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正文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确实,曹操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看出司马懿“有雄豪志”,性格上有“狼顾之相”,但是却并没有杀他。

(曹操)

“有雄豪志”,就是说有大志向,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狼顾之相”是指狼在往前走的时候,总会左右看看,往后看看。意思是说它相当谨慎,做事滴水不漏。一个有远大志向,做事又滴水不漏的人,其实是相当危险的。既然这么危险,曹操为什么没有杀掉司马懿,为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无遮无碍的天空呢?

第一,曹操虽然看出司马懿是个危险人物,但是还没有想到司马懿会威胁到自己子孙后代的江山。那时候,曹操虽然早已是北方军事集团实际的领导者,但是,实际上他还没有做皇帝。他的一门心思,就是让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当上皇帝。也就是说,他这时候关注的重点,是那些能够给儿子当皇帝带来威胁的人。是谁会对儿子当皇帝说三道四,甚至是军事威胁。而不是儿子当了皇帝,乃至孙子当了皇帝,谁会从他曹家夺走江山。司马懿虽然有大志,但是那时候他不过是他儿子曹丕的一个幕僚而已,不属于阻碍他儿子登位的人。因此,曹操还不觉得司马懿会有多大的威胁。

(司马懿)

第二,司马懿对他的儿子曹丕看起来很忠心。曹操当时正在考虑是让曹丕夺取皇位,还是让曹植夺取皇位。本来他是最喜欢曹植的,也在极力培养曹植。但是曹植这个人,实在是华而不实,不堪大用。因此,最后他改变了主意,转去培养曹丕。当他着力培养曹丕的时候,他考虑的问题就是,谁会对曹丕当皇帝带来威胁。显然杨修是一个威胁。因为杨修是曹植的人,同时又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要是一直存在,肯定会撺掇曹植对抗曹丕。这样,他的两个儿子就会内乱。所以,他肯定是不会容忍杨修的。而司马懿是一心帮助曹丕的人,他也没有像杨修那样,撺掇曹丕搞内乱,所以,曹操没有理由要杀他。

第三,曹操是个爱才的人,对于人才他一般不会随便杀。在曹操的时代,虽然事实的是“孝廉制度”,但其实门阀非常严格,一般只有士族才能当官,下层知识分子当官的可能性非常小。而曹操极为重视天下有才能的人,提出了一个“唯才是举”的口号,不管门阀,获得了一大批人才。实际上,司马懿最早就是不愿意跟着曹操干,曹操召见他,他却装病不去。而曹操是以丞相的名义下了死命令,他怕死,才不得不去的。所以,曹操没来由召一个人来杀死。当然了,曹操确实也杀了不少知识分子,包括孔融、祢衡等。但他其实也是多次容忍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杀掉他们。包括他杀杨修,也是有多次容忍的。还需要说明的是,曹操去世后,他“唯才是举”也没被他儿子继承,他儿子曹丕重新搞了一套九品中正制,差不多就是之间门阀制度的翻版。

(曹丕)

第四.曹操实际上已经多次在抑制司马懿,不让他做大。比如215年,司马懿随军讨伐张鲁时,他向曹操建议直接把获得益州的刘备给干掉,避免刘备做大。这其实是个好建议,但曹操没有听他的。后来再打仗时,就没有带上司马懿了。不过曹丕却很重视司马懿,多次在曹操面前为司马懿请功,采用司马懿的计策,屡获大功。曹操也曾对曹丕说过,让他提防司马懿,但是曹丕却总是护着司马懿。这种情况下,曹操想让曹丕做大,也只能由了他。

总之,司马懿最终发展起来,只能说是曹操的后代实在是太弱,才让司马懿抓住机会。如果曹操的后代也和曹操一样强大,司马懿再有心机,他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这实在是怪不得曹操的。

总结前人的故事,是为了自己更好的人生。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不如总结别人的一堑,长自己的一智。

如果问曹操为什么临死前为何斩杀杨修,而留下了司马懿?这的确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上层人物可以在曹操的为人处世中,找到怎样做,才能成就大业!而普通人物,则可以从司马懿和杨修的为人处世中,找到怎样做,才能找到聪明转型成睿智的方法!

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变得睿智,而更好!

杨修为什么会死曹操与杨修生活的那个时代,天下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当时的曹操就写出了这样一首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可见曹操有着忧国忧民,志在安定天下的襟怀。为此,他决心兴兵讨群凶,统一天下。可是,他鏖战了十几年,却差点覆没于赤壁之战中。

赤壁虽败,曹操仍然是豪情壮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招贤纳士,冀图再举。就这样,博学能言,智识过人的杨修来到了曹氏集团。

杨修名门之后才能非凡,深受曹操的欣赏和重用。刚请出杨修时,杨修还只是仓曹属,相当于粮食部副部长的职务,后来升任主簿。

有人说杨修死是因为他太过小聪明,并举出许多实例来加以证明。比如:

1、他在曹操手下做处理公文的工作时,就能猜出今天曹操会问他几件什么样的事,还能算出要问的问题先后顺序。

他把答案一一写好,一沓一沓地摆好放那。然后交待手下人按顺序交给曹操派来的办事员。还别说,这样对付曹操还都成功了。

可是老天不济,有一天老天趁杨修出去玩时,刮起一阵大风,把杨修事先摆好的答案吹得满地都是。他手下人把它们捡起来整理好后,把次序弄乱了,当然回答的问题也就牛头不对马嘴了。

曹操责问杨修怎么回事?杨修没办法,只好坦白。

2、曹操修丞相府,修好后去看了看,啥话没话,只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

曹操一走,杨修马上叫人来把门给改小了。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门内一个“活”字是“阔”,丞相这是嫌门大了。

3、一次,有人给曹操送来一盒酥油饼,曹操咬了一口,就在盒盖上写下“一合酥”,杨修看见一合酥打开就吃。

有人惊奇地问:“丞相还没赏给你吃,你怎么就敢私自动丞相的酥油饼吃?”杨修笑着说:“丞相已经赏过了,你看,一人一口酥。”

有人说,这三件小事透露出杨修的张扬性格,引发了曹操嫉贤妒能的本性,招来了杀身之祸。其实不然,这几件小事不过是曹操出了几道脑筋急转弯的题,被杨修抢答了而已。

曹操也希望自己的部下,都是些“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吞吐天地”的大才。出几道题让部下抢答,无非是检验一下部下的跳跃思维的能力。

但是,有一件事,虽然不至于要杨修的命,却也的确引起了曹操的反感。曹操因从前想过要趁董卓做梦时,行刺董卓的,所以他当然担心自己在做梦时被别人所杀。

为了防范被刺,曹操演了一出梦中杀人的大戏。对于这种表演,别人都蒙在鼓里,唯独杨修要把它揭穿,指着侍者的尸体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而杨修真正的死因,则是因为他参与了曹丕、曹植之间的权力斗争中了。曹操选择接班人不同。他开始是从集团内选拔德才兼备的郭嘉,郭嘉死时,曹操因为担心后继无人,而哭得非常伤心。

后来才想在他的几个儿子中挑选接班人。但曹操将命中注定,改为较大范围的挑选,改立长不立幼为竟争上岗。

开始时,他选中的是聪明宽厚有仁爱之心的曹冲,可不幸的是曹冲夭折。曹操只能在其他儿子中挑选,察来看去最后留下曹丕、曹植两人为候选人。

曹植在杨修的策划下,首先占了优势。情急中的曹丕,将不能入内的内朝歌长吴质,藏入竹箱里拉进府内。

杨修知道后,立即向曹操举报了曹丕。第二天,曹操派人拦车验查,却是一车竹子。如此,杨修落下了诬告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丕嫌疑。

而曹植真正被淘汰出候选人的原因,是为司马门事件。曹操出征,曹植开启司马门在御道奔驰,被荀彧拦截,曹植竟然将皇宫门拆毁。

曹操回来后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生气,不仅处死了公车令,还先后三次发布命令:

1、我开始以为曹植最能担当重任,殊不料令我非常失望。

2、自曹植私开司马门,我不能不鄙视其人。

3、自曹植私开司马门,我连那个儿子都不再相信,怕他们私自行动。

司马门事件后,曹丕被正式确定为太子。宣布了曹丕为太子,这也就等于判了杨修的死刑。因为无论是告吴质与曹丕密谋,还是教曹植杀门吏,或是屡教曹植对答曹操的试问等,这些都涉及到了封建统治者确立继承人的重大问题。

最高统治者是不允许任何人用蒙蔽的手段,来干扰他的千秋大业。而杨修为曹植策划的活动,实质上是参与了曹氏政权的斗争,侵犯了曹氏政权的根本利益。

曹操为了避免身后兄弟的互相残杀和分裂,必须削弱曹植的势力,剪除通达机敏的杨修。这才是置他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然而杨修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须臾不能或缺的辅佐,为了军国大事的需要,杨修暂时还不能死。曹操唯一的办法就是临死前,再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杀掉杨修,这大概就是好多君王们喜欢玩的帝王术吧。

果然,曹操借“鸡肋”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同样果然,在曹刘两大军事集团紧张激烈的会战,曹操钭谷之败,后来曹操“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痛哭一场。

其实,杨修深知曹操,所以也算死得明白,他知道是受到曹植选太子失意的牵连,临死前他对故人说:“我知道自己已经是死得晚了,早就该杀头。”

杨修被杀7个月后,曹操也死了,也许是曹操冥冥之中已经预感到了大限将至。

司马懿的睿智司马懿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政坛上他是曹魏政权的四朝元老。虽然仕途经过大落。但是,一旦重返官场,他凭借着自身能力和隐忍,将军权牢牢地撑控手中,取得曹魏政权。

如果说杨修博学智慧,那么司马懿则堪称睿智。今天就来对比一下,司马懿与杨修的不同。

1、杨修因为才能过人,被曹操重用,也许因为被重用,所以性格张扬。曹操“梦中杀人”、“鸡肋”,别人看得破的,看不破的都不说,可杨修为了炫耀其聪明,硬要当众揭穿。

如此,引起了曹操的反感,也给曹操杀他找到了借口。

司马懿辅助曹操时,是被严重怀疑的对象,始终得不到重用。但是,司马懿毫无怨言,默默地站在一边,曹操用他,他就为曹操献计。

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得,吓得曹操想迁都。司马懿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孙刘已经失和,便建议曹操派说客前往江东,联系孙权攻打关羽。

结果证明了司马懿的政见是高超的。如此,既锋芒不露,又不显得庸才无用。

2、杨修、司马懿分别辅助曹丕、曹植兄弟。曹操出征前,杨修教曹植写华丽飞扬彩文,那文章美得让曹操心花怒放。

而司马懿则教曹丕哭,曹丕哭得是稀里哗啦的,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曹操,感动了自己。

把曹操哭得是心都碎了,痛得曹操将曹丕搂在怀里哭。有句话叫若想得到爱,就先让他痛。

3、大智若愚,“空城计”司马懿把曹叡骗了,也把政敌骗了。大家都以为司马懿愚被诸葛亮骗了,但司马懿不在乎别人认为他遇。

这有什么呢,对于司马懿来说我能骗得了全世界,那全世界都是傻子。我只有装成被诸葛亮骗了,才有时间继续扩张势力,寻找机会夺取曹魏政权。

这里更包含着一个哲理,予人留得三分路,于己就是海阔天空。特别是在职场中打拼的人,记住不要将竞争对手逼上绝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爆发力,是非常强大的。这种反作用力的反击,足可以使人不死也瘫。

4、老谋深算,曹操用他,他就献计,曹操不用他,他就回家。曹丕怀疑他了,他避开权力中心的锋芒,去为曹操守墓。曹丕用他了,他为曹丕守城,培养自己的势力。

曹叡打压他,他装病回家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当蜀国大军凶猛战事吃紧时,曹叡又下诏书:

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陕西之任,有白鹿之献。

《晋书》

意思是说,周公代周天子摄政七年,犯下所有帝王的忌讳,曹叡的暗示,司马懿当然明白。

虽然这是对司马懿的责问,却也是摄政王的形象。最后曹叡死后,司马懿还是顾命大臣。高平陵政变以司马懿完胜告终,为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取代曹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还是那句话,聪明和睿智之间的差别,也许就在格局上。曹操胸怀天下,曹操成功了。司马懿胸怀天下,司马懿成功了。

怎样快速提高孩子英语呢?怎样快速提高孩子英语呢?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孩子小时候多陪伴孩子好还是孩子上学多陪伴孩子好?

相关文章:

如何高效的陪伴孩子

才华和学龄前的教育有关系吗?

5-6岁幼儿教育理念?

对早期教育的认识?

为何农村公办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

0-3岁是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吗?为何?

曹冲死后,曹操为何要杀天才周不疑?

惠州学位房上小学还要什么证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