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小学生做作业也是有技巧的:一二三年级要陪好,四五六年级要陪少。所以,所谓的陪孩子做作业并不是要坐在孩子旁边,一刻不停地守着孩子做,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反感。
为什么说一二三年级要陪好呢?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觉性、自律性和专注力都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家长的监督要到位。陪好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辅导孩子,而是要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是否工整,计算是否认真,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另外,我并不主家长对孩子上课没听懂的内容进行辅导,恰恰相反,如果我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我会让她第二天自己去找老师问明白。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每节课的知识点并不多,只要孩子上课认真听了,听懂了,不会有作业不会做的情况。这种时候,家长关注的重点就不应该是孩子没听懂赶紧辅导,而是孩子上课为什么没有专心听讲?毕竟大班制教学,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孩子到底懂没懂,家长通过陪孩子做作业完全可以弄清楚,从而了解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促进孩子上课专心。上课会专心听讲的孩子,成绩一般都不会差!
而到了四五六年级,孩子独立性增强,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基本可以做到上课专心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了!而家长陪的时间自然就逐渐减少!这个阶段,家长千万不要要过多地介入孩子的作业,按老师的要求签字,监督是否完成就行!如果孩子到这个阶段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就会越来越吃力,陪作业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耐心,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说实话,如果真到了这一步,家长和孩子都会很痛苦!
任何一件事情过度的都是有害的,包括陪孩子写作业在内也是一样的。
我的孩子现上六年级,写作业的事几乎没有让我们操多少心,他写作业的自觉性很高,速度很快,质量也较高,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全级前列。而且他小学阶段已经写了四部小说,写小说的都是在完成作业之外进行的。
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陪伴经验。
孩子才开始上学,才开始写作业,家长必要的陪伴是不能少的,但这个陪伴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尽快形成自觉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到这种习惯逐步形成后,家长就要有意的从陪伴中从容的撤出来,大胆放手的让孩子自觉自主的完成作业,家长只需要查看孩子是否按时、按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作业任务就行。
陪伴孩子写作业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强制规范阶段,一般在孩子1-3年级之前
这个阶段,最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写作业的一种心理意识和良好习惯。我给孩子强化的是六个字“快速、准确、整洁”。写作业必须专注如一,不可以分心,快速高效的完成作业,还必须要保证正确率和整洁度。3年级之前,我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关注的就是这六个字,如果出现不会的问题,或者不会写的字,则先空下来,不在这上面纠结和浪费时间,紧接着进行后面的内容,待所有任务都完成后,再回头看那些不会做和空下来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效率概念和速度意识。
第二个阶段:宏观控制,一般是4——5年级前。
这个阶段陪伴孩子写作业主要是宏观控制。因为孩子之前已经养成了一定的作业意识和习惯,这时候家长就不能干扰太多,影响太多。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宽松的写作业环境就行,家长基本上就可以宏观调控。等孩子把作业写完以后,家长再帮助孩子从头到尾检查和落实作业的质量,纠正和矫正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了。
第三个阶段:引领激励,一般在6年级毕业阶段。
这个阶段陪,伴孩子写作业主要是精神陪伴和引领。也就是家长给孩子创造写作业的环境条件,鼓励、激励,调动孩子完成作业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家长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检查孩子做的完成情况就可以了。
陪伴孩子写作业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停的督促,不停地干扰,不停地指导,不停的影响,不停的指责教训。这样不但不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作业自觉性,反而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写作业的效率,并且还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反感写作业的抵抗情绪。
激励,表扬,鼓励是一剂良药。
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孩子充满信任和期待,要多鼓励,多引导,多激励,多表扬,这样能培养起孩子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很容易建立良好的作业习惯和主动性。
日本的幼儿教育新纲要中的各领域由目标内容注意事项三个部分组成对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