确的引导行为
1、试试交换分享和轮流分享
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也可以引导孩子使用交换的方式或者轮流玩的方式,和对方的小朋友互换玩具,大部分孩子都本能的对别人的玩具更感兴趣,因此,互换的过程会减弱孩子的焦虑感,如果没有玩具可以互换,那么就引导孩子轮流玩,对方玩两分钟,自己玩两分钟,总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玩具会回到自己的手里。
2、征求孩子的意见
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尊重孩子的想法很重要,在分享玩具之前,家长需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当然,这个征求的说法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引导孩子做出分享的举动:你愿意把你的玩具给这个小弟弟玩一下么?你看这个小弟弟好想玩,小弟弟快哭了。3、4岁的孩子已经具备共情能力,能够体会对方的伤心,这样说,孩子说不定就会主动分享了。
3、及时肯定赞扬分享行为
当孩子做出分享的举动以后,家长要趁热打铁,及时赞扬孩子,但是需要注意赞扬技巧:夸具体过程,比如:宝宝会分享自己的玩具,很棒哦,很有大姐姐的风范呢。
适当的表扬能够从正面强化分享这个行为,得到表扬的孩子心里美滋滋的,下次一定还会主动分享。
4、不给孩子搞家庭特殊
如果家里有好吃的,那就人人有份,平均分配,大家一起吃,让孩子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权利可以搞特殊化,淡化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5、经常问孩子要吃的要玩的
家人作为孩子最早的伙伴,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角色优势,可以经常性的问孩子:可以把你的玩具汽车让我玩玩么?可以把你的苹果分给我吃么?
家长使用正确的语言问孩子,其实也是让孩子学习如何向别人请求分享,如果孩子把好吃的好玩的给家长了,家长要记得说:谢谢,我的很开心,玩具玩完以后,要归还给孩子。
这一系列的操作其实就是教孩子如何分享、请求分享。
6、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耍
当小伙伴来家里玩耍前,家长和孩子提前商量好,要准备什么食物、玩具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让孩子参与这个计划的过程,让他自己挑选可以分享的玩具,然后把其他的玩具收起来,第二天小伙伴来了以后,孩子通过和小伙伴玩耍的过程中,感受到分享的乐趣,一起吃好吃的,玩玩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总之,分享这个事情,家长不要过于焦虑,也不要上纲上线,只要提供了正确的支持,分享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请给孩子时间去慢慢成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