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姐前几年高价买了天津和平区重点小学学区房,本想等孩子上学赶紧卖掉,减少风险。
这几天天津出新政,小升初不仅要看学籍,还要看房本。一下把张姐搞郁闷了,小破学区房至少还要在手里压六、七年。
她买的那间房根本不能住,破败不堪,250万。
买的时候又是借钱,又是信用贷,利息可不低呢。
姑且按照她的资金成本5%来计算。一年的利息就是12.5万,四年以后成本达到300万,也就是今年。(还没有算复利。)
之后,300万一年的利息就是15万,六年90万,加一点复利,粗略算利息100万。
也就是说,从买房算起,十年以后,她孩子小学毕业,房子可以卖的时候,这套房子的成本已经达到400万了!
张姐都快哭了,几年之后要卖400万才不亏本,真的没有这个信心啊!
大家让我帮着预测一下学区房的走势。这几年我确实在风口浪尖上买了两套房,也算战斗在一线的房产投资人了。
尤其我对和平河西的学区房一直密切关注着,也常常分析各种政策走向。
但预测这种事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短期一两年的预测就相对容易,若是时间长了,可变因素太多,就说不准了。
对于天津的学区房,我认为短期会有增长,因为供应量必然会大幅下降。
但六年以后就难说了,再有什么政策出台呢?
张姐想想,也是,没准过几年又有什么利好学区房的政策。
我笑了一下,“利好是不太可能的。看看北京东城西城的惨烈程度,咱天津算是比较仁慈的,买了重点小学的,还能保证让上。
现在的趋势是要教育公平……”
“公平什么?我可是花了钱的,还不能得到好的教育了吗?”不等我说完,张姐已经义愤填膺。
急也没有用,公平并不是你想象的这个样子。
公平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
是既得利益者所维护的公平,还是对立面所呼吁的公平?
换句话说,你认为花钱了就能得到好的教育 是公平的。
但没钱的人会想,凭什么不花钱就得不到好的教育呢?
讨论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了。
教育对全民公平,自然是有利于筛选出更有潜质的人才。
但奋斗了半辈子的中年中产们,不就是想让孩子有个好的起点吗?
如果这点盼头都没有了,那努力奋斗的动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入学改革新政策,引发当地房地产市场波动。记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采访,探求学区房未来走势。
4月底,北京市西城区发布教育新政策,自今年7月31日后,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至此,北京市城六区全部明确以“多校划片”方式入学。政策一经公布,疫情期间沉寂的二手房市场开始波动。
多位房地产中介表示,交易量增加是买卖双方的焦虑所致:学区房业主担心区域优势不再、房价可能大幅下降,急于抛售;购房家长担心未来“多校划片”,上名校没把握,想赶紧搭上“末班车”。
各地举措 多校划片集团化办学
近年来,不少地方定向“就近入学”的原则,令学区房价格不断攀升,逐渐沦为教育投资工具。
当前,国家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多措并举,努力淡化学区房概念。
北京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城六区明确“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等措施,为学区房降温。上海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广州多个区规定,在市内无自有产权住房,可凭借在区内租赁的作为唯一居住地的房屋就近入学。
有专家认为,“多校划片”等政策的逐步落地,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新起点,“高烧”多年的学区房有望降温。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表示,通过“多校划片”、学位不定期轮换,可弱化投资学区房的驱动力。
均衡发展 继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多位专家认为,从近期看,“多校划片”政策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落实“房住不炒”政策,让学区房炒作进一步降温;从长远看,学区房概念所附加的优质教育资源“溢价”效应无法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政府需要通过进一步强化均衡发展、增加优质资源等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佘宇建议,继续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投入,进一步完善已出台的划片就近入学等政策。同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尽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从而消除择校现象,切实减轻家庭因择校带来的教育支出压力。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研究分会副会长马学雷说,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公办教育更加均衡,民办学校也将配合实现均衡的大局要求,不能再享有自由招生的政策,跨区招生纳入统一管理。另外,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要注意合理布局,不要过度集中在某些区域,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就可找到心仪的学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