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个出版行业内的段子。这事说起来也有五六年了,一位同行转发了一篇文章,标题大概是说我国的读书成本高,同行们很是不忿,接连跟帖说图书定价已经低了,书价比你在外边吃一顿饭要便宜多了云云,后来大家才发现那篇文章里的读书指的是孩子上学。
那么,读书和教育是一回事吗?
概念上是两码事
读书,是去接受知识,学习功课;教育,则是教化育人。读书的主体是人,教育的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体系。
古时候,说到读书、读书人,泛指接受过师教的人,会写些文章的人。虽然“教育”一词出现很早,却是在19世纪末才逐渐成为常用词的,那时正是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代替了中式传统学堂(私塾),模式的转变使更多人接受了现代教育。
现代环境中逐渐融合
以往说到读书,主要就是学知识,学科划分并不清晰,阶层和社会需要什么,先生就会教什么,比较笼统但适用性强。现代教育则更看重长远规划,知识的接续性和普及性更强,但是一般到18岁成年以后才开始接受职业或专业教育,在现代社会里,教育也包含了读书的含义。
现下我们也很少提读书、念书,说得更多的是上学、学校教育。从形式上看,他们已经融为一体。
为什么而读书?你是怎么告诉孩子读书是有用的,让孩子爱上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知识是人类社会交流不可缺的一种必要需求。子女成龙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更需要知识武装,可是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均衡的,本人对子女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孩子小的時候,我只是要求小孩子养成有爱学习的习惯就好,在没有走出社会自立生活之前,一定要多读书。我教育子女,读书并非是为了日后能当官或什么的,而是为了能够在书的知识海洋里能够充实自己就好,知识再渊博,在社会上和生活上没有实际利用也只是枉费心机
为什么而读书?这是一个比较难于回答的问题。
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刺猬的优雅》,里面有一个又老又丑的看门人勒妮,50多岁了,又胖又丑,而且有很多恶习,但她只要有闲暇时间,她便会将生命中的每一分钟用于读书、看电影和听音乐。看的是关于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分析等方面的书籍,当然还有文学。
通过读书,她看到了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她也终于敢面对这个社会,并且很清楚地明白一件事:
生活的很多苦难都只是肉体上的,只要灵魂能得到救赎,一个人就不会孤独。
胡适先生认为有三点可以讲: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我认为读书可以获得知识,满足求知欲。其二,可以增长智慧和发展思维。其三,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孩子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讲一个《群鸟学艺》的故事,或者放动画片,启发孩子世界上有许多书籍,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值得我们去读书、去学习,像小燕子一样学好本领,增长才干。
当然,要孩子们爱上读书,一是要适时创设情境,营造读书的氛围。由简单的漫画、连环画入手,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孩子读整本的书;二是开展活动,如举行《三国故事会》,如表演课本剧等等,分享读书故事;三是注意选择有益的读物,推荐孩子去阅读。
各位朋友,你们怎么认为呢?希望在下方交流分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