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教二十三年,学生中的这类问题比较常见。这类学生迫切需要老师和同学及时给予帮扶。平时我是这样做的,效果也比较好。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深入调查,掌握情况。学生身上出现了这些异常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关爱这类学生,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嘘寒问暖,或家访,或谈心,或侧面了解,全面充分把握他们的真实情况。
二、设身处地,明确区分。正确分析他们的原因现状,站学生的角度上,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心理生理特点,明确区分学生的问题。例如那些牵涉学生的隐私和自尊,那些不牵涉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客观评估那些异常对他们的影响。
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帮扶方案。作为教师,对待问题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动师生进行具体帮扶。帮扶学生工作尽量到位,有必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案,按部就班地推行有效帮扶。尽量避免无效帮扶甚至二次伤害的帮扶,例如侵害学生隐私,伤害学生自尊心。
总之,帮扶学生是好事,但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只有这样做,才会发挥帮扶的效能。
当然需要。
第一,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在其他同学那里了解该同学的具体表现情况,行为,情绪等明显的变化,这些同学们通常是可以观察到的。然后根据这些做一个初步的判断或者清楚下一步需要怎样做能更好的帮助这名同学。
第二,我们需要通过沟通了解该学生对其他同学有否完成影响,影响情况如何,以及根据周围同学们的情况,判断同学们有可能提供那些帮助。
第三,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和该名同学的情况,可以用恰当的方式告知周围同学们,以便做好日常的防护以及帮扶工作。当然,这里面不一定要跟同学们直接说该同学的病情。
第四,如果该同学需要离校治疗,我们更应该跟其他同学做好沟通,解释,和安抚工作,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猜测,舆论和恐慌。
曾经,我有一位学生就是深度自卑引起的人格分裂,以及轻微的被害妄想症,我也是发现异常首先跟他的室友沟通,了解了更多他的行为活动以及一些话语里流露出的问题做出的初步判断,然后带他到精神科进行就诊的。后来,也是跟他的同学们进行了多次沟通讨论,大家一起在帮助他没有让他的病情继续恶化,也没有对其他同学造成不良的影响。
作为老师,发现异常情况积极了解想办法解决,这不仅仅是责任与义务,更提现我们教育的“育”之初衷。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
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必须具备如下品质:
(1)对现实具有有效的直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
(5)注意基本的哲学的和道德的理论。
(6)对平常的事物,能经常保持兴趣,能分辨工作的历程和结果,对两者都能欣赏。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和忧愁。
现在人们的交流中经常提到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家长们往往还只是关心子女的学业和身体健康,而不去想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很多人不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心理健康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理智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和其他人具有高效率的、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满足感或者是能愉快的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三者都要具备。
下面来谈一下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
第一:正确的自我观念。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对自己都有比较切实的了解,有着正确的自我观念,这是健康的重要基础。因为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对学习和学校生活才能适应,才能努力的发展自己,主动的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表现出自恃清高,去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如果做不好,就责怪环境或是把过失推给别人,他可能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命运都不在乎,可能自残,不肯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坦然的面对学习生活,这当然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了。
第二:满意的心境。
心理健康的孩子对自己包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感到相当满意,他们总是乐于学习,热爱生活,他们的聪明才智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没有心理障碍,其智慧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盲目的认为自己长的丑、不聪明、羞愧或者嫌弃自己命不好,没考入一所好的学校,以致把学习和生活看成是负担,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总是乐于助人,乐于和别人交往。在与别人相处时,他们肯定的态度多于否定的态度,对于自己所属于的机体都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是乐于做出个人牺牲去谋取集体的利益。相反,与集体格格不入,没有伙伴,不愿意和别人来往;或者不想用诚恳、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不会容忍别人的短处或过失而和别人吵闹,不尊重别人;或者没有充分的证据就轻易的怨恨,敌视他人,总认为别人是靠不住的;或者是认为别人是可以欺负的,并以此为乐,这些也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四:统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孩子基本都有正确的人生观,并以它为中心把需要、愿望、思想、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人生观和信念作为人格的核心,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个人具体的需要、愿望等,则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改变,总是与其人生观和信念相一致,并受其制约的。如果不是这样,欲望背弃了信念,私欲和良心相互冲突,行动和思想互相矛盾,主体的自觉意识统一不了这一切,就会导致人格分裂。所谓人格分裂就是一个人兼有两重或多重相互对立的人格特点,随着个人心境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交互出现,分别表现出片面的人格,这样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这样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一阵子慷慨大方,一阵子又吝啬小气;一会带待人温厚,一会儿又冷酷无情,而过后却又悔恨自责。
第五: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人生,他们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别人的幸福发生冲突,就放弃或者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私欲,不惜采取反社会的态度,不顾社会道德规范与法治约束,妄取强求,那就不是心理健康状态,就会走向犯罪,成为违法者。
以上几项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家长们引导孩子改善心理状况,增进心理健康的目标。当然,并不是除了这五项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心理健康与否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包括智能、情感、行为、性格等多方面。心理健康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青少年阶段一般是指12到18岁之间的群体,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他是从孩子过度到成为有完全行为能力的青年人的前提条件。主要变化有两个特点:一、,生理特点: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好奇,焦虑与美妙共存。一个是体态上的变化,女生主要表现在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臀部变大;男生主要表现为出现胡须,嗓音低沉等。另一个是性功能成熟的变化,女生月经出潮,男生首次遗精,生殖系统趋于成熟。他们会出现这个阶段较为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及躯体表现。
建议:家长适当留心孩子的生理动向,适当进行侧面观察和正向引导,陪伴孩子度过这个时期。比如:在聊天时坦然且隐晦的讲一些关于这个阶段的特征,然后以过来人的经验交流怎么更好的应对处理,大度又不侵犯孩子的隐私,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去医院检查。
第二个就是认知的发展;情绪特点,我们说青春期的烦恼。注重个人形象了,要面子和地位,与父母产生分歧,体会孤独感和压抑感强烈。第二逆反期的的主要特征就是反抗心理他们要求自主、平等、不想再被教育在被养育,这时父母的角色还没转变过来,还把他们当做孩子,那么必然导致与孩子的关系走向边缘。这个阶段也会出现一些社会性问题,比如网游、吸烟、酗酒等。
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精神分裂及自杀的情况,原因很多,主要是心理问题、家庭环境、学校压力、欠缺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这个阶段孩子的青春发育期心理特征产生了激烈碰撞导致。父母家庭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首先要维护一个完整的正能力家庭很重要,父母以身斯教。用陪伴、尊重、引导来爱孩子。注意观察孩子动向,筑成无形的围栏,让他们自由的奔跑却没有离开家人的保护。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