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享?如何共享?共享教育资源还是共享师资力量?现在提倡一块屏幕解决校级发展不均衡问题!大家要知道学校教育的教学资源完全可以共享,但是也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而定,这里讲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同样重要,甚至师资力量对一个学校的影响远大于硬件建设!特别对于中小学生来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初步确立期,一个好教师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我想从这点来讲无法共享!
我目前不是很认可共享教育。
《农村再难出贵子》虽然很多人不敢认同,但也有一定道理。农村教育归根到底是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教育需要多方相配合。
政府:城镇一体化,因为人口的城市化,资源偏向城市,农村生源减少,优秀师资转移。像一些优质大学给各个学校的名额,偏向大城市。
教师:人往高处走,这是天性。留住人才不光是资金待遇,有时还是地位。
家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完全靠自觉把书读好的太少太少,多数还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引导和监督,试想,农村,多数是父母因为生计,外出务工,一出去就可能是一年,孩子读书,多数是心有余力不足。那城市的家长多数是陪伴在身边,给予的也是及时的关注,孩子成绩回落,可以及时发现,找教育工具、请家教之类。另外,教育资源很重要很重要,接受第一手教育信息。举例子,有人暑假夏令营接触的是名师名校的亲自教授,这个无形中增加了阅历,而这,是这些人的起点,而却是很多偏、远地区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终点。
说完这三点,我说为什么暂时不认可共享教育可以给农村教育带来质的飞跃。
教育一定是来源于感受。它是一个吸收的过程,需要去听,去看,去说,去体会,并且陪伴。而共享教育,共享的是硬生生的资源,共享不了心与心的交流,共享不了思考的过程,认识的经过,以及探知未知的乐趣。如同读书本和电子书的区别,感觉不同,收获不同。缺乏陪伴的教育,他注定只能停在表面,难以触及内心的深处,难以触及教育的灵魂!
有什么办法让农村的孩子享有好的教育,不往城市里跑?
农村孩子不往城里跑去哪里上学。农村村没小学。乡镇没有中学。想上初中只能去县城。还谈什么不去县城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和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功能真的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吗?大家看看这三句话。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两个心,一个老师的,一个学生的,二者相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关于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三位大师都也教育指向了人的精神,都认为教育是关于灵魂的,而事关灵魂,岂能交给没有灵魂的网络与机器人?
所以,教育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价值、精神、人性,教师必须要具备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那么教师就是和不同个性的人打交道,教师工作必须是个性化的,不能一刀切。
其次,教师必具有爱心,以及对他人真心真意的扶助与关切,人文精神是网络没有的,但教师该有。还有创意和审美,这是很主观的东西,网络也不可能有。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教师具不具备这三条?如果具备这三条,那就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永远都是学生的好老师。
尽管学科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技能,但这无法抹去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的人格引领、心灵感染、智慧启迪、审美熏陶等人文色彩。离开了人与人的精神相遇和心灵拥抱,就没有教育。
相比较之下,农村教育更需要教师充满感情、投入感情,在精神上融入学生之中,唯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和教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