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算。
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工作而已。而且在我认识的很多代课老师中,他们有的是退休返聘,有的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有的是没有能够考上编制(一边代课一边考编制),有的是在当地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总之各种原因都有。
其实,并没有人强迫谁去做代课老师,而且很多地区都开放了考编的机会,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优秀,是一样可以考个编制的。
所以,别什么事情提到老师,提到教育就上纲上线。而且这些年代课老师越来越少,除了在极少数的学校因为老师的退休、老师生病或者其他的突发情况,才会由乡镇的教育主管单位发起招聘。
民办的代课老师,干的工作和公办的老师一样,但是工资要少很多,也有很多人说民办代课老师才是老黄牛,其实大家在乎的还是不平等,不均衡,凭什么干一样的工作工资待遇,特别是退休后的待遇相差很多?
我觉得,这是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办法解决,就不要等,不要等别人的所谓的赏赐,不要等政策,不要等所谓的照顾,去做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善家人生活的工作。
如今,工作机会那么多,别等着,耗着,等那一线希望,往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农民的孩子如何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多年来,我国以“让农村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美丽乡村学校”为抓手,先后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学校创建,最美乡村教师,这样有利于农村教育育人质量快速提升。
农村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个命题就是伪命题。
最好的教育又被成为精英教育,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资本,以及资源,就是城里的95%的孩子都不可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国家之所以没有大幅度倡导精英教育,那是因为中国没有多少家庭可以承担的起,比如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礼仪,马术,这些教育的花费成本高到不可想象。
所以,当前国家已经很努力的促进教育平等,也就是咱们接受的素质教育。这已经给所有的孩子定了一个基本的起跑线,至于跑多远,怎么跑,那是孩子和家庭自己的事。
大环境下国家基本已经做到了人人有学上,想要让每个人都享受精英教育,那就只有自己先努力变成精英,然后自己去学习,虽然过程不一样,不过结果差不多。
为什么一些农村、乡镇学校的学生比以前少很多?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打工或做生意,十几年来,他们的口袋里都嫌得鼓鼓的,都在城里购房安了家。这样一来,他们也渐渐把子女带到城里去读书了。农村只剩下一少部分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在乡镇学校读书。
还有一部分农民朋友,在县城里购了房,把子女带到县城读书去了。另有一部分农民朋友,他们既没有在县城买房,又没有人在县城做事或做生意,为了赶时髦,认为县城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比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好。他们特意在县城里租房子给小孩读书住,另外还派老娘去县城陪孙辈读书。为孙辈洗衣、做饭等,照顾日常生活。
还有一部分成绩特别突出的农村孩子,直接被县城中学招考去了。另有一部分农民朋友,通过找熟人,拉关系,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到县城学校去读书。
这样一来,使得乡镇中、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在2000年之前,单乡镇完小有有学生2800多人。乡镇完中有学生4000多人。现在我们乡镇完小只剩下260多名学生,乡镇完中只剩下400名学生还不到。总的来说,现在乡镇中、小学学生人数不到原有人数的1/10。这种结果并不说明乡镇中、小学教学质量不如县城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孩子随父母而去城里读书。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孩子都跟随父母去城里读书,使得农村乡镇中、小学的学生比以前少多了。这是现代经济发展所形的,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以前在我们小时候,读书的学生几百个,现在我们村是两个村并一个村,加起来的学生还不到20个,不过教学质量是在太差,与城里是没法比,现在大多数人家把小孩送到城里去读书,所以农村读书的孩子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