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那个阶段才是最重要的呢? 每个阶段对考大学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循序渐进地学习,对孩子一生更有用,而不仅仅是考大学而已。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认为三个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这三个阶段是顺序进阶的,前一个阶段都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不能单纯说哪个阶段重要。现在很多家长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报很多的补习班,仿佛不报班孩子就肯定考不上好大学,就算不报班的家长,也把成绩看做了第一位。
小学就是一个打基础的学习过程;小学的学习基础好,到了中学以后学习就要顺利很多。容易考在前面!初中生要参加中考,这决定着孩子是否能上一所比较好的重点高中,初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有多大。高中生要参加高考,高考决定一个人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这当然也十分重要。三个阶段,前一阶段都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环环相扣,都很重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形成认真学习、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受用终生。孩子的性格一般在12岁之前,形成定格,性格会给人的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无论在交友、学习、工作、未来婚姻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虽然小学没有升学压力,毕业都可以直升初中,但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对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幼儿园涉及知识教育很少,所以,严格来说,教育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升入小学后,就正式开始了学习了。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是最基础的,习惯如同人的性格,会伴随人们一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学习更省力,同时,此时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喜欢学习,才会有动力,不会感到枯燥无聊,因此这一阶段很重要。
初中阶段相比较小学来说,初中的课程明显加重,孩子再也没有时间去玩,从小学的三门课程,一下子变成初中9门课,如果小学的课程有偏科,那么初中三年压力会更加大。更加要命的是。初中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一些叛逆的情况会出现。他们的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大人。思维也开始更加独立,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初中这个阶段需要更多心理上面的交流。如果小学成绩不好,初中要是努力也会有回旋的余地。初中三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业增加了,压力增大了,但知识跨度不大,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适应比较快,成绩相对稳定,不会大起大落,而基础没打好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于是,中考分流的时候,成绩落后的同学就要进入社会,或者升入职高。
高中阶段, 这个阶段容易成为人生的转折点,把握好了,就可能进名大学,对以后找一份好工作又是一块好的敲门砖; 这个阶段容易培养人的能力。记得我儿子上高中那会儿。这些经历对孩子其实是一笔财富。 高中,这一阶段比初中重要。如果初中学的好,那么高中就不会那么难了。毕竟高中学的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稍加难度的,也没有太难。再说,考上好学校的,跟着老师走,不往坏的学,是可以考上大学的。那些私立学校的老师虽不能说不好,但是肯定没有好学校教出来的好,再加上初中基础打的不扎实,所以想要考个好大学就没那么简单了。
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观点,有的初中老师认为初中最重要,因为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学习节点;有的小学家长认为小学阶段最重要,因为小学是养成习惯的重要时间点;当然,也有的教育专家认为高中最重要,因为有高考。 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都很重要,初中阶段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因为初中生中有很多上不去高中,自然就跟大学无缘了,而高中生却绝大多数都上了大学。应该说哪个阶段都重要。但是,你一定分出哪个阶段是最重要的来,我的观点是小学阶段最重要。小学基础打好了,中学就是差也差不到哪去。小学时候成绩上不去,上了中学很难学到前面。还有,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许多习惯和能力以及品质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小学、初中、高中哪个学段更重要?家长侧重哪个学段才能事半功倍?我认为,家长管理好小学阶段,才能事半功倍。我在另外一个问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三个时间段,哪个时间段对未来考上大学最重要呢?”里,我非常明确地告诉题主:初中三年影响最大。
为什么两个问题的观点不同呢?
因为之前那篇问答是从孩子努力的角度来谈的。孩子初中阶段的努力,肯定对未来考上大学影响最大。具体原因,友友们可以去我的主页看看就知道了。
而这个问题,是从家长管理的角度来谈的。主体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为什么说家长如果管理好了孩子的小学阶段,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作为家长,您肯定常常听到老师评价孩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习惯不太好”或者“很聪明的孩子,只是基础差了些”。
这里的“学习习惯”,是从孩子小学入学就要开始培养的,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那就会导致很聪明的孩子,可是“基础差”。如果出现了这种状况,那么,以后要想扭转局面,不管家长还是老师还是孩子,就会事倍功半了。
现在的家长,生活压力普遍都很大,所以好多都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小学阶段的培养和教育。有的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给他那么多的约束,让他有个欢乐的童年就好;有的认为小孩子最重要的是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好;还有的家长是忙于生计,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管理孩子,这在打工族父母里占了很大比例。
举个真实的例子。
上一届我班有个学生,进入初中分班时处于我班中等水平(按照入学考试成绩分的班)。当我根据入学成绩对新生进行分析时,发展这孩子虽然只是中等成绩,但是,语文数学不偏科,凭经验,这是好兆头。可是,才正式上课两天,好几科老师都反应他不完成作业,也包括我的语文作业。即使做,也是极端马虎。嚯,原来他的中等成绩还是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取得的!要是完成作业会如何呢?于是跟家长联系,想了解孩子的情况,得知他父母远在外省,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家长称他们一直在外,小学都是在老师那里补习,没听说他不做作业(呵呵)。之后几乎每天都出状况,也许家长也听烦了,他妈妈就放弃还算不错的工作,回来一边打工一边管理他。为了能在孩子课余时间陪着他,她做过超市营业员,做过环卫工人。后来孩子成绩慢慢提起来了,最后还考上了我们本地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这是很不错的成绩),可是,这其中的艰辛我都不想细说了,反正老师和家长都好费力!
这样的孩子,要是从小学开始,家长跟学校一道,把孩子“引上路”,那么,初中绝对不会那样费事,而高中一般也就能顺理成章了,因为高中孩子基本是自我管理,家长的作用不大了。
小学阶段既然这样重要,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管理孩子呢?个人认为,可以从养成一些习惯入手:一、按时作息的习惯
这里说的“作息”主要指晚上睡觉和早上起床。这个看似跟学习无关,实际很有关系。现在孩子,“玩”性都很大,如果不对睡觉、起床时间作要求,睡得太晚,既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早上又起不来,偶尔迟到还是事小,如果养成不好的习惯就是大事了。
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放学回到家,稍事休息后,就让孩子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如果回家较晚,可以晚饭后再做。要告诉孩子,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必须自觉按时完成。并且告诉孩子,做好作业才能玩耍,万不可先玩耍再做作业。有的家长心疼孩子在学校累了,回到家先让孩子尽情地玩,然后才叫做作业。殊不知孩子玩个没完,早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久而久之,家长就难以管理了。
三、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对孩子的学习生涯影响很大,如果孩子能写一手让人赏心悦目的好字,很多时候会占优势,比如考试。所以,书写必须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四、课后复习的习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讲的就是学习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要按时复习,并把它当做快乐的事情。因为小学知识大多需要记忆,需要积累,而记忆具有遗忘性,如果不及时巩固,就可能遗忘。
五、坚持阅读的习惯
“听说读写”是孩子语文的基本能力,其中,“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朗读,孩子能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说”和“写“服务。
六、跟家长交流的习惯
每天放学回家,跟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今天学了些什么?师生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得到老师表扬了没有?即使孩子受到老师批评,也要引导他谈,把它当做反面教材,警示孩子今后改正。这样交流,既拉近了跟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又训练了孩子的说话能力。现在学生中抑郁症多发,就与家长跟孩子缺乏沟通有关。孩子在跟家长的交流中成长,在家长的引导下,保持健康心理,将终身受益。
所以,在孩子小学阶段,作为家 长,要多花心思管理孩子,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让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并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还要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多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心理上健康发展。这样,以后上了初中、高中,他们基本不需要管理,家长就会很轻松了,孩子也会受益匪浅。这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愿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