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来到人世时,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并在他们的身边逐渐长大成人。
所以,教育学家认为,孩子最早受教于父母,从孩子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教育要从家庭开始。
孩子在儿童期就会形成一些优良的品行,同时也包括一些性格缺陷,而且不会轻易改变。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从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看出,他童年时虽然接受的是封建教育,但有幸遇到开明的启蒙老师寿镜吾。
寿老师不仅学问渊博,还很有教学方法,他对学生严中有爱,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像其他的私塾先生那样严苛刻板,也很少使用体罚。
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少年的鲁迅经常流连在生机勃勃的百草园中,生活得快乐和自由。从“三味书屋”中走出来的鲁迅,形成了独立和勇敢的人格,最后成为一个大文豪,这源于童年生活对他深刻的影响。
在现实中,也不乏对孩子充满爱心但宽严有度的父母,他们培养出的孩子很有责任感,与寿老先生的教育可谓是异曲同工。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为他的人生打好基础。
鲁迅先生的经历,为这种观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那么,为什么说儿童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呢?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在孩子出生至1岁半时,他对人已有了初步的印象,正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感的时期。如果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抚,他会在内心产生深刻的信任感。
相反,一旦经常受到父母的漠视和打骂,则容易产生信任上的冲突,从而从思想和行为上与他们疏远。
父母要注意的是,信任是人格中优良的品质,不能被人轻易摧毁,获得孩子的信任后,才可能让他从内心产生接受的愿望。
孩子在1.5至3岁时,逐渐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事物,已具有基本的自主能力。他们对想做的事有具体的想法,并能决定自己的行为。
父母要让孩子相信自己,养成坚持下去的习惯,不轻易怀疑自己,这有利于培养他坚强的意志,从而积极地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长到3至6岁的孩子,主动意识大为提高,喜欢做事并且有目标,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而一旦被人挖苦和嘲讽,就会担心受挫而失去信心。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并及时进行鼓励,而相对宽松的环境更能激发他的潜能,让他变得更自信,也更容易把事做好。
孩子到了6至12岁,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大多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如果孩子比较勤奋,适应能力强,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负担过重或者超过能力范围,会让他不能适应而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父母对孩子不能施加过多的压力,即使偶有犯错或者没有达到目标,也不要批评太多,只要循序渐进,很快就会度过这段困惑期。
因此,父母要从中得到启示,重视孩子童年的教育,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得到 健康 和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