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个问题也是许多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下面就从这个方面谈谈看法。所谓“压力”,是指外部强加给孩子的超出个人意愿或接受程度的一种心理影响。通俗的说就是:我不想学,也得学;我学不了那么多,也得学。于是,压力就产生了。避免或者解决压力问题,就是解决好孩子的“想学”和“学得了”的问题。我认为,要在这四个字上下功夫。即:敬、度、技、奖。
“敬”,是对施教者的自我形象要求,包括家长。我们上学的时侯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喜欢、敬重某位老师,这门课就学得好,反之亦然。家长,无论是爷爷辈还是父母,必须树立让孩子“敬”的形象。除人格影响外,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让孩子敬重甚至崇拜。尤其是对学龄前孩子,这一点尤为重要。你孤陋浅薄,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情趣和学习的愿望?
“度”,包括两方面,即:要求孩子学什么?学多少?孩子的早期教育学什么,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特点及综合条件做作出适当的选择。现在许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什么特长班都报,恨不得让他们18般武艺样样精通。这样,不仅使其不堪重负,也往往适得其反。良好的早期教育必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或者说让孩子在学习中培养出兴趣。发自内心的学习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技”,教师教学需要教学技能和方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同样要有“技术”含量。比如,教3至6岁儿童学古诗,自己必须首先吃透原文,熟记会背,然后通过各种表演、绘画、摆实物造型、到户外实地感受等各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奖”,是对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既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又能激发他们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这里的奖并不是指给孩子物质上的奖赏,它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亲昵的拥抱,一个在身体上轻轻按一下的点赞等等。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切忌怒吼、呵斥、埋怨甚至是讥讽。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靠怒吼成就的。
首先,减少学习压力,离不开积极的情感体验。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且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难学难懂,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我们先看一则实验:一次数学测验,A、B两个学业差不多的学生都得了52分,教师在班上批评了A生,对B生不但没批评,还表扬他对某道题的解法有独特见解。实验发现:B以后上数学课兴趣很高,而A生则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待期末考试时,A生得了27分,而B生增加到79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学习中起至关作用。
其次,减少学习压力,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寻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把它加以迁移到学习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一年级的女儿学简单加减法的时候,我并不要求她把书本拿在手中,而是在生活中,通过给全家人分糖果、花生等游戏,这样孩子的动手动脑的过程当中就可以把数学知识学会了。这样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知识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
再次,减少学习压力,绝不等于放任不管,自由散漫。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不敢施加一点点压力,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低龄孩子有爱玩的天性,如果家长不加以严加管束,放任自流,在学习上必然是大打折扣。告诉孩子好好学习,是他的责任,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过于调皮的孩子,家长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软硬兼施,严中有爱。
最后,减少学习压力,要松驰有度,劳逸结合,合理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放松心情,开发智力,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合理的休息与锻炼时间。此外,科学的饮食习惯,对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减缓学习压力也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人而异,顺势利导,加以管束。既要适当的学习压力,又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样,孩子就会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