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如何防止对未成年人过度教育?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加上现在好多家庭都有二胎,父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孩子的“玻璃心”,从各方面的了解中,感觉其实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起源于小孩太敏感脆弱玻璃心,自我调节能力底下,一点点挫折就造成极大的损伤。那么如何教育可以使孩子心理健康,不害怕挫折和打击呢?让孩子即便遇到问题,也可以良好的自我调节。

1、“透过你的世界观的,我的眼”

比方说,俩小孩打架,A妈妈把孩子拉开,问A“你怎么能让他欺负你?”那难以避免的,A长大了会有“受害者心态”。“他欺负我,全世界欺负我”。老这样看问题,脆弱那是妥妥的。B妈妈把孩子拉开,对B说“你俩是好朋友,老在一起玩儿,又亲密,发生点儿小摩擦正常。不跟你好的、不跟你玩儿也不会也有争执啊!”这何止是更淡定的视角,还是小处着眼的情商教育啊!成熟、乐观、从容、坚定、心思澄明的人是非常受欢迎和值得喜爱的。

如果家长没有这样引导的功力,只能拼将来遇到好老师的概率了,特别聪明敏感的孩子这事儿也能想明白,不过是不是要走更多弯路、付上更多的情绪代价?

2、“给坏脾气一个容身之处”

脆弱的孩子中有一拨,因为负面情绪累积的太多,太痛,所以才脆弱逃避。成人伤了心都需要很长时间去调整,更何况小孩子呢?孩子脆弱有这样一个循环:事情有难度——面对的时候烦躁——被大人否认、压抑(有什么可着急的?你耐心一点儿!/你那么急躁有用吗?)——负面情绪得不到处理——面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情绪“痛点”,选择逃避。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你很难过,跟某人倾诉,某人一副不以为然,你马上就生出“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强烈感慨,发誓“以后再跟这货说这问题我就是怂包”!

可你除了某人,还有某某人,闺蜜朋友什么的一大把,不愁没地儿宣泄。而孩子,除了父母以外,就再少有其他的情绪支持者了。如果在父母这儿都被堵,基本上就没戏了。按照循环走下去,经常选择逃避而性格变得脆弱是迟早的事情。

3、“爹妈云淡风轻,孩子处变不惊”

见过不少火急火燎、凡事儿大惊小怪的家长,我妈是这样的人,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一个人。作为一个以前也有这毛病、现在“预后良好”的病友,我对这个问题,简直不仅仅能用“感同身受”来形容。我之所以以前脆弱,觉得一遇到事儿跟天塌了一样,本能地想要躲起来,是因为我妈是这样对事情反应的。从她惊慌的样子我觉着事儿很严重——大人都处理不了的事儿,小孩子就只能接受恐惧的折磨。

其实后来才发现是小事儿,没啥大不了的。但心理阴影已经存在了,习惯性的心理反应已经形成了。再说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心理学、完成充分地自我觉察。我的其他实践经验也告诉我,孩子之所以脆弱、逃避困难,跟爹妈反应过度绝对有关系。

所以,孩子急,孩子怕,孩子慌,咱得淡定。你从来见有战斗力的部队,中层将领着急忙慌地进入帐篷“报~~~~~”,其统帅啥时候跟着他一起着急过?不是胸有成竹地指挥若定吗?如果有着急,等着丢盔弃甲吧!整个部队会变得无比脆弱。所以,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做形容最恰切不过了。方法还是要找的,但是在情绪回应和思想境界上一定不能输了气势。

4、从爱好中锻炼性格

性格是可以锻炼和培养的,天性并不是无法改变,找到一个合适的爱好,急性子可以慢下来,慢性子也可以快起来,比如,孩子从小接触和学习,就会学会静心、耐心、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跌倒中爬起,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从而磨练出性格。

防止对未成年人的过度教育需要家庭、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理念更新和家长素质的实质性提高尤为重要。

应该说过度教育(或者教育过度)和疏于教育是当前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其潜在后果却几近相同,即违背了未成年人(主要是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其成长道路设置了人为的不必要的障碍,典型表现为亲子关系的不和谐发展,甚至是紧张对立!

如何避免过度教育,首先要科学把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度”。这个度因学生能力、家长素质以及家庭条件等因素而充满弹性和变化。既有刚性的一面,也有与时俱进,因人而异的一面。

1.当务之急是提高家长素质,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家长是过度教育的主要推手,应该说家长有什么理念,树立了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回不遗余力的推动孩子向既定的方向去培养。高素质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助推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而盲从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凡考试必要第一,凡时髦的特长班不能漏掉,凡有“钱”途的专业一定报考....凡此种种稍不留意就掉入了过度教育的“坑”。

2.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涉及儿童的兴趣班,特长班,竞技比赛时,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做出理性的选择,孩子喜欢,才能坚持下来,才能不断精进,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教育意义远大于孩子拿回的一张勉为其难的奖状。

3.消除中国式父母焦虑,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成长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十几年后可能我们回头看看,当年年逼迫孩子学这学那,一多半都是出于家长家长的一厢情愿,更多事替家长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从今天开始,不要再让孩子承载大人的成长缺憾。

4.学校教育应该起到标杆作用,成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后防线。我们欣喜的看到幼儿园教育回归以“玩”为主,不在过度强调识字、算术、拼音教学;一年级新生拼音从零基础开始教学;课后服务逐渐走向正轨……学校教育要更多的向家长输出科学的家教理念,引导家庭教育向更加科学合理的的方向发展。

5.社会舆论要形成正确的导向。一段时间以来,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急功近利的思想,一夜暴富、名校情结、对于过度教育,甚至是反教育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裹挟着大批家长随波逐流,反映到教育上遗毒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6.结语:

其实,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育,就是让儿童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要解决过度教育的问题,惟一的办法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健康地成长。

我是数乐苑。

农村没有学校怎么办?

如何防止对未成年人过度教育?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过度保护孩子会有什么后果?

什么是学前教育

好多专家一直在强调孩子6岁前父母陪伴的重要性,那为什么不能给宝妈个经济上的支持呢?

教育部表示将清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减轻教师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人大附中网校,北京四中网校,清华附中网校,北大附中网校,东北师大附中网校这几个网校上哪个最好?

禁止家长打孩子。日本是怎么防止虐童事件发生的?

请问大家有好用的免费的学习网站或软件推荐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儿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