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适合儿童朗诵的诗歌,散文,古诗有哪些,时间2-3分钟?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出,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唐代诗人李坤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名的生存状态。

让少儿诵读《弟子规》《三字经》接触国学经典有什么积极意义?该提倡吗?

这些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部分,都是文言文表达形式。对于幼童来说,要他们理解有一定难度。但我认为还是应让他们诵读。为什么呢?本人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理由。

其一,这些经典古人本来就是当作儿童启蒙教育的,字节短,读起床朗朗上口,易读易记,能提高儿童朗诵兴趣和能力。

其二,让他们从小接触一些简单文言文及国学经典,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不至脱节,让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为今后的传承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很有必要。

其三,不能低估了儿童的学习与理解能力。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在选编时可与时俱进,剔除一些糟粕性的消极东西,选学俱有积极向上精神的菁华部分,这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让他们从小接受中华文化的醺陶,在中华文化氛围中成长,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就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犹为廹切,意义重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漫长的过程,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密不可分。只有对自已的民族充满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才会对祖国产生深厚真挚的爱。这是我们的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全社会一代代人的重视。

为什么妈妈要给孩子朗读?

爸爸妈妈给孩子做亲子阅读,主要有三点:

①,亲子阅读、爸爸妈妈们朗读给孩子听,是一种非常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可以建立一种亲子之间的默契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和重要的条件。

②,在这种良好的亲子陪伴中,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可以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信任感,安全感和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家庭幸福和谐的基础。

③,亲子共读,父母读给孩子听,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阅读的内容都存在有一定的深意,比如爱国、孝道、正义、公平等等,比如各种能力的发展,联想、创造、思维等等,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在和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在听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受到这些正能量的熏陶,同时他的大脑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一些思考,脑子越用越灵活。

总之一句话,亲子共读父母朗读给孩子听,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为一个自信的有价值的有安全感的独立的社会人。

图片源自网络

和大人一起这样读

部编教材出现全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此版块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举措,体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在一年级上下册中各有8篇文章,大都选编了古今中外经典的童话、寓言、民间传说、儿童故事,以及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和优美精炼的短文,配有精美的插图,充满趣味性。

针对这一栏目的出现,笔者对一线语文教师和家长做了调查,大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板块是家长的任务,也有部分老师认为是老师的教学任务。家长的困惑在于“我和孩子该怎么读?”“我们一起读些什么呢?”“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

针对上述困惑,笔者有以下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丰富“大人”的范畴

“和大人一起读”其实此处的“大人”主要是指孩子的父母、也可以是孩子的其他家人,或孩子的老师、高年级的同学,只要是比孩子的年龄大,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人,都属于“大人”的范畴。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方“大人”的资源,只有充分认识“大人”范畴的丰富性,才能实现“一起读”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发挥“一起读”的价值。

(一)邀请朗读爱好者

在周围有很多朗读爱好者,语文教师可以邀请这些朗读爱好者和学生一起读。例如,在二十四节气“大雪”之日,笔者在班级举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朗读会并邀请了电视台的朋友到班级和孩子一起朗读金波的作品《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飘落什么地方去呢?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飘到广场上,去堆雪人,望着你笑眯眯?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在朗读过程中,电视台主持人带着孩子们想象自己就是一片雪花,自由自在,漫无目的地在天空中飞扬。最后,结合背景音乐反复朗读。纯真的梦想,带着稚嫩的声音,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阅读时光。另外,电视台主持人吐字发音比较规范,在朗读时仪态自然大方,孩子的朗读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笔者认为,部分朗读爱好者比较愿意展示自身的朗读,教师正好借此结合,充分发挥朗读爱好者的价值,给孩子们不同的朗读体验。

(二)亲子携手朗读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家长愿意和孩子朗读,大部分家长觉得工作繁忙,无法陪伴孩子一起朗读。在低段,父母的朗读具有引荐作用,孩子由于自身成长经历有限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内涵,这时候需要在家长的陪伴下,渐渐走进语言文字,慢慢品尝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在亲子朗读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能增进双方的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亲子朗读的过程就像是一次曼妙的游戏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孩子享受到朗读的乐趣,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而且这种享受是彼此双方共同创造的。

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波罗·福克斯说:“当你念书给孩子听,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带给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你便成为一个启发者。”父母应该为孩子选择好的书籍,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心智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共度家庭组、个别交流等形式,帮助家长理解“和大人一起读”的育人价值和教材编排意图,帮助家长建立朗读观念。

(三)发挥“小大人”

笔者在前面有所阐述:只要是比孩子的年龄大,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人,都属于“大人”的范畴。因此,教师可以成立朗读团,让高段孩子给低段孩子朗读,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创建良好的朗读氛围。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中提到:“儿童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 “小大人”大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阅读。

笔者在学校成立了“少年朗读团”,选拔一批优秀朗读者,每周到一二三年级给学弟学妹们朗读。“小大人们”不仅仅朗读文字内容,还要创新朗读方式,激发学弟学妹们的朗读兴趣。此外,“小大人们”还可以分享阅读感受,说说阅读故事,吸人更多的同学加入朗读的队伍。最后在期末,根据“小大人们”的表现,由同学们评选出“十佳朗读者”,在全校同学面前予以表彰。

二、和“大人”一起这样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和大人一起读”必须面向儿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儿童朗读兴趣,强化儿童朗读体验,亲近语言文字,在儿童的心中播种一颗阅读的种子,实现从“要我朗读”到“我要朗读”的转变。

(一)读的形式多样化

“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多是古今中外经典的童话、寓言、民间传说、儿童故事,以及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和优美精炼的短文,这些内容活泼生动,节奏轻快明朗,富有表现力。低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阅读时常常伴随肢体动作,因此,教师要遵从儿童发展规律,设计一些有趣、贴近儿童的朗读活动。

1.演一演

在朗读《孙悟空打妖怪》,家庭成员可以用课文演读不同的人物角色,形成其乐融融的阅读状态。在朗读《狐狸和乌鸦》时,笔者建议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演一演故事。家长和孩子分角色,一位扮演乌鸦,一位扮演狐狸。在朗读中感受狐狸的狡猾,在表演中体会到朗读的快乐,领悟寓言蕴含的道理。另外在表演的过程中,大人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乌鸦的肉掉下来之后心情如何?它会怎么做?用问题引导孩子创编故事的结局。

2.唱一唱

一年级上册的《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在朗读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唱一唱的方式,相互之间比一比谁唱得更加生动,使其更加富有趣味性,孩子在愉悦的体验中渐渐喜欢上阅读。

3.画一画

在朗读完《胖乎乎的小手》时,可以激励孩子也画画自己的小手,并且有意思地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小手做了些什么,树立孩子勤动手的品质。在学习《夏夜真美》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夏夜的情境,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下,带领孩子进入情境,缓缓朗读感受夏夜的静美。读完之后,激励孩子画一画夏夜的天空,有小蚂蚁、蜻蜓、睡莲等,把朗读感受到的美通过绘画展现出来。

(二)读的内容主题化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积极引导孩子走向课外,丰富孩子的阅读量。在一起读《春节童谣》时,教师或者家长不妨推荐一些有关春节主题的童谣,让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认识春节,了解春节。此外,还可以在班级举行节日童谣主题朗读比赛,激励孩子们寻找更多有关节日的童谣,在朗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一起读金波的作品《阳光》时,教师和家长不妨引导孩子在课外选择一些金波的作品进行朗读。金波的作品富有节奏感、音乐感、画面感,富有童心和童趣,值得孩子们去细细品读。在一起读《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和家长不妨引导孩子课外阅读《伊索寓言》,在一个个故事中品味一个个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夸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通过主体化的阅读,带领孩子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读的场地可变化

在一般观念里“一起读”场所往往在教室或者家里,其实可以扩大一起读的场地,形成随时随地一起朗读。在周末,家长不妨和孩子多参加一些朗读会,结交爱好朗读的朋友,以书会友,相互激励,相互推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春天来临的时候,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老师不妨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在室外举行一场“我和春天的约会”朗读活动,家长也可以和孩子来到公园在大自然中尽情朗读。在夏夜的晚上,一起和孩子在郊外仰望星空,在星星的注视下朗读《夏夜真美》,在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

教师和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朗读实践环境,在不同的地方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古人强调读书三上,“枕上、厕上和马上”,家长和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孩子随时随地朗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和“大人”一起读把握四个度

(一)体验阅读无压力度

“和大人一起读”首先要确立一个核心理念:这里的读和教师其他课文里的教读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是在“大人”陪伴下进行的无压力的阅读。在其他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设置教学目标,如掌握生字词,读好问号、句号、感叹号等。但是“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并不是关注儿童通过阅读掌握多少汉字,积累多少名言等,而是通过无压力的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小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一颗阅读的种子。

(二)把握自读与共读平衡度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教会他们如何阅读才是关键。“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要渐渐地形成从“教读”、“伴读”最后“放读”的过程。在一年级上册,孩子在“大人”的引导下,在有趣的听读活动中,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到一年级下册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故事书。例如“大人”和孩子阅读了《狐狸和乌鸦》之后,要鼓励儿童尝试自己读《伊索寓言》,读完之后口头分享阅读感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以及故事表达的内涵。

(三)控制一起读的时间长度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控制阅读的时间量,不宜长时间的一起读,以免增加儿童阅读负担。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大人”不妨和儿童共同商量制定一份阅读安排表,固定一段时间进行阅读,避免儿童产生厌恶的情绪。例如,笔者在班里建议孩子阅读二十分钟,时间不长但每天都坚持,另外一方面出于保护儿童的视力考虑,避免长时间阅读。

(四)考虑读物的难易度

对于低段儿童而言,只有他们感兴趣的读物儿童才会进行阅读。因此,“大人”要选择适合儿童阅读和朗读的语言材料,切记一开始就阅读有难度的作品,拔高阅读要求,避免儿童对阅读产生枯燥、乏味的体验。同时,也避免选择过于简单的读物。从阅读一篇童话故事到阅读一本童话故事,从学唱一首童谣到唱同一主题的童谣,在妙趣横生的文字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比如在低段,生动有趣的绘本是儿童的最佳读物,鲜明的视觉形象,飞扬的想象,简洁明快的语言文字,让儿童在无压力的状态下轻松爱上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读的是一种乐趣;读的是一份温情;读的是一门学问。我们都要坚信阅读的力量,给每一个孩子从小播种一颗阅读的种子,在“一起读”的道路上,我们一起浇灌,一起呵护,一起成长,一起遇见旖旎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