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教委需要在农村招一批民办教师,你愿意去任教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农村的民办教师,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才能够回答好这个提问。所谓的民办教师也就是在1984年以前,他们被称为民办教师,1985年开始教育部为了提高整个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在全国进行了一刀切,不再允许任何性质的学校出现民办教师,所以目前已经没有了民办教师的这个概念,那么现在农村中,因为财政困难招不到公办的教师的学校,仍然有很多临时的教师,他们是什么人物呢?准确的说,他们被称之为代课老师。

所谓的代课老师又称为聘用制的老师或者是合同制的老师,和公办教师相比,他们是不占学校教师编制的,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临时的雇佣人员,也就是指公立学校中没有任何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提问,在农村需要招一批代课老师,你愿意去教书吗?

我个人的感觉,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可能不愿去参加这样的招聘,农村的代课老师职位很难够招到年轻人去任教,也许年纪大一些的人尚且还有一丝的愿意去。其实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的代课教师和正式教师待遇和福利是云泥之别,工作量却相差无几

之所以说农村的代课教师无人愿意去做,基本上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代课教师和正式教职工所发放的任何福利已经应该享受的待遇,基本上是相差很大。公办的教师有的,代课的教师还要看学校的领导以及学校的财力是否能够支撑发放这样的福利,否则就只有眼巴巴的看着;

2、代课教师无论他的任教能力有多么强,教学水平有多高,他都是不能够参与职称的评定和各种评优评先的,要知道教师的工资现在很大一块是来源于职称,职称几乎就决定了教师工资收入的高低,代课教师不能参与这样的评选,也就是只能永远拿那相对低收入的薪水;

3、虽然代课教师在福利待遇以及各种职称评优方面不能和在职教时相提并论,但是所有需要老师完成的课时量或者是教学工作,代课老师和在职的职工都是一样的,这样明显的同工不同酬,是很难吸引人坚持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

正是由于这么多种种的不同,所以农村的,代课教师是很难有人能够坚持下来的。

农村的正式教师队伍都极其不稳定,更是难招到代课老师

我们现在农村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不足的问题,之所以由于大量的老师选择离开了农村的学校,多数都来源于和城市的教师相比,同样的工作量,但是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导致了很多教师离开了农村,奔向了城市学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原因,很大程度都是来源于教师的各种待遇,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个人职业发展,子女教育等等,和城市的教师相比,农村的教师都要吃亏不少。

诚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需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但是奉献精神并不是硬性要求,要想让农村的教师中能够安心的静下心来教书,首先要把他们所担忧的这些问题彻底解决了才行,否则现在的农村教师队伍始终就是不稳定的,也正是由于,农村正式教师大量的离开才会有招收一些临时的代课老师前去填补这些空缺,那反过来,正式的教师都待不住的地方,那么这些福利待遇都得不到解决的临时代课教师,怎么会有心思留下来在农村里教书呢?

与农村的正式教师享受国家政策相比,农村民办教师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国家现在已经非常重视给予农村教师的优惠政策,然而国家的这些政策都是针对于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有正式编制的正式老师,这些正式的老师,国家在职称评定表彰以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有相对明显的政策倾斜,甚至还有边远地区任教额外的国家补助。换句话说真实的农村教师国家是有照顾的,然而这些教委所请的所谓的民办教师也就是代课教师,这些人并不在国家政策的照顾范围之内,虽然同样是在农村学校任教,但是两者的意义却不一样,有编制的正式教师是可以享受国家的各种政策。

这些临时性的代课教师,不但享受不了国家的政策,甚至工资福利发放还要看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学校的收入而决定,那么同样去报考教师的岗位,就大多数的年轻大学生宁可去参加国家正式的农村教师考试,也不愿意去报考这样没有保障的临时代课教师更何况还是在农村甚至有些是边远地区。毕竟都会从各自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保障上来考虑,农村的临时代课老师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这完全是一个假命题,更谈不上去不去!真有人去了,顶多是个“代理”的、“临聘”的,连个“代课”的“头衔”都没有。

其一、民办教师已经成为一个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称谓,不可能“重蹈覆辙”。民办教师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他们的身份是农民,从事的职业却是国家、集体创办的公办学校的中小学教育;他们是教师身份,又是不在所谓的编制内的,种地收粮才能“养家糊口”,因为他们一个月才四五十元的工资。种地好像是他们的“副业”。他们被教育部1984年12月31日年底的“界线”而划定,而清退。至上世纪末期已经完全退出了中国教育的舞台。眼下都以原民办教师称呼了。因此“招一批民办教师”,这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事,难免骗人之嫌。

其二,只有付出,没有足够的回报,谁会再去受苦受累。民办教师在我国扫除文盲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巨大的作用。至2000年中国的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6.72%;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民办教师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农村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90%以上。是民办教师支撑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半边天”。

可是民办教师的工资与公办教师有着天穰之别,公办教师的工资总是民办教师的六倍多;被清退后,民办教师所谓的养老补助,山东、河北、河南、黑龙江等省每月10元,甘肃8元,补偿标准不一,而且整体偏低。是进入老年的民办教师晚年生活举步维艰,辛勤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其三,“教委”招收是非县聘,孰不知县聘都被清退。严格的说,称为民办教师的,在当时都是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考试录用,并颁发了‘民办教师任用证’的。在教育部清退政策下,还是被“一刀切”而离岗。现在又以“教委”名义招收,教育局连档案也许都没有,这样招收的,还不是“挥手即来、招手即去”?一点保障性也没有,很可能不会有人涉足其中。

其四,目前来说,农村并不是缺少教师而是教师严重“过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大幅度的提高,又因为儿子娶媳妇、为孩子上学方便并接受良好的教育等背景下,不少的农村人进城买房了。户口的迁移,势必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政府采取“撤校”、“并校”的办法,“整合”资源。尽管这样,一些小学在校人数还是太少。我这里就有这样的情况,一所村小学,8名学生,两个公办教师。下学期有一名学生还要进城念书去。农村小学根本不缺教师,办校的学生数已经连个班级人数的标准都达不到。还能再招“教师”吗?

不过,假如题主的问题是成立的,也就是说招去的是“民办教师”,而不是“代课教师”,我一定去!这不是叫“返岗任教”吗?我们这里还有代课教师转正的先例呢!失去的,说不准都会回来!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