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蓝天飘着几片闲云,几只大雁排成一字,在空中划过,仿佛在说:“再见人们,我要去温暖的南方了……” 小草小花上都接了白色的薄薄的秋霜,闪亮亮的。枫树落下几片巴掌大的枫叶,飘啊飘,落在了地上。远处传来稚嫩的笑声,啊小朋友们在秋游呢!他们多开心啊。远处的小山上,老人们正在登山,那样子不亚于小伙子,真是霜叶红玉二月花啊
什么诗句可以表现教育者应当了解儿童发展的状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用来表现教育者应当了解儿童发展的状况和时机,及时促进儿童当下的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来表现对儿童的教育应当潜移默化,而不是强制灌输。
(用《春夜喜雨》中的诗句)
关于儿童的诗句
关于儿童的诗句
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宋代)-《夜书所见》
2.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清代)-《村居》
3.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4.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杨万里(宋代)-《舟过安仁》
5.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唐代)-《池上》
儿童诗句名言名句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向以滑稽著名。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看他的《诫子诗》: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乡耕田。他希望他的儿子长大后要善于思考,做一个孔伋(孔子的孙子子思)般的圣贤人物。他写有一组《命子》诗,第二首是这样的: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陶渊明的诗,“篇篇有酒”,晚年,他发觉自己的五个孩子,智力都十分低劣,便写《责子》诗一首: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有什么有教育意义的诗句,带诗人题目的?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①,汗滴禾下土②。
谁知盘中餐③,粒粒皆辛苦④。
注释
①锄禾日当午:锄,锄草。禾,禾苗。日当午,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②汗滴禾下土:一滴滴的汗水滴落到禾苗下面的泥土里。
③谁知盘中餐:盘,这里指碗。餐,这里指饭食。
④粒粒皆辛苦:粒粒,每一粒。皆,“都”的意思。辛苦:辛勤、劳苦。
古诗大意
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给禾苗锄草、松土。天气火热,劳动紧张,农民累得满头大汗,一滴滴的汗水滴落到禾苗下面的泥土里。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经过辛苦劳动换来的啊!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曾做过宰相。他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好朋友,曾经一道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要反映人民的疾苦。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早年所作的《悯农二首》为后世所流传。
导读
这首诗意在说明粮食来之不易,劝告人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夏季的正午,烈日当头,农民们还在田间弯着腰给禾苗锄草,一滴滴汗水从他们的脸上淌下来,洒落在灼热的土地上。这里描写的虽然只是一个典型的镜头,但是它概括了广大农民一年四季不避严寒酷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动生活。
三、四句诗人抒发感慨,运用反诘,启发人们去思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个平凡的生活道理,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可是事实上,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坐享其成的剥削者,就不懂得这个起码的常识,更没有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他们把农民用汗水换得的粮食搜刮一空,然后随意挥霍浪费,甚至堆在仓里腐烂变质,化为粪土。“谁知”是“有谁知道”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了解农民的辛苦。因此,这两句诗有很强的针对性,字里行间饱含着深切的同情和深沉的慨叹。
这首诗明白如话,形象生动,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它教育人们珍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