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在教育中起着铺垫和引导的作用,在孩子没有正式进入小学前,需要先慢慢适应集体环境,并且需要学会遵守一些基本的纪律,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字和文字,这些都是为进入小学做的铺垫工作,而幼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完成这个铺垫过程,推动孩子可以更顺利步入下一个学习阶段。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将儿童观与教育观更好的结合?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不断的更新儿童观、教育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点,使之符合新时代对儿童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正确的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观念。它涉及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儿童权力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在教育实践儿童观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尊重、热爱儿童,通过教育活动激发儿童学习、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使其走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至少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一、
分析幼儿表现寻找自我是教师责任
现在一些独生子女,娇气十足,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依据这一现实,我们应教育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他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我经常给长辈做工作,使长辈们理解培养孩子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由此我感到:正确地儿童观、教育观应首先树立在对幼儿的态度上。作为教师,要经常分析幼儿的现实表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求自身的教育责任和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教育者的儿童观才能获得最初的教育和实践价值。
二、
尊重理解是促进幼儿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前提
老师眼中文静、听话,不惹是生非,才是好孩子。久而久之,压抑了幼儿个性的发展。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到这一点。我以尊重、理解幼儿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性的保护和发挥。比如,在开展环境保护的活动中,从资料的搜集、环境的布置到活动的交流,我都给每位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我把幼儿看成是环境的主人,和他们一起商讨问题,不在布置环境的质量上做文章,只以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为目的。
三、
细心观察是寻找孩子兴趣的妙方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兴趣的发现、保护和激发。因此,教师不应对孩子的表现过多加以否定,而应该冷静地观察他的言行,从中发现它身上的闪光点以及新表现出来的兴趣,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的兴趣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
用纵向比较法才能促进孩子不断的发展
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家长往往这样评价儿童:“这画儿真难看,画的什么呀?看嘟嘟画的多好呀!看隆隆画的多好呀!”显而易见,这种单纯把某孩子与其他幼儿进行横向比较的做法,本身没有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既有可能挫伤孩子学习、上进的积极性。必须看到,集体中个体间必然存在差异,教育者应承认这种差异,尊重“落后”幼儿。教师不仅要注意横向比较为幼儿提供榜样,而且要善于把个体的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对其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承认、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每一个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