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五十岁,他的妻子宋皇后二十四岁,活下来的儿子中,赵德昭二十五岁,赵德芳更是只有十七岁。按道理说,赵匡胤两个儿子年纪都不小了,也都可以做皇帝了,但最后登基的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至于说赵光义为什么可以做皇帝,“斧声烛影”太过于玄幻了,着实不可信。我倒认为有个说法相对而言靠谱点,而且这直接关系到赵光义后来对待赵匡胤妻儿的态度。
赵匡胤一共有过三个皇后,第一个皇后贺氏出身名门,跟赵匡胤感情很好,育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儿子是长子赵德秀(早夭),次子赵德昭和三子赵德林(早夭)。
可惜的是,贺氏在北宋建立前四年就去世了,后来被追封为皇后。贺氏去世后,赵匡胤又续娶王氏为妻,北宋建立后被封为皇后,她也是北宋历史上第一个实际意义上活着就当上皇后的女人,但没有生下孩子,还在北宋建立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王皇后去世后,拥有后唐和后周皇室血统的宋氏嫁给了赵匡胤,她一入宫便被赵匡胤封为皇后。宋氏是洛阳人,她的祖母是后唐义宁公主,父亲是检校太师宋偓,母亲则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长女永宁公主,身份十分高贵。
据说,宋皇后美丽大方而又贤良淑德,赵匡胤跟她的年纪相差虽然很大,但两人的感情很好。两人在一起生活了十六年,赵匡胤每次下朝回宫,宋皇后都穿得整整齐齐地迎接赵匡胤,赵匡胤也每天晚上尽量跟宋皇后待在一起,足见夫妻情深。
宋皇后没有孩子,所以她有意在赵匡胤仅有的两个孩子之一挑选一个作为她的子嗣来培养,赵德昭因为年纪比她还大一岁,她觉得尴尬,所以有意回避赵德昭。而比宋皇后小五岁的赵德芳就没有这种尴尬了,而且两人也比较投缘,所以宋皇后就将赵德芳视如己出地照顾和培养。
976年十月十日深夜,赵匡胤突然去世。由于赵匡胤并未册立太子,所以宋皇后有意让次子赵德芳继承皇位,便派遣大宦官王继恩去召秦王赵德芳入宫继承皇位。但王继恩却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直接去将晋王赵光义引入宫中。
赵光义入宫后,王继恩让他在殿外等候,自己先进去回报宋皇后。宋皇后问王继恩把赵德芳请来没有,王继恩说没有,然后将赵光义给叫了进来。宋皇后这才发现王继恩出卖了自己,但转念又想到赵光义大权在握,自己孤儿寡母又无依无靠,于是在慌忙之中喊赵光义为官家,也就是承认了既定事实了。
据记载,当时宋皇后见到赵光义进来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而赵光义喜出眉梢,于是对宋皇后说,共保富贵,无忧也。双方就这样达成了协议,赵光义做皇帝,宋皇后享富贵,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事实上理性来看,赵匡胤不可能有“兄终弟及”的意思,赵光义弑兄篡位这个说法也说不过去。只能说赵匡胤去世得突然,将决定权留给了宋皇后,而宋皇后有意让赵德芳继位为帝,但最后被王继恩给背叛了,让赵光义占了便宜。
在正史记载当中,王继恩后来受到了赵光义的格外看重,成为了一个可以领兵在外征战的排阵都监,可以说是相当风光了。所以从王继恩的人生境遇来看的话,他应该是对拥立赵光义有功劳才被重用的,毕竟他之前只是赵匡胤身边的小角色而已。
至于说宋皇后在赵光义之后入宫之后的反应,这对于一个弱女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出生名门又久在宫廷,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是有认识的,所以她选择马上妥协,而不是跟赵光义负隅顽抗。
不过,宋皇后暴露了她有意立赵德芳继位为帝的意图,赵光义当时不能干啥,但他继位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就很蹊跷了。
弟弟抢了哥哥儿子的皇位,如果你要是弟弟,你会有安全感吗?换做是我,肯定是没有安全感的,我相信赵光义也是一样。根据陈桥兵变中赵光义的尿性来看,他做事跟他哥一个风格,那就是演技高超,喜欢在背后搞鬼,还善于借力打力。
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对哥哥妻儿的照顾,宋皇后封号不变,待遇不变,移居西宫;弟弟赵廷美封为齐王,任命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赵匡胤的儿女都称皇子皇女,其中赵德昭封武功郡王,被任命为中书令;赵德芳年纪小,没有封王,但被封为贵州防御使。
赵光义看似仁慈,但为什么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死得早,而且他还要在宋皇后死后不给她应有的待遇呢?
一,赵德昭之死。
赵光义976年继位,但到979年,赵德昭就去世了。
979年,赵光义北伐幽州,赵德昭也跟着他一去了。在一次战斗中,赵光义不知道怎么就跑到前线了,屁股上还被契丹人射了一箭,他为了逃命,结果跟大部队走丢了。
文臣武将们很久都无法找到赵光义,就以为他已经战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再加上战事紧急,急需要一个拍板作决定的人,所以就有很多人提出拥护赵德昭继位为帝。
但就在大家热火朝天筹划的时候,赵光义捂着屁股屁颠屁颠地跑回来了,打乱了大臣们拥立赵德昭为帝的计划,大家就再也不敢提这事了。
赵光义的北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他的能力还是不行的,所以他回去之后绝口不提战败之事,也不封有功之人,但有人却将拥立赵德昭为帝之事告诉他了,他就有些坐不住了,但也不好发作。
过了好长时间,赵德昭去找赵光义说封赏功臣的事情,赵光义拉长着脸对他说,等你做了皇帝之后,再去封赏那些功臣吧。
赵光义这话说得狠啊,杀机暴露无遗。赵德昭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差点就被大臣们拥立为帝之事被赵光义知道了,回家之后辗转反侧,觉得还是自我了结最好,至少可以保住家人,于是用一把剑自刎而死。
赵光义虽然没有说要杀赵德昭,但他说的话这么重,能不让赵德昭害怕吗?赵光义未必真有心让赵德昭去死,但他威胁到了赵光义的地位,所以即使他不自杀,我想他也是必死无疑的。
比较搞笑的是,后来司马光在他写的《涑水记闻》里,为了给赵光义洗白,便编造了一个故事,说赵德昭是因为喜欢吃肥肉给吃死的。司马光这玩笑可是开大了,听着就笑得肚子疼。
德昭好啖肥劕肉,因而遇疾不起。
二,赵廷美之死。
赵匡胤去世的时候,赵光说是因为他母亲杜太后留有金匮之盟,要求兄终弟及,所以他才得以继承了赵匡胤的皇位。如果按照金匮之盟的说法,那么赵光义去世,他的皇位就应该交给弟弟赵廷美。
既然如此,那么赵廷美就应该被封为皇太弟了,可是赵光义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对赵廷美进行极力打压。赵廷美作为皇弟,平时比较嚣张跋扈,所以赵光义经常斥责他,他因此对赵光义十分不满。
后来,赵廷美不知从哪儿听说了金匮之盟的内容,得知自己可以在二哥赵光义去之后继承皇位,所以好几次找赵光义要看金匮之盟的内容,但赵光义态度很暧昧,一直在敷衍他,就是不给他看。
978年,赵廷美被赵光义忽悠去毒杀了后主李煜,后来被人们唾骂得很惨,他对赵光义的不满开始急剧增加,于是密谋造反,但不幸事情败露,被赵光义贬为涪陵县公,举家迁往湖北房县居住。
蹊跷的事情再次发生,赵廷美在去到房县之后,没过几天就突然去世了,只知道他死前吐了大量鲜血,死时也只有三十八岁而已。更为蹊跷的是,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因为同情赵廷美而发疯,还被贬为庶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赵廷美是真的该死,赵元佐为啥要同情他?只能说,赵廷美之死并不简单,这才让赵元佐难以接受,继而发疯。
而赵元佐发疯之后,赵光义不去为他治疗,反而将其贬为庶人,又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赵元佐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这些事情还很重要,比如说皇位要兄终弟及,比如说赵廷美谋反是被诬陷的,再比如说赵廷美之死的真相。
事实上,赵廷美只是发牢骚要谋反,他根本就没有跟谁密谋谋反,是因为赵光义害怕他继承皇位,所以才说他跟卢多逊要谋反的。赵元佐曾出面为赵廷美辩白,遭到了赵光义的嫉恨,他因此失去了皇位继承权,后来因为“发疯”被贬为庶人。
三,赵德芳之死。
历史上关于赵德芳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只说他是在23岁的时候生病了,在睡觉的时候突然死去了。
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
一般而言,在睡梦中去世多半跟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但赵德芳这么年轻,不是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年纪啊,所以说他的死十分蹊跷。
顺便说一句,演义中八贤王的原型人物就是赵德芳。
四,宋皇后的身后事。
995年,宋皇后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宋皇后年纪轻轻就去世已经很可怜了,但是赵光义对待她的身后事却十分草率,甚至是羞辱。
宋皇后死后,赵光义不为她穿丧服,也不让大臣们去给她治丧,还将她的灵柩搬到宫外的燕国长公主家存放,这完全不符合皇后应该享受的礼仪。
有些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上奏折批评赵光义,他都不予理会。翰林学士王禹偁十分气愤,于是写了一封奏折规劝赵光义,竟然遭到了贬黜。
孝章皇后(宋皇后谥号)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信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这还没完,宋皇后的灵柩在燕国长公主家存放了两年后,赵光义还下诏书说,不让宋皇后跟宋太祖合葬,也不能让她的牌位进入太庙供奉。
后来,赵光义将宋皇后葬在了宋太祖永昌陵北边的一处坟墓之中,而不是在皇后应该埋葬的西南方位,然后他派人将王皇后的牌位移到太庙去,导致宋皇后的牌位就只能放在别庙中,这个做法实在是太侮辱宋皇后了。
有些人说,赵光义之所以不让宋皇后跟赵匡胤陪葬,是因为那时候礼法森严,只能有一位皇后跟皇帝陪葬,其他两位皇后无法享受皇后待遇,所以赵光义对待宋皇后做法是没有错的。
事实上,赵匡胤的嫡妻贺氏因为是被追封为皇后的,所以她既没享受跟赵匡胤合葬的待遇,也没有被供奉在太庙;而赵匡胤的第二任皇后王氏因为当皇后的时间太短,所以她也没有享受以上两项待遇。
那么问题就来了,赵匡胤的地三任皇后宋皇后去世之后,怎么就不能享受合葬和供奉在太庙的待遇呢,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所以说,赵光义是有意在贬低宋皇后,他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至于说他对宋皇后究竟有什么不满,我想跟宋皇后当初支持赵德芳继位关系莫大。
宋皇后在守寡的十九年间,低调到令人可怕,以至于史书上对她这段时间的人生经历没有太多记载,只知道她搬过一次家,但依然居住在皇宫中,而且活的时间有点短。
宋太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赵恒继位,恢复了宋皇后的待遇,她的家人也受到厚待。后世史家如李贽等人都批评赵光义之所以对宋皇后薄情寡义,跟赵匡胤去世当晚发生的事情有关。
所以说,赵匡胤妻儿都没有什么好结局是不争的事实,也很难让人不将这个责任归咎到赵光义头上。至于说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只能说是赵光义为了稳固他的皇位并确保他的子孙可以继承皇位,这换做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去这么做。
太祖赵匡胤驾崩时,宋皇后时年24岁,长子赵德昭25岁,次子赵德芳17岁。蹊跷的是,太祖过世,即位的居然不是赵德昭,也不是赵德芳,而是弟弟赵光义。在太祖去世的当晚,还留下了“烛影斧声”的神秘传言,由此太祖被赵光义谋害一说流传甚广。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吊诡,赵德昭、赵德芳的死亡疑点,及宋皇后不合规制的葬仪,让人们对太宗赵光义的皇位合法性,再度发出“最强质疑声”。
赵光义对寡嫂和侄子们做了啥赵匡胤有三任皇后,第一任皇后贺氏,在北宋建立前两年去世,是追封的皇后,她生赵德昭、赵德林(早夭)和赵德秀(早夭)。第二任皇后王氏,是赵匡胤登基当年册封的皇后,乾德元年去世。王皇后去世后五年,16岁的宋氏入宫,并被册封为第三任皇后。
1.宋皇后被剥夺皇后待遇
至道元年,43岁的宋皇后去世,葬礼的安排令人非常寒心。赵光义下旨,将宋氏的灵柩停放在普济寺,也不让大臣们按规制行服丧。翰林学士王禹偁看不下去了,他指责赵光义不遵礼仪慢待宋皇后,被赵光义贬出朝廷:
“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信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后来,赵光义将宋皇后的灵柩,搁置了整整两年才下葬。下葬地点,也不在皇后应该在的西南方位,而是葬在了太祖陵北面。更露骨的是,赵光义将宋皇后的神位供于“别庙”,而不是皇后应该享有的“太庙”。
直白一点说,赵光义霸道地剥夺了宋氏的皇后待遇!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烛影斧声”的那个夜晚,叔嫂俩发生了一次冲突,差点让赵光义美梦破灭。
赵匡胤驾崩当夜,宋皇后令太监王继恩,立刻诏赵德芳进宫,准备灵前即位。不料,王继恩出了宫直奔晋王府,引来赵光义。当宋皇后见到赵光义时,面露惊讶错愕的表情,她恍然大悟,王继恩早就是赵光义的雷子了。
到这时候,她一个年轻的寡妇能做什么呢?只好向小叔子低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官家,是宋朝对皇帝的称呼,也就是说,宋皇后被迫承认了赵光义夺位的事实。
对赵光义来说,由于宋皇后插了一脚,皇位差点落入赵德芳手中,因此他一直对这个女人心怀怨恨。明朝大学者李贽直言不讳地说,赵光义对宋氏的薄情,就是赤裸裸的报复。
2.赵德昭之死的谜团
大概得位不正,赵光义一心想超越大哥,也不掂量自己的分量,就御驾亲征,发动了高梁河之战。那一战输得惨不忍睹,赵光义屁股上中了一箭,还在乱军中走丢了。
大军溃败之际又传来坏消息,有人说亲眼看到皇帝被辽国人宰了。于是有人提议:国不可一日无主,立刻拥立赵德昭。亏得赵德昭没有盲目应允,不久,赵光义捂着屁股回营了。
这次北伐失败,赵光义郁闷到极点,闭口不谈对将士们的抚恤和奖赏。赵德昭太年轻,他很草率地替将士们向叔叔请功。赵光义火了,他们拥立你,你替他们请功,想干啥啊?等你做了皇帝,亲自赏他们也不迟!
这句话把赵德昭吓得魂飞魄散,小伙回到家就拔剑抹脖子了。
这是《宋史》上的记载,不过司马光在他的《涑水记闻》里,却公布了赵德昭之死的另一个版本:“德昭好啖肥劕肉,因而遇疾不起。”意思是,赵德昭喜欢吃大肥肉,把自己吃死了!
司马光的玩笑开得太大,人们一直认为,这是司马光混淆视听,企图替赵光义谋害赵德昭打马虎眼。
3.赵德芳之死的谜团
赵德芳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贤王”,蹊跷的是,历史并没有记录下他的生母,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当初宋皇后让王继恩叫来的是赵德芳,而不是赵德昭。
赵德芳在赵德昭去世后两年的某一天,睡梦中突然就跑路了:“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
大哥吃肥肉吃死,他睡觉睡死,哥俩比着夺人眼球。再加上“皇太弟”赵廷美的废死,以及宋皇后被剥夺待遇,所有人都把枪口瞄准了宋太宗赵光义:
这家伙得位不正,害死哥哥夺位,又接连谋害了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三个对他皇位存在威胁的人,还不忘对知道实情的宋皇后打击报复!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别冲动,客观公正地再梳理一遍以上事件。
真真假假的传言该如何解读1.宋皇后的葬礼不存在争议
李贽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喷子,他对宋皇后的葬礼,有刻意歪曲以博眼球的嫌疑。
其实宋皇后不能按皇后之礼入葬,不能怪赵光义,当时人们还处于固守死板的宗法制,坚持一夫一妻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赵匡胤虽然有三位皇后,但只能有一个可以享受皇后待遇。
关于贺皇后和王皇后的葬礼怎么安排,赵匡胤和大臣们是有过争论的,按赵匡胤的意见,想给她们平等待遇,但是被否决了。最后贺皇后占据了西南方向的墓穴,王皇后作为赵匡胤登基后册封的皇后,地位理应在追封的贺氏之上,所以王皇后入太庙,贺皇后入别庙。
宋皇后就比较尴尬了,地位上比不过王皇后,正穴又被贺皇后占了,所以她虽然被赵光义加谥号“孝章皇后”,实际待遇只能降格。其实不光宋皇后和贺皇后没有入太庙,赵光义自己的四任皇后,也只有明德李皇后的神位入太庙,其余三位都入了别庙。
这个规矩直到宋神宗时才被打破,他将所有获得过册封和追封的历代皇后,都入了太庙。
至于宋皇后的灵柩为何被搁置在普济寺,还搁置了两年,史书并未交代,不过这种情况很常见,不能理解为违礼。王禹偁被处罚,并不是因为进言的内容,而是因为他私下议论,散布不良信息的做法。
因此,宋皇后遭到赵光义“虐待”,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传言。
2.赵德昭之死没有疑点
其实司马光并没有说赵德昭是肥肉吃死了,他仅仅是说赵德昭因为喜欢吃肥肉,把身体搞得很糟。李焘在编写《续资治通鉴》时,认为这个说法容易误解,直接剔除了。
不要认为史书记载就一定准确,事实上,司马光居然把王继恩写成了“王继隆”,把太医程德玄写成了“贾德玄”。
赵德昭的自杀过程,在不同的史料里都有记载,基本一致,不存在争议,更没有赵光义下手的直接证据,别被一块肥肉搞偏了。赵光义的话虽然过分了一些,对赵德昭的死有一定责任,可那种情况下,一时把不住嘴,也是可以理解的。
3.赵德芳应该也属于正常死亡
至于赵德芳的睡死,更不值得争议,王皇后也是睡死的,怎么没人怀疑?
其实老赵家有严重的家族病史,赵弘殷、赵匡胤和赵德芳,应该都是死于高血压引发的脑溢血。赵德芳还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都早夭了。赵光义的子孙里,出了一堆精神病患者,包括赵元佐、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还有太祖一系的宋光宗、宋理宗等。他们的子孙夭折率极高,每一代都有发病的病例。
因此,不能单凭赵德芳睡死了,就把责任推到赵光义头上。
烛影斧声,一个永远的历史之谜那么,人们为何总拿这些站不住脚的证据,往赵老二头上扣屎盆子呢?还是那个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赵光义的皇位究竟是怎么来的?
除了烛影斧声,还有“金匮之盟”,以及迁都之谜,不立太子之谜等等,这些永远无法的谜团,让很多人猜疑,赵老二得位肯定不正,甚至谋杀了哥哥。于是本着这个逻辑,人们总是不断给赵光义找“罪证”。
事情的真相应该是,赵匡胤本人对皇嗣的选择,一直在赵光义和赵德昭之间摇摆。从能力上讲,毫无疑问赵光义占优势,可从法理上讲,赵德昭才是当仁不让的继承人。
赵匡胤思虑不定,也不急于下结论,毕竟他还不到五十岁嘛。不料他突发脑溢血驾崩了,根本没来得及留下遗嘱,甚至他自己还没拿定主意。
没有遗诏的情况下,赵德昭才是合法继承人,赵光义上位就是得位不正。至于宋皇后为何意属赵德芳,也许是个人私心吧,不得而知。
赵光义受累于种种传言,急于“验明正身”,又编造了“金匮之盟”之类的谎言,结果越描越黑。当朝史官替他描红,民间野史使劲涂黑,一本好好的史书,被弄花了,结果后人谁也不能找出真相了。
客观分析,从法理上讲,赵光义确实得位不正,但不存在谋害,赵匡胤的妻儿,得到了善待!
宋朝真宗一脉绝嗣,明朝孝宗一脉绝嗣,历史上还有哪些皇帝绝嗣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