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对现代青少年当然有积极的意义,它为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句子出自《论语》中子夏的话,原句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里的“优”通“悠”,有余力,意思是做官有余力,就要更广泛地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把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它实际上讲的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对于现代青少年来说,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只有经过生活实践,才能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才学如果不用就会永远埋没,知识如果不用便会一无所知。
因此,教育就是要鼓励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真切经历,才能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使自己能够不断创新,提升综合素质。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前,许多学校存在功利化的教育现象,重学习,轻实践,造成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虽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脱离实践一切都是空。君不见,有人知识说得条条道道,韭菜和葱分辨不清;三字经、弟子规背得很熟,尊重长辈都做不到;大学、研究生考得上,生活无法自理还要父母陪伴等等。历史上还有纸上谈兵的赵括兵败长平的故事呢!只学习不实践,就可能“眼高手低”,与生活脱节。
知识容易遗忘,实践才能使之更深刻更巩固。学习不是目的,实践才能化知识为力量。所以,学习要经过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在不断地积累经验。党的教育方针也已明确提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接班人。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告诉我们,青少年既要学习,也要实践,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学而优则仕对现代青年仍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知识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同时自己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学习知识也不是只为入仕做官,可以在各行各业做的更好。所以″学而优则仕对现代学生仍有积极作用。
80年代的一部电影《少年犯》对青少年有什么教育意义?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电影《少年犯》内容简介 《少年犯》是由深圳影片公司于1985年1月1日推出的一部故事片,该片由张良、王静珠执导,沈光伟、朱曼芳 、蒋健、陆斌等人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少年犯方刚、萧佛、沈金明等人被押送进市少年犯管教所,最终改过自新的故事。电影《少年犯》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少年犯》主要写了少年犯们在狱中思想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挫折,以及写了管教人员的良苦用心,也侧面抨击了当时人们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对当时个别不负职责的父母丑行的控诉。从而,给搞教育的、给少管所、给家庭,也更给社会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问题,为教育少年儿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响了警钟!
电影开篇镜头是一台警车,拉着新进少年犯来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车中的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往车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亲在追逐他的车。电影以推拉的镜头,从中焦远景跟着母亲和妹妹走,妹妹从人行道跑到车道,从车道跑到人群中,之后拌倒了,举着伞过往的人们淹没了他的妹妹和妈妈,这个车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头。远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声,天空仍然下着蒙蒙的细雨。电影结尾也用了这一镜头,是著名女记者丁洁心回家看自我的孩子时,自我的孩子也在警车中望着她,这回没有从车窗内写亲人的情形,而是从母亲的视角看孩子、看警车。整个电影的首尾呼应,处理得十分妙,两次对警车的镜头的描述,如同敲响了两次警钟。使人被牵入了无限的思考中。
透过电影教育孩子的细节镜头有很多。像一中队队长在评价做出玩具的孩子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同样是一双手!是啊,同样是一双手,为什么就不能像此刻这样去劳动、去赚钱生活呢?难道只有下道才能活吗?我看下道去偷、去抢反而活得更累、反而活得更提心吊胆吧?可见这句话对孩子们是就应有必须教育好处的。让人深思。
电影中还交代了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如果跟社会的小混混在一齐,就容易被拉下水。像丁洁心的儿子就是这样。父亲在国外上班,母亲是记者天天不在家,很忙。只有个年迈的奶奶还都顺着他。试想,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和无人管有什么分别呢?孩子能不学坏吗?年龄小,自控潜力差,闲散惯了,最终自然受社会负面人物的拉拢而走向了犯罪。这一事件的交待,不仅仅仅是告诉孩子们要远离坏人,控制自我的任性、娇惯;也同时对父母们提个醒:管教孩子不要离得太远,更不要离得太久。孩子是需要安慰的,是需要父爱和母爱的。自我发展很容易成长为歪脖柳。从这一点看,孩子犯了罪,其实父母也就等于犯了罪。
对于监狱的说教,透过王刚吞剪刀一事,深刻地指出了管教过程中的漏洞和不周全的地方,对当时的监狱能够说是一种警示,也积累了经验。孩子的教育,包括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原谅和社会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一个人从深渊走向光明。如果想让一个人重见天日,我们每个家属,每一个社会的人都就应谅解他、鼓励他和支持他去做好人。
整部电影除了出狱后考上大学的那位孩子,其余的全是由在押犯人和管教、所长们拍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编的歌、曲、舞,十分精彩、十分感人,透射出了青春的美丽、展示出了他们的才华。难道他们真的就是犯罪的人吗?他们那种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气,在那青春萌动的年龄,透过一曲《少年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这首歌是考上大学的少年犯写的。而在少年犯对家长的汇报演出精彩中对社会也发出了一个信号,就是:孩子们是无罪的,只是因为年轻,只是因为缺乏法制教育,只是因为很多家庭对孩子的一种抛弃态度和不负职责,只是我们人类礼貌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缺乏对一些性格倔犟、一些心理有压力、胆小的孩子们的一些关心。也许每一天我们成年人对孩子多关心10分钟,就会造就一个有用的人才。也许因为我们把这十分钟用在打麻将、上饭店、参加红白喜事上,而让一个孩子走向犯错、犯罪,甚至走向人生的失败。就算孩子已经失败了,就算孩子已经令人悲哀了,难道看着他们可爱的面庞,看着他们多姿的身影,就忍心放下吗?不!我相信,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家长们、老师们,都不会这样做。我也更坚信,能认真看这部电影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已经逐渐堕落的孩子们能
从中得到警示。
对现在孩子的教育意义这部电影《少年犯》,足足挽救了两代人。60后,70后,很多人因为这部电影而悬崖勒马,重新做人。真正起到了社会预防功能。当时的社会舆论是,不学好就进号子,蹲笆篱子。对现在的孩子同样具有教育,让现在的孩子们能够社会预防,减少犯罪。
好老的回忆,只记得很小看过,反正就是爸爸妈妈自那以后调皮就警告:别成少年犯,否则送去劳教所,确实印象深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