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并非不敢造反,而是有心无力。
康熙晚年,因太子胤礽被废,导致“九子夺嫡”事件爆发,其中,以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为首的皇子,围绕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最终,皇四子胤禛胜出,继位登基,是为雍正皇帝。
而在雍正登基之初,曾经是“八爷党”重要成员之一的皇十四子胤禵,在手握精兵强将的情况下,不仅没去推翻雍正,反而乖乖的回到京城,最终还落了个被雍正圈禁的结局。
要知道,胤禵在当时可是抚远大将军,麾下军队也是兵强马壮,为何他不趁此机会推翻雍正呢?实际上,胤禵倒是很想这么做,但奈何当时被人卡着脖子,着实是有心无力啊。
胤禵与雍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哥俩,但两人的感情实在不怎么样。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康熙皇帝的妃子乌雅氏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即雍正),但由于清初时后宫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在出生之后,就被送到佟佳氏处养育。
又过了十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乌雅氏再次产生一名皇子,这名皇子就是胤禵。
而在胤禵出生后,乌雅氏在后宫的地位已经提高不少,同时后宫的制度也有所改变,因此,胤禵的童年,是跟随生母长起来的。
而此时的胤禛,依然跟着佟佳氏生活,直到其成年。
也就是说,雍正和胤禵这哥俩,在小时候就没有太多的感情,毕竟很少在一起,长大之后又各自居住,更没有了建立感情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九子夺嫡”期间,本是亲哥俩的两人,却分属不同的阵营。
雍正自不必说,他是“四爷党”的首领,而胤禵则投入了皇八子胤禩一方,成为了“八爷党”的重要成员。
至于他为何选择老八胤禩,史料中没有太多记载,只提到胤禵在小时候,就对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老八十分敬仰,两人的关系也一直维持的很好,既然感情好,那选择老八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那么,他与老八的感情究竟有多好呢?据载,胤禵曾经为了帮助老八,差一点被康熙皇帝一刀宰了。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废除,皇长子胤禔便趁此机会蠢蠢欲动,结果遭到康熙皇帝的严厉训斥,自知已无继承大统希望的胤禔,转而开始举荐皇八子胤禩,并找来一个叫张明德看相人,对外宣称老八日后必有富贵。
这件事让康熙知道以后,极为震怒,他当着众皇子的面,斥责皇八子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并下令要将胤禩锁进大牢看管。
关键时刻,老十四胤禵挺身而出,当场就对康熙说“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
本身,康熙在当时就处在怒火中,老十四这么一闹,更让康熙愤怒地失去了理智,操起一把刀就砍向老十四,幸亏当时是皇五子胤祺抱着康熙的腿,再加上其他皇子都一同求情,康熙这才暂时消除了怒火。
“上出所佩刀欲诛胤禵,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上怒稍解,命诸皇子挞胤禵“---《清史稿》
而最终,老十四挨了二十大板,以至于好几天都行走困难,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康熙皇帝认为老十四是一个对兄弟的有情有义的人,同时,对他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品质,也相当认可,自此,老十四因祸得福,让康熙皇帝反而更加宠爱他。
包括老十四能够担任抚远大将军,带兵平定西北叛乱,都与这件事所带来的影响有关。
总之在这件事发生之后,直到康熙驾崩,老十四在诸多皇子中的受宠程度,可以说是排在前几位的,甚至在他带兵前往西北之后,康熙皇帝不仅经常对他进行赏赐,还将他的几个儿子带在身边亲自进行抚养。
而老十四的人生高光时刻,就是他在西北的那几年。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带领大军侵扰西藏,军情传到京城之后,经过康熙皇帝的慎重考虑,最终决定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并封大将军王。
当时,康熙皇帝对老十四可以说是寄予厚望,并且也多有优待,比如在出征仪式的规格上,康熙皇帝允许老十四可以使用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
不仅如此,在出征仪式上,康熙皇帝本人亲自到场,同时还要求王公、贝勒、贝子以及在京二品以上大臣全部参加,这足以可见,当时康熙对于老十四的重视程度。
而康熙的重视,就造成了一种直接后果,当时京城内外都谣传说康熙皇帝有意将皇位传给老十四,但这个说法,也为老十四日后凄凉的结局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究竟康熙有没有想过传位给老十四我们暂且不说,单说他担任大将军王的那个时期,那可真是威风八面。
据史料记载,老十四在带兵抵达藏区后,很快就展现出其优秀的军事素质。
当时,老十四需要负责的工作有很多,其中包括军事决策指挥,军队调度、调节内部和外部矛盾,笼络达赖喇嘛等等,基本上军中的大小事务,均由他负责。
也就是说,老十四这个大将军王,是一个综合性管理岗位,什么事情都得管,什么事情都得抓。
虽说事务繁杂,但老十四在抵达后,没用多长时间,便将这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如此,在军中事务处理妥当之后,老十四又迅速出兵,平定了策旺阿拉布坦发动的叛乱。
从康熙五十七年出兵,到康熙五十八年年末的胜利,老十四用了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平定了藏区的叛乱,由此可见,老十四在军事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叛乱平定之后,老十四并没有回京,而是留在了前线,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当时藏区并不十分稳定,策妄阿拉布坦时不时的还会进行小股部队的侵扰,二来是老十四确实表现很好,康熙皇帝也一时半会找不到替代他的人。
因此,从康熙五十八年到康熙皇帝去世,老十四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待着,但也正是因为他一直在西北前线待着,让他在康熙皇帝去世时,失去了先机。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逝,在他死后,皇四子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于太和殿,改元雍正。
关于雍正如何登上皇位,历来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说当时康熙本有意传位给老十四,结果胤禛却在遗诏上动了手脚,改动了一个字,这才登上了皇位。
不过,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毕竟遗诏是满、蒙、汉三种文字,要想改动还不露出痕迹,应该不太容易实现。
但不管怎么说,从这个传闻可以看出,老十四确实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通过康熙晚年对老十四的表现来看,当时的老十四,确实相当受宠,因此,康熙也有可能真的想过把皇位交给他。
不过,最终的胜利者却是老四胤禛,并且,在他继位之后,就对掌握重兵的老十四开始下手了。
据史料记载,就在康熙皇帝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就安排镇国公延信为抚远大将军,前往西北接替老十四。
此举意义十分明显,就是雍正担心老十四会对他造成威胁,而延信在抵达西北后,对老十四以及其家人的行踪,做到了随时随地的汇报给雍正。
而得到老十四准确行踪的雍正,则在老十四回京奔丧的路上,派人拦住了他,并对其以及家人携带的所有物品,全部进行了检查搜索。
之所以雍正会这么做,有一种说法,是说在老十四所携带的物品里,可能有康熙意欲传位给他的书信等证据,雍正正是担心这些书信一旦来到京城,就会对他皇位的稳定造成冲击,因此才会提前拦住老十四,并进行搜索和销毁。
雍正的这个举动,让本就与他感情不好的老十四,更加对他有了隔阂,等到老十四好不容易到了京城之后,在康熙皇帝的灵柩前,再也没能控制住,大闹了灵堂。
这个情节,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也有体现,老十四见到雍正后死活不肯下跪,不过,在电视剧里,雍正是利用把生母乌雅氏立为皇太后的策略,迫使老十四跪拜,从而默认了他的皇帝之位。
而在史料中,让老十四下跪的,则是老八胤禩。
当时,老十四赶到灵堂后,看到雍正确实不肯跪拜,有个叫做拉锡的侍卫过来拉老十四,还被老十四骂了一顿,并要求雍正以“以下犯上”的罪名处罚拉锡。
还没等雍正表态,老八胤禩看到情形不对,就站出来对老十四说了一句“汝应下跪”。
结果,老十四十分听话的就跪下叩拜了雍正,史料中描述其当时是“寂然无声而跪”,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雍正在老十四的罪状上,又多加了一条。
而在随后,老十四的苦难岁月就来临了,雍正也对他这个亲弟弟越来越严酷。
先是在雍正元年,老十四被安置在埋葬康熙的景陵附近,明为守陵,实则圈禁,之后,雍正曾加封他为郡王,但不给任何封号和俸银,到了雍正四年,雍正又将老十四的贝子封号革去,并将其押解回京,囚禁在景山寿皇殿内。
在这里,老十四一共度过了十年左右的岁月,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登基,才被放了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老十四在回到京城之后,境况还是比较惨的,那么回到问题本身,为何他不在得知康熙驾崩的消息后,不选择回京城奔丧,而是干脆在西北带领几十万大军,直接起兵推翻雍正呢?难道他不敢吗?
其实,不是老十四不敢,而是他不能。
这个不能,并非是老十四没有这个能力,相反,他是具备起兵的基础条件的,但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导致他只能是想想而已。
第一个因素,是他在军营里的地位。
老十四确实担任大将军王不假,他在军营里的威信很高也不错,但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他麾下的士兵,是属于大清朝的,而不是属于他老十四的。
不仅仅是士兵,包括那些军官同样如此,这些军官拿的是朝廷的俸禄,吃的是朝廷的赏赐,他们凭什么会听老十四一声吼,就不管不顾的跟着他去造反呢?
并且,在康熙皇帝活着的时候,经历了平三藩、收台湾已经亲征噶尔丹等多场战役,他对军权的重要性,是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他终其一生,都在想方设法将军权收拢到皇权之下,而非任由军权被某个人掌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十四要造反,那无疑是以卵击石,至少在清朝前期,任何在外带兵的将帅,是没有可能会斗得过皇权的。
假设老十四铁了心要造反,那些将领军官,第一个就不会答应,并且,这样也会给雍正一个很好的借口,他就会以老十四意图谋反,直接办了他,而不是费劲再将他圈禁。
第二个因素,是粮草问题无法解决。
根据史料记载,在老十四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后勤供应粮草的是年羹尧,而年羹尧是什么人?他可是雍正的头号马仔。
因此,如果老十四造反,雍正就会一个旨意,命令年羹尧停止对老十四的粮草供应,到那个时候,大军不吃不喝饿上几天,别说造反,自己内部就会先哗变了。
如果老十四当时不是在西北驻军,而是在中原或者江南某个地区,甚至是蜀地,倒还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毕竟在这些地区,手里再有个几万忠心的部下,靠着抢掠粮草,也能坚持一段时间。
并且,老十四本身也有一定的带兵能力,如果粮草不限制他的话,虽说取代雍正可能有些困难,但至少也能让雍正极为头疼。
但可惜的是,老十四人在西北,大军也在西北,要想造反,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粮草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造反无疑是痴人说梦。
即便是老十四靠着忽悠以及胁迫,让一部分人跟着他造反,但其结果,极有可能还是被哗变的士兵捆成粽子,送到雍正面前。
第三个因素,就是用什么理由造反
有道是师出有名,假如老十四想造反,那么他该用什么理由呢?
用他才是皇位继承人,老四是篡改了遗诏这个理由吗?这显然说不过去,雍正登基可是奉的康熙遗诏,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即便是遗诏背后有隐情,但那些士兵们可不知道,他们不会去想,也不可能去想。
那就用清君侧,效仿当年的朱棣?这更不行了。
朱棣的清君侧,是有特殊的环境限制的,当时朱元璋已经去世数年,并且朱允炆在削藩上急于求成,导致朱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朱棣才会不得不举兵起事。
但饶是如此,朱棣也是在起兵的理由上下了好大功夫,最终找出一个“清君侧”的理由。
而老十四呢?他凭什么清君侧?要知道清君侧的前提是“朝有佞臣”,朱棣当年也是打着“诛齐黄(齐泰、黄子澄),清君侧”的旗号才开始行动的。
但作为当时的大清来讲,朝中可没有什么佞臣,老十四也不敢去随便将这个名头按在某个大臣身上,如果他这样做,没等他开始起事,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到时候,光大臣们的口水,就能把老十四淹没了,而这一切,恰恰是雍正最希望看到的,他正愁没有理由收拾老十四呢。
综上,正是老十四明白和知道起兵的困难和利害关系,他才会没有那样去做,而是乖乖的回到的京城,不是他不敢推翻他四哥雍正,而是真的有心无力。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十四?就这胤禵的事,还二十万大头兵?您就算再给他加二十万,雍正一道黄纸片子下去,他都得乖乖的把兵权交出来。
雍正一旦把皇位给做实了,他老十四能做的,也就是蹲地头上发发牢骚而已,至于造反这事?拉倒吧!憋在心里只有哭的份。
要不然,为嘛雍正一个旨意下去,他就能乖乖的把兵权交给了延信?话都不带多余的。
那可是皇位啊,这东西远远的瞅一眼都是香的,但凡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您觉得他不会扯旗子造反?这是没给他留一丢丢的余地啊!
说了这么多,估计有小伙伴憋不住了:“你就扯吧,一点有营养的东西没有,你个大嘴炮?”
好咧!那咱就进入正题,今天就把这事叨叨!
话说这老十四胤禵他这人聪明,但充其量也就是个大将军的料,帝王的相貌他还真不沾边。
为嘛这么说呢?这辈子他就围着西北这嘎达打转了,武功那是没得说,但玩政治他这手和他的亲哥哥雍正比起来差了那么一节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话说这老十四和雍正那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俩人咋就那么得不对付呢?这一家伙就成了死敌了,为嘛呀?就因为那皇位吗?”
为嘛?皇位是其次的。俩人确实是一个妈生的,但雍正打小就被佟贵妃收养,而且雍正这人是个性子冷的主,大夏天您往他跟前凑,都能感觉到嗖嗖的凉意。您回头瞅瞅老十四,比雍正小了十岁不说,打小是被亲生母亲养到眼跟前,那是被疼大的,而且这性格直爽,还有点意气用事。
就这俩人,虽然是一个妈生的,但是是俩妈养大的,加上这性格不合套啊,所以俩人最终走向了敌对。也就因为这,雍正和他这亲妈到死都不对付,这家长里短的他就没地说理去。
得咧,这又唠远了,咱拉回话头接着聊。说实话,老十四胤禵手里边说是二十万大兵,其实从小打到挨着个的数,也就是十来万,没那么多的。
雍正一家伙把自己个的屁股给捧到了皇帝宝座之上,那虎视眈眈的八爷早被雍正给连锅端了。
八爷那是老十四的外援,这外援给断了,来您给蹦跶蹦跶,蹦不起来了吧。毕竟想蹦跶您的问问隆科多架在这帮人大脖子上的大刀片子同不同意。而且环卫京城的丰台大营被那病恹恹的老十三给压的妥妥的。
所以啊,京城这块他就没有一丝丝的乱象。话说浑水才能摸鱼,可这一池子的水清着咧!那摸去?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要说了:“你雍正准备登基,还没有登基这时间是最好的,也是水最浑的时候,那时候他咋不摸?”
你快拉到吧!老十四那个时候在哪?和这北京四九城隔着那可是十万八千里远。这准备登基,他打那听到信了?这电话可够快的啊?问题是那会根本就没有这玩意,就这信没个十天半个月的,他就递不到耳朵眼里头。
所以那个时候老十四,他就是个瞎了眼的猴,窜上窜下的可以,没消息他想下地,没呢胆!
当然雍正继位以后,可没有忘记了这远离京城的亲弟弟老十四,这大将军王。
第一道旨意就是捞老十四回家奔丧。原因无他,也是害怕这性格直爽的亲弟弟脑子给抽抽了,整点啥幺蛾子出来。
当然这奔丧的旨意,顺带还掐了他那大将军的印信,交给赶过去的延信处理。
这愣神的功夫啥都没有了。
所以整个过程,这老十四一脑门的懵圈,他除了知道老爹康熙死了,家里边的事,没有一样知道的,所以京城里边的事,他是一脑门的迷糊。
扛着大旗造反?您也得有准备不是?这啥准备都没有,这是其一。
其他的原因再说,就这十来万的人,这帮人中有几个愿意跟着你这大将军王玩命造反?人家雍正已经登基,昭告天下人家是正统,你这老十四算那根葱,有口号吗?
而且这帮人那个家眷不在皇帝手里边握着,您造个反试试,分分钟钟一家子老小全得给你剁了脑瓜子。这帮人不背后捅你刀子就不错了,让他们和你一块玩,这不强人所难吗?
过去将军出征,将军的家眷被政府控制,那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
后来的年羹尧那权势比他老十四大多了,最后呢?那也不就是一道旨意的事吗?老十四这就是小菜一碟而已。
而且满清那兵将的制度是,将兵分离的。平时的将军和大头兵们压根就不认识,只有接到了皇帝的命令,这些个大头兵们才知道:“哦!这次你丫子是领着俺们搞事的主子,晓得了!”
那会靠刷脸干事,这不行的,您得拿着皇帝给的印信,结合自己那张大脸蛋子这才成。
所以没事的时候,将军搁自己个家里深造,有事的时候这才找自己的兵,这些个大头兵也许就不是之前的那波人喽!
所以啊,老十四是个将军这没跑,但他仅仅是个光杆司令,他指挥的那帮子人说穿了其实是皇帝养的,跟你没多大的关系。
第三,您以为这军队出去以后,配备那么多的副将,参将的干嘛使唤呢?您干保证这帮人里头没有皇帝的密探?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皇帝的密探那也是康熙的,和雍正不搭边!”
你快拉倒吧,这帮人只认皇帝,不认脸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老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您这动刀动枪的,没有后勤补给,这队伍分分钟钟就得炸营了。
而老十四这十几万人的后勤是谁提供的?陕甘总督!那您知道陕甘总督是谁的人吗?年羹尧蹲在陕甘总督的位置上乐了:“对!就是俺!傻了吧!”您以为当皇帝的人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主,那是走一步瞅三步的人。
造反?老十四到是想,但是条件不允许啊!只有哭的份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