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园教育”的理念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关系
笔者认为,“田园教育”理念指的是:自然、自为、自由。田园教育具有非常独特的教育优势,它将传统文化中有益的耕读传家的遗风巧妙地“播种”在现代教育的土壤之中,让传统劳作文化得以传承,让幼儿由广袤而自然的活动空间,去自由、自然地活动。田园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是在幼儿园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思路,很有推广价值。
郁郁葱葱的田园式幼儿园,常常浮现在笔者的脑海中,这或许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幼儿园画面。春种秋收的喜悦,在大自然中,像农民伯伯一样勤劳朴实地劳作,带给孩子的是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还会带给孩子“付出才有回报”的健康心理。田园教育资源有其独特优势,应重视田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儿童拥有广袤而自然的活动空间,自主、自由、自信地活动。
田园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幼儿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让幼儿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而我们要去认识自然界,要使大自然成为教育的源泉。
2 “田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曾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他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幼儿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由于目前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现状是没有统一的幼儿园课程,很多幼儿园创设了园本课程,将一些教育内容贴近大自然。
关于“田园教育”,有很多比较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已经有很多的幼儿开展了田园教育的相关研究,例如,学前教育发展较好的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幼儿园的“自然综合教育课程”,就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让幼儿的一日活动充分开展,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也在不断地形成;在形成有系统的课程方面,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走在了前列,该园关于“田野课程”的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田野”的含义包括:本义上的原初、自然和本真,为幼儿提供真实、自然的环境,萌发幼儿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积极情感态度,让幼儿在真实的场景、生活情境中学习,这样的环境中培养的行为习惯才能够长久地影响幼儿。这些已有的研究对我们开展田园教育都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笔者认为,田园指的是“田地和园圃”,田园是自然的风光,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田园教育指的是利用“田园”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行为习惯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九大习惯:吃饭、睡觉、穿衣、说话、倾听、走路、劳动、礼貌、孝敬。
3 如何通过“田园教育”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曾经有幼儿家长跟笔者探讨:“田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方面,我提倡各位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去感受一下,对孩子的成长有很有利。但是现在的田园教育太少了”。带幼儿去感受田园的机会相对较少,例如仅仅是在春季春游期间带幼儿去田野采摘草莓……那么,在我们的幼儿园中,我们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田园教育”的环境,来培养幼儿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让幼儿亲自动手去种植水稻,可以在幼儿园开辟一块水稻田,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都会投入较大的热情,让幼儿学会简单的种水稻劳动,感受农民伯伯对庄稼的耐心管理和对收获粮食的渴望,激发幼儿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并且,可以通过用诗歌来歌颂田园乐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通过参与劳动,幼儿既能够形成好的吃饭的好习惯,还能够学习诗歌,可谓一举两得。 幼儿园的睡房墙壁上可以栽种一些爬山虎,爬山虎的生命力特别强,可以一直蔓延到房顶,在夏天就是天然的遮阳窗帘。所以,在夏天,在幼儿园的睡房里面都可以不开空调,因为天然的爬墙虎攀附在墙面上可以使室内的温度至少要比室外的温度低7℃~8℃,在这样天然的“空调房”里,幼儿往往能够很自然地养成好的睡眠习惯。首先看到满眼的绿色,幼儿的眼睛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就能够很自然很舒服地进入睡眠中。另外,绿色能够使人安静,而幼儿在临睡前不能玩耍的过度兴奋,绿色可以使幼儿迅速安静下来,而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养成要尽量保证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下睡眠。这无形中通过“田园教育”养成了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教师还可以在幼儿园内划出一小片地方,让小朋友种植最喜爱吃的蔬菜,如西红柿、小白菜等,这些蔬菜既比较容易种植,在我国栽培十分广泛,据测定,小白菜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菜。幼儿园午餐吃的青菜都可以从幼儿园的菜地里摘来。但是,一些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需要幼儿付出一些辛苦的劳动。让他们体会到菜农伯伯工作的辛苦,在采收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尤其是在亲口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时候,对劳动的理解就能够深入到幼儿心目中,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