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有什么玩具可以适合大人和小孩一起互动的呢?

我来回答,必定是要回答高达模型了……

不过在玩之前,先要搞清楚你的孩子心智年龄是多少岁,万代正版的高达模型盒子上都有适用年龄的,基本上都是8岁以上,并且绝对不能给3岁以下儿童玩耍。

高达模型分为很多等级,你可以根据盒子的大小来评判制作的难易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套件,高达模型即可以当作玩具,拼装就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智商(至少我遇到很多人都说看不懂说明书,估计是懒得看吧)

除了拼装,被称作模型,自然也有很多模型的责任,比如上面那只高达模型,经过制作,就可以呈现下图的震撼。而且不光是现实,你也可以融入自己的创意,制作完全不同的方格。锻炼孩子发散性思维的时刻到啦。

高达模型有着完整的故事背景,在做模型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动画作品来了解背景,而且高达的作品都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能让孩子在较早的年龄,就开始思考世界,思考社会,让心智都有着质的飞跃。

至于大人如何与孩子一起玩?玩具不就是大人买回来玩,孩子在一旁看吗?~

逻辑狗和训练孩子专注力、记忆力、思考力的桌游。淘宝都有的。都不错。我在家就陪孩子玩这些。

虽然,这些算不上是玩具,但是,孩子很喜欢。在互动中,孩子很有成就感,还提升了孩子的思维,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对于小孩玩手机,你认为应该怎样去教育?

孩子玩手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长的心态首先要放平,不要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指责孩子。我们不妨想象两个场景:

A:母亲看到孩子玩手机暴跳如雷,嘴里不停的数落孩子。然后把手机从孩子手里抢过来,孩子哭闹不止,母亲大声呵斥。最后以母亲怒然离场,还有拳脚相向结束。

B:母亲发现孩子玩手机,孩子有点不知所措。母亲的表情很平和,并没有指责孩子。她轻轻的坐到孩子身旁问:“看的什么呀?好看吗?能跟妈妈分享一下吗?”孩子很兴奋的把看到的东西描述给母亲听,母亲夸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棒。然后告诉孩子:“手机确实很有趣,喜欢看可以理解,但也要记得保护好眼睛”。说完母亲离开了房间,孩子很开心,放下手机去做作业去了。

以上两个场景结果都是孩子没有再玩手机了,结果一样但过程确是天壤之别。前者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可是如果家长不在身边呢?孩子很聪明,他们肯定有自己的办法玩到手机,所以这个办法不会长期有效。但后者却不一样,孩子知道玩手机会伤眼睛,就算家长不在身边他们也会做到自律,这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长期有效呢?

惩罚和说教肯定没用,而且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个眼睛的检查,让医生告诉孩子电子产品的危害。

如果是小宝宝可以买一些保护眼睛的绘本放家里,经常读给孩子听。大点的孩子可以带他们去参加一些保护眼睛的讲座或者买一些护眼的书籍和宣传册。比如《数字痴呆化》这本书会告诉孩子,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受到很多伤害。

当孩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后,我们就可以告诉他们怎样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

美国儿科学会对孩子看手机的指导建议是:

1岁半以前如非必要,最好禁止一切电子产品。2到5岁孩子每天看电子产品不能超过1个小时。6岁以上,包括青少年,每天屏幕时间最好控制在2小时左右。2岁之后虽然每天玩手机时间可以达到1个小时,但每次最好玩10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一下,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因为有数据显示,孩子玩手机如果连续20分钟,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就接近了近视状态。

不仅仅是时间上要做到可控,在场景上也要注意。

吃饭时、坐车时、睡觉前、光线暗的环境中,都不可以玩手机。玩手机最好让眼睛和手机保持30厘米的距离。眼睛不舒服可以眺望远方,做做眼保健操。

总之,要想让孩子少玩手机,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家长也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不仅促进亲子关系,也让孩子身心得到共同发展。而且有数据表明,孩子不能总待在家里,视距会变短,应该带孩子去户外多看看远处的风景。

家长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1. 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 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 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家庭教育想取得真正的收获,要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有价值,都难以实现我们的教育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小小手机,折射出的却是亲子关系之间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