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三下乡感触最深的关爱留守儿童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我看农村教育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但是政府却做不到教育的跟进。就拿我与孩子们互动玩七巧板,有的孩子甚至表现出从未见过七巧板的惊奇,这使我很意外。
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考上大学我们也就这辈子不愁了。还记得有个家长对我说: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
当你看到增福乡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家长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教育到底缺乏的是什么?
感谢邀请。乡村教育到底缺乏的是什么?我认为乡村教育现在最缺乏的是生源。
好些村校,教学楼刚刚盖好,学生流失严重,有些级段是个位数,甚至为零。因为现在农村很多家庭有条件的都在县城,乡镇买房。没条件的租房子想法设法也让孩子转入乡镇学校或者县城学校读书。
现在的好些村校因为没有学生无法开课,因为没有生源就无法配备老师,这样恶性循环,师资力量越来越跟不上。那么也就无法添置教学设施。导至有些村校最后合并。
这是个实实在在的现实,谁有什么办法。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现在农村小学,有的班只有几个学生,该不该关门?
现在农村小学,已经不像10年前那么辉煌了,他们招生就比较困难,这已经是国内普遍现象了,令人惋惜啊!那么农村小学有的班级只有几个学生,该不该关门?可以告诉你,即便有一个学生,农村小学也不该关门,但农村小学的“没落”是挡不住的!
老师的老家是贫困县城,村委有10多个村子,只有一所农村小学,上小学那会是2001年,我们小学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比如一一班、一二班,二一班、二二班,每班大概有60个学生左右,全校有学生750人左右,老师有20多人,非常热闹!
去年家里有事,就回家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爸妈让我去小学找某校长说点事,于是我就去小学里转了转,令人吃惊的是班里学生少的可怜,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每班不到10人,并且小学都变成了幼儿园;记得学校在2010年左右才建的三层教学楼,当时学生也有500人左右,真没想到短短9年时间,农村小学落魄这种地步了!令人难以置信啊!
可我去过一次镇上的中学我释然了,我们镇上有两个初中,在我上学那会,每所初中有2000多人,而现在我当时上学的那所初中已经不招初中生了,改成幼儿园和小学了,另外一种初中改成了小学和初中,学生依然很少!
那么学生都去哪上学了呢?想必大家也知道了吧,是的,你没有猜错,他们都去县城上学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手里变得有钱了,他们更在乎孩子的教育了,因此有众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大家也知道,农村人攀比心比较重,一个村里只要有一户人家把孩子送县城读书,其他家长也会吧孩子送县城读书,我们村就是很好的例子,上千人口,90%的小孩都去县城读书了!
所以从经济和教育来看,农村小学走向没落是理所当然的,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没有办法啊,因为农村教育质量与县城教育质量相差真的非常大,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服!
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去镇上、县城上学,有些家里比较贫困的,爸妈对孩子的期望就是打工的,他们就会选择在村里上学!比如我邻居常年在外打工,他家的孩子就在村里上学,期末考试孩子考了47分班里第三名,邻居一问班里多少学生,孩子说7个人,唉,你说能怎么办!
可能有人说班里有7个人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啊,可教育资源的浪费还少么?
即便现在是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和免学杂费,一些孩子依然上不起教育质量好一点的学校啊,比如去镇上上学,家长需要让孩子在校吃饭、在校住吧,一年得好几万吧,而且去上学了,孩子成绩不好,还得报辅导班,又是一大笔费用,对于经济贫困的家庭来说,省下这个钱还不如盖房子呢?所以他们依然让孩子在农村上学,等上到初中去技校学一门技术!
听起来可能令人感到可悲,可事实就是如此啊,因此即便农村小学学生少,他们也不会关门拒绝这些孩子上学,只不过农村小学的没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阻挡不了!你认为呢?欢迎留言交流!
肯定不能关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之前几百上千的学校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而现在一百或者几十个学生的学校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几个人的学校也不在少数 。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这不是浪费国家的金钱和资源吗?把这些小规模学校关门,把学生并入大学校就读,这样不是更好吗?
其实不然,这些小规模学校必须保留,我想有以下理由:
一是国家政策规定。国家为了整合资源,开始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活动,农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校都撤并了,一些学校规模确实大了,一所学校几千学生甚至上万学生比比皆是,同时也导致了农村孩子上学难,上学贵等诸多问题。因此国家及时出台政策规定:“1—3年级学生原则上都要在村里边上学,不要把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上学的路上,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尽量不要寄宿”。所以说农村小规模学校,只要村民有需求,有孩子要读书,学校就不能撤并。
二是为了农民和孩子的切身利益。农民本来就是弱势群体,收入较低,之前可以在家门口上学,经济负担还不是很大。现在学校要是撤并了,就只能去镇区或者县城上学。如果不住宿的话,每天必须起早,大量的时间花在路上,孩子毕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睡眠不足肯定影响健康。而且坐车上下学,就必须交纳车费,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支出成本,另外,现在农村正规的校车也不多,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上下学的安全隐患。
如果选择租房或者买房的话,房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孩子年龄小,还需要一个大人专门照顾,大人不但不能出去赚钱,反而还要增加生活等方面的支出,这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了的。
三是乡村振兴的需要。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道路、环境确实是一天一个样。然而,只有好的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乡村会因为有学校变得更加完整,更加有活力。村民也会因为有自己的学校感到自豪,特别上下课铃声和课间操音乐一响,村民的骄傲感就会油然而生。
学校和村民、和乡村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群落,如果没有了学校,乡村的人只会越来越少,乡村也会越来越落寞,只留下一个美丽的空壳而已。
四是借鉴一些国外的做法。
小规模学校不是我们的特色,国外也存在着这种情况,而且还很普遍,小班小校在世界各地都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形态。
像瑞典、芬兰、美国、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护小规模学校,让每个人都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
从网上看到有一个“飞岛中学”,这个学校只有一名学生,5名教师,学校所有的老师、教室、食堂、资源全为他一个人而设。在教育方面,不仅要做到有教无类,而且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让每个孩子上学都不再困难。
孩子不是工厂里的产品,不能够进行成本核算。记得有部电影叫《一个人的学校》,里面有句话就说得很好:一个人的学校是教育和社会领域对特殊人群的尊重,尊重他们的利益,尊重他们的生活。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不管规模多大,只要有孩子读书,就不能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