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是伟人毛泽东用来鼓励激发人民群众与自然灾害、与前进中的任何困难敢于作斗争、敢于去争取胜利的精典名言佳句。对一般的人或者说对那些不怀好意、内心充满阴暗者们,那就是理解透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去理解,也不想去理解,只能是按他们的小人意志去决定对与错。还有伟人的论断充满了哲学,当今世界又有几人比毛主席更懂哲学?
毛主席就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预言家,他一生都在研究哲学,运用哲学,有谁人岀来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比毛泽东更懂,更伟大?如果不能与他相比的人,劝你们就不要轻易地去否认这个真理。
要理解理毛主席的这些话,首先要全面读懂毛泽东,要深入了解他的话是在什么背景下,什么时候讲的,否则就会一枝半叶,甚至是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他的话,这样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答案。细致想想,认真看,联系历史,面对现实,毛主席的预言及论断还有凣个没有变成现实?
过去人们不敢想的,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做的,认为是根本做不到的、是梦想,是神化,现在不但敢做而且做到了,变成了现实。比如过去传说的只有神仙才可以在天上飞来飞去,过去传说飞毛腿一日千里,过去《封神榜》上所写的千里眼、顺风耳,不是一一实现了吗?说不准今后的人类有的想搞下星球旅,有的甚至是不想在地球上生活了,要搬家到其它星球上去安家落户搞开发也未可知也。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既与自然同行,又在相互依存同时也在相互竞争,不是它压倒人类,就是人类压倒它,并向它索取,向它讨要,所以自然总是被人们利用着,人类总是不会受大自然的束缚与摆布,必须要和自然作斗争。在人类力量还不够时上,还没有完全压倒它时,当然它会利用它的现有优势可以向人类讨价还价,受人类控制还有很大的不情愿,当人类又发展到一个程度之时,它的优势又会逐渐削弱。
只要人类能让大自然乖乖听话,被人类所利用,人类可以不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与自然并存下去,就算是胜过自然了,就算胜了天,即使是人类现在做不到,以后呢?何必硬要把地球灭了,把整个宇宙拥抱掌控在自己怀中,才理解为是人胜天了,这样去想有意思吗?
人定胜天只是一个口号,只是一种不屈不挠、发奋向上,敢于拚搏,敢于向自然灾害挑战的一种精神。正是这句正能量的一个口号,被一些无知的脑残粉和一些别有用心的公知给杠上了。有的甚至诬蔑和怀疑这个词汇。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前,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曾疯狂地迫害他,二人最终的结局如何?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是成祖朱棣的嫡长子,并且很早便被册立为储君,但由于他体型肥胖、身患残疾,个人形象比较差,所以朱棣对其很是不满意,屡有改易储君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朱高炽的两位亲弟弟朱高煦(汉王)、朱高燧(赵王)便站出来,通过各种方式来诬陷、排挤兄长,意图夺取他的储君之位。
朱高煦、朱高燧为了扳倒兄长,除了不断地在其父面前大进谗言外,还将他的心腹僚属解缙、杨溥、黄淮等人或迫害致死,或诬陷入狱,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朱高炽虽然处境危险,但苦于其父对他猜忌很深,所以不便、不敢公开辩白,只能采取隐忍的态度。
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但对他的儿子朱瞻基却是极为溺爱,正因如此,解缙在皇帝面前大夸特夸太孙聪慧,认为他将来必能成为一代明君。朱棣闻言深有感悟,便就此打消改易储君的念头。再加上朱高煦、朱高燧行事过于嚣张,从而引起朱棣的警觉、申斥,才使得朱高炽侥幸的躲过一场场危机。
然而,朱高煦、朱高燧并未就此罢手,为了扭转败局,不惜上演“最后的疯狂”。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明成祖卧病在床期间,朱高燧为了篡夺皇位,一方面指使亲信散布皇帝不喜欢太子、有意传位给他的谣言,一方面则又授意太监毒死皇帝,以便让自己尽快上位(详情见《明史·卷一百十八》)。
然而,朱高燧的阴谋尚未实施便被告发,明成祖闻讯大怒,在严厉申斥逆子的同时,还将同谋者全部处死。此事过后,朱高燧被其父彻底抛弃,再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而在此之前,朱高煦因为多行不法遭到弹劾,被明成祖驱赶到封地乐安)。次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在历经磨难后即位,是为明仁宗。
在常人看来,正因为朱高煦、朱高燧在此之前曾疯狂地迫害明仁宗,就算他们是皇帝的亲弟弟,也理应遭受重罚,即使侥幸不被杀头,也要落得被废黜、幽禁的结局。可让世人没想到的是,明仁宗非但没有惩罚两位弟弟,反而对他们以礼相待,甚至在发现朱高煦、朱高燧依然有谋逆的举动后,也都是采取笼络的态度。
据史书记载,明仁宗登基后,贼心不死的朱高煦依然对皇位怀有觊觎之心,为此命长子朱瞻圻在京窥视朝廷举动,并派遣心腹入京伺机叛乱。然而还没等朱高煦采取行动,朝廷便得到奏报,对此明仁宗并未采取惩罚手段,而是下旨将朱高煦召至京城,不仅对他温言劝慰一番,还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
事后,明仁宗命朱高煦返回乐安,并将朱瞻圻册封为汉王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朱高煦猖狂、悖逆到如此程度,明仁宗却依然对他采取笼络的态度,度量不是一般的宽宏(“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觇朝廷事驰报,一昼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仁宗知之,顾益厚遇。遗书召至,增岁禄,赐赉万计,仍命归藩。封其长子为世子,余皆郡王。”见《明史·卷一百十八》)。
至于朱高燧,因为在其父驾崩前闹出那般大的动静,所以在兄长即位后一直比较低调,由是深得明仁宗的嘉许。然而在背地里,朱高燧并没有放弃“东山再起”的野心,为此不止一次地跟朱高煦密谋反叛。明仁宗对此虽有耳闻,但却装作不知道,并且还大幅增加朱高燧的俸禄以示恩宠(详情见《明史·卷一百十八》)。
明仁宗在位8个月间,利用各种手段来安抚两位弟弟,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根本没有感化他们。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驾崩,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次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便在乐安举兵造反,而朱高燧则在彰德准备呼应。明宣宗闻讯后御驾亲征,很轻易地便平息叛乱,消息传至彰德后,朱高燧甚至还没做好反叛的准备。
叛乱平息后,明宣宗不忍心处死自己的叔父,便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并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然而朱高煦是个死不悔改的主儿,在某日接受明宣宗的视察时,竟然趁皇帝不注意,伸出一脚将他绊倒。明宣宗对叔父的举动恼羞成怒,下令将他锁在铜缸中,然后在周围点燃木炭,最终将他活活烤死。
至于朱高燧,大臣们的建议是将他废黜或处死,但宣宗却并没有这样做,而只是命人把群臣的奏议送给他看,让其好自为之而已。朱高燧见到这些奏议后大惊,于是连忙上表向侄儿谢罪,明宣宗见三叔很识趣,便就此打消惩罚他的念头。此后,朱高燧又在赵王的位子上坐了6年时间,直到宣德六年(1430年)才病死。
史料来源:《明史》、《明成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
上古时期的舜,身处在问题家庭之中,受到继母以及继母儿子象的迫害,且父亲瞽叟(看来眼瞎,心也瞎)加入行列。舜没有被打倒,以德报怨,反而成为一代仁君。几千年以后的明朝,也出现了家庭不和谐,两个弟弟合起来构陷哥哥,但哥哥并未记仇,反而护着两个弟弟。哥哥便是朱高炽,两个弟弟分别为朱高煦、朱高燧。
高煦受父青睐 早在公元1395年,朱高炽与其他叔伯世子一起,参加祖父朱元璋开办的“政务学习班”,颇有“君人之度”,受到祖父的格外重视,同时,因其偏好儒家经典,得到了大部分文臣的拥戴。但朱棣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嫌他胖,胖到走路都得两个人搀扶,腿脚还不便,形象不佳。 与此截然相反,二弟朱高煦在该次学习班上,既无心向学,又言行轻佻,朱元璋极其厌恶。但其性格颇像朱棣,在靖难之役系列战中,两次险境救父。其中在1402年浦子口之役,朱棣大败,正是朱高煦率部赶到,扭转了败局。朱棣动情地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是说我快不行了,好好努力,看好你哦。还带“抚其背”的附加动作,令其信心爆棚。
高煦冥顽不灵 经此一役,朱高煦在武将中拥有很高的威信,又有父亲青睐的加持,便走上夺储之路:
早在朱棣北上救永平之围,留朱高炽留守北平之时。朱高煦与弟弟串通,宦官黄俨构陷哥哥,说其串通建文帝,乘朱棣北上,关闭城门,不让回城(《明实录·仁宗实录》记载:将为朝廷固守北平以拒父)。彼时黄俨又将建文帝修书一封朱高炽,告知朱棣。所幸朱高炽识破,将信与信使一并交由朱棣处置; 朱高煦对于拥立太子的大臣予以打击。如解缙在朱棣的授意下,被灌醉,活活冻死在雪地之中。处以极刑还有刑部侍郎冯京、大理寺卿耿乐,首辅黄淮则下狱长达10年; 在拜谒太祖陵之时,朱高煦还给哥哥难堪,看其在两人搀扶之下,仍然失足跌倒后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以后我再不会跌倒了。公然藐视哥哥。
朱高煦结局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第二次远征北元时,朱高煦提出要提前返回南京,令到本就对其有所怀疑的朱棣,有所警觉。朱棣担心朱高煦提前返回南京,会引发兄弟间的同室操戈,故不允。战场上勇猛的朱高煦,变身政治上的侏儒,一再坚持返京,令到朱棣倍感失望。
1416年,朱高煦故技重施,不肯前往新封地青州,显然还是对于觊觎皇位,担心远离京城后,便与之无缘。朱棣失去了耐心,强令:留待之言,殆非实意,青州之命,更不可辞。让朱高煦马上前往青州。 大约半年之后,因谷王朱橞一案,牵扯出朱高煦招募精兵三千人,在兵部并无在籍,还杀害兵马指挥。其更以李世民自居,言外之意,会再发动一场“玄武门之变”。朱棣快刀斩乱麻,削去其两护卫,贬至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县),严加控制。这是朱高炽反复恳请的结果,本来朱棣是想“禠其衣冠囚拘絷之西华门内.....将免为庶人。”是说剥夺其官服,绑到西华门,准备贬为平民。
9年后,朱高煦在侄子宣宗继位当年,起兵反叛,兵败被囚逍遥城。三年后,面对来探望的宣宗,朱高煦像当年一样“顽皮”将其绊倒后,大笑之。生气的宣宗命人用重达300斤的铜缸,将其罩上。朱高煦仍然不屈服,将铜缸顶起,彻底激恼的宣宗下令在铜缸周围架起柴火,活活将自己的叔叔干焖至死。呜呼哀哉~
朱高燧结局 作为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对于“瘦、尚武”上的认同,使其与二哥结成了政治同盟,关键是他也有当皇帝的“梦”。构陷太子一事上,也有朱高燧一份功劳,但其地位远不及自己的二哥。在1409年,发现其与二哥联合起来构陷大哥,朱棣诛杀了督导不力的王府长使,还剥夺了其冠服,这时大哥反而出来求情,朱棣暂时原谅了朱高燧,劝诫:屏绝邪佞,亲近忠良,随事规诲,务归于正。让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然而,朱高燧并没有收手。时任朱棣近臣黄俨因贪得无厌,受到太子朱高炽的斥责而怀恨在心,在朱高燧默认下,联络大批中下级官员,企图变动宫廷政变。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时任兴州后屯卫高正外甥王瑜,因担心事发遭株连,告发了此事。
难能可贵的是,朱高炽又站出来为三弟辩护:高燧必不与谋,此下所为耳。睁眼说瞎话到了此份上,这个大哥是相当可以的。至此,朱高燧便幡然醒悟,低调行事,不像朱高煦。也令其在二哥造反之后,没有受到株连,得以善终,赐谥号“简”。
后记 生于帝王之家,本是幸事,有着富贵荣华;但又是不幸的,引发了同室操戈,宫廷喋血之悲剧。有别于一般帝王,朱高炽对于屡次构陷自己的弟弟们,都选择的宽容,是相当仁义,在位的不到一年时间里,拔乱反正,广施仁政,休养生息,相较于嘉庆,似乎这个仁宗,来得更名副其实。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