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我们只需要科学地引导和适度的帮助,就能让孩子变成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
一、创造力是孩子天生的本能,与其培养,不如保护。
学龄前的孩子正是前运算阶段,幼儿3岁左右其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起来,并在整个学龄前期的思维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学龄前的孩子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对于家长而言,与其刻意培养创造力,不如好好保护住孩子的创造力,不要让它们被标准答案磨灭和扼杀。
1.鼓励孩子问问题。 创造力往往是由问题引发的,而且越是重要的大问题、好问题,越能引发创造力。例如,爱因斯坦少年时就在思考:如果人能飞得和光一样快,那会看到什么呢?有了问题就有驱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就思考研究问题。只有让孩子意识到,有问题可以想办法,想办法可以创新,创新可以尝试,久而 久之,当这样的循环成了习惯,孩子一定可以成为有创造力的人。带着问题去学习,永远是最有激情的学习。
2.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力需要的,也是小孩子擅长的,但上了学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擅长。为什么呢?因为考试总有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很多学生渐渐养成习惯,不去深入思考问题本身,不去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而是首先猜测:唯一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他们的关注点不在于问题,而在于出题人的心思,只想给出一个能让老师满意的答案。这种迎合性思维是非常束缚创造力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培养发散性思维,可以用“IF THEN ” 的句式。比如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问问孩子除了…还有什么别的解决办法吗?比如, 除了蜡笔可以画画,还有别的吗?如果你喜欢的玩具其他小朋友也喜欢,那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这样让孩子养成“多想一个办法”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从兴趣爱好出发。研究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里,爱好音乐者所占比例比一般科学家群体高好几倍,爱好绘画者所占比例比一般科学家群体高十几倍,爱好舞蹈者所占比例比一般科学家群体高二十几倍。 这些统计结果说明,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帮助孩子发展创造性思维。所以家长要发现孩子的潜力,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点燃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但真正的创造力还必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只有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让创造力落到实处。
三、培养孩子创造力最好的方式是鼓励和跟随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除了给孩子创设具有支持性的环境,我们还需要给孩子有创造性的任务,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自己试错、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这种不束缚他们方向选择的项目制学习,是生活中与学校里都可以应用的教学方法。
1.尊重孩子,让他发展自己的好奇心与兴趣。 孩子没有什么功利考虑,愿意投入热情创造的一定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创造力爆棚,最好不要强迫,而是让他追求自己最喜欢的方向。
2.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控制的是任务的难度,保护孩子的自信。 在孩子感兴趣的方向,如果他不小心直接尝试了“困难”模式,立刻感觉自己不行,被吓怕了,以后就不会再试了。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能力天赋行,而是难度节奏没掌握好。父母要帮助孩子从适宜的难度入门,让孩子感觉“我能行”,树立自信。例如,孩子想用彩色铅笔搭一座桥,弥补积木不足的问题。这个想法非常好,也很有创造力,但是实施的难度是很大的。孩子的手还不够稳,如果大人不帮帮忙,他很可能一上手就失败了,反复失败之后,就会有挫败感。只有在大人的协助下,让孩子见到自己的想法成真,他们会备受鼓舞,以后也会常有创意。
3.给孩子积极的正面回馈,让孩子有成就感。对孩子的每一个作品或创意给予积极的回馈,尤其来自父母的肯定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下一个创造。
借用《园丁与木匠》的话:为人父母,本职是爱,我们只需用爱去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环境,孩子自然会长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多让孩子阅读,引导孩子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