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只有一个碗的朱元璋,深知当资本无孔不入时,社会景象将会多可怕。
当年,富豪沈万三自动请缨要犒劳明军,《明史》中朱元璋问沈万三:“我有百万明军,你都能给点?”沈万三傲娇的说:“至少每军犒金一两。”朱元璋说:“谢你的好意,这事不需要你来管!”,别小看这几句话,因为它内藏玄机,直接影响了朱元璋对明朝未来的布局,那么这几句话有啥玄机呢?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江浙一带富豪的代表人物,堪称是一位富可敌国的商人,他怎么富裕起来的,估计很多人都已经了解过,所以本文多说无益,但沈万三从巅峰迅速没落之快,确实后人一直争议的话题,而他为何有此结局,是何原因引起的。这非常有警示意义,同时也值得我们探讨一下。
元末周庄的沈万三一生颇为传奇,初年他在父亲那里接过了为数不多的田地,但他勤快也懂得经营,很快由耕地扩充到了其他行业,特别是介入了利润比较高的丝织制造业和银庄等,并后来进入了跨国的商贸业,最终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成为而来富可敌国的富豪,他的前半生造就的辉煌,却因一两件事上导致迅速的土崩瓦解,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他连两代都过不去,这是为何?
这得从沈万三和朱元璋的两人之间的关系说起,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以金陵为都,这时的金陵经过了屡次的战争,其实也是百废待兴。当时沈万三却很快就动身进入金陵,并且安排了儿子,在哪里购置了大片的土地,还建设了一个拥有九十九间房的庄园,并且还将举家搬到了金陵,当然此举就是想将自己的生意网络以金陵为中心,想四方扩张。
而沈万三也没放弃老家周庄经营,一入金陵就建了一座豪宅,让沈万三的声名便响彻南京城。众说周知,明朝曾经有段资本萌芽时期,在《三言二拍》中提到的施复夫妇成为机户记载中,就体现了明朝的资本初级阶段,施复夫妻是明朝人,夫妻依靠耕织过日之,两人因为织布毕竟好,开始有了点盈余,可两人依旧省吃俭用,并且不提的工作接货干,经过了昼夜运营不到十年,就积累了数千钱。
就买下了邻居的一所大院子,再开了三、四十张织机,又去招来附近的人家,事业做的蒸蒸日上,日子也过得十分完美。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十个字,他可是当时社会真实反映。我们可以通过施复夫妇的经历,看到了当时丝织业,许多中小生产者的生活现状:
能看到会有人经营不善成为被雇用的机工;也会有人如施复夫妻一样,因为手艺好人努力善经营,积累资产,由三、扩充织机,雇佣机工,从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早期的资本商人。沈万三所接触的行业,其中就包括有丝绸织造。
本来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还有许多事要去干,对于沈万三这样的商人,他是压根没去理会的,因为当时朱元璋的蓝图还在构建,主要精力放在了开疆扩土上。
但是进攻也需要防守,当时朱元璋不知道鉴于朱文亮在守洪都的经历,还是其他的原因,发现金陵的城墙不大牢固,同时也没有墙砖,对于防守来说是个很大的隐患。当时在洪都大战之时,朱文亮的城墙就被陈友谅撬开了一个口子,差点因为这个口子洪都失守,幸好这朱文亮想办法把城墙给垒起来,要不朱元璋的结局就难说了。
可能此战的经历,触动了朱元璋,或者是元朝的骑兵还有火器对城墙有一定的威胁,反正朱元璋最后下令,重修金陵的城墙。虽然当时朱元璋是皇帝,命令下去就立刻开工执行,可修城墙这事可不简单,需要多方配合,可不就是人多就行了,而且当时金陵也是刚稳定下来不久,综合来说,当时修城墙属于一个大工程。
开支肯定非常吃力,而明朝初年,朱元璋既要南征北讨,还要发展各地经济发展农商,哪里都是要资源,可明朝刚建立起来,家底不多,所以很快就出现了城墙修到了一半,就停工的情况。
当时朱元璋也很无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时沈万三却主动找到朱元璋,提出自己可以帮忙修建城墙,并且还分文不收。这对于朱元璋来说当然是好事,当时两人就击掌为盟,答应了下来,并且朱元璋还给沈万三约定期限,两人比赛看谁建的快建的好。
就这样明朝初年一场规模浩大的修城墙比赛开始了,沈万三非常重视这次的约定,最后沈万三建设的那段城墙还比约定的时间早三天完成,并且在质量上也稍微比朱元璋要好一筹,总的来说,是沈万三力压朱元璋一头。
当然许多人会认为就是这件事,让朱元璋非常不爽,其实这件事后朱元璋没对沈万三有猜忌心,可以推断这段时期,沈万三因此认识了明朝不少的文臣武将,其中就包括沐英和蓝玉两人,这两人可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名将,可这两人和沈万三的关系都不错,侧面说明沈万三的实力又增加了不少。
本来沈万三只要不飘,基本成为明朝版的乔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以他的实力,后代哪怕要坐吃山空,也要吃好几辈子。可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商人,沈万三想得到的更多,正是这种不满足,让他做出了一件事。
《明史》记载一次,或者是一场胜利,或者是一次佳节。他找到了朱元璋,(注这里能看出,沈万三和朱元璋交情可以,要不不可能随便面见朱元璋),提出了一个看上去很合理的要求,就是自己可以帮忙犒劳明军将士。
当时朱元璋很有兴趣,就有点不屑地问沈万三:我有百万明军,你都能给点?”沈万三傲娇的说:“至少每军犒金一两。”朱元璋说:“谢你的好意,这事不需要你来管!”,据说这是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明史》还有另外一段记载,朱元璋问:“朕有雄师百万,汝能遍济之乎?” 沈万三说:“每人犒金一两。” 朱元璋怒曰:“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此为不靖,推出去午门。”
朱元璋在听了他的话后,是非常的愤怒,心中对沈万三起了必除之心,为何?
其实,朱元璋可不只是对沈万三这一句话给惹怒了,而是对沈万三背后的土豪和商人所触动,同时也对沈万三新账旧账要一起算。沈万三曾经在以下三方面得罪了朱元璋,
第一:资敌
沈万三初期可不是朱元璋的人,他是朱元璋的敌人之一,或者成为死对头——张士诚的人,并且沈万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元朝的富商,反正他是几个势力中周旋和通吃,但沈万三一开始全力支持的对象却是张士诚。
元末群雄并起,在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前,多股势力正在南方激战,沈万三所住的苏州,就是在张士诚的管理之下,张士诚其实这人倒是不错,在当地可是深得民心,也获得如沈万三这样的富豪的资助,
当年朱元璋攻苏州城,沈万三一曾经就资助张士诚抗击朱元璋,坚持了八个多月,一度让朱元璋是进退维谷,可是苏州城的土豪们,眼看朱元璋就要攻入城了,见到局势不对,都纷纷将城内的房产贱卖了出去。
可沈万三却让家丁全都收了下来,导致沈万三一夜之间,资产增加了不少,沈万三为何那么傻?其实他才不傻呢?实际上沈万三早就想好对应之策。
沈万三看着也差不多了,就变脸了不再支持张士诚,并且找人暗中和朱元璋牵线,为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出谋划策,很快张士诚就抵挡不住,失去了苏州城。
后来朱元璋对江浙一带,也就是张士诚的地盘,是不断的进行暗地打压,可沈万三因为关键的时候选择了帮助朱元璋,反而没有被追究,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对于他之前的一些作为,还是让朱元璋铭记在心,只是朱元璋从来不会表露出来罢了。
第二:城墙
沈万三为何要帮助朱元璋修城墙,其实多少有点将功补过的意思,以求朱元璋对其放心,同时得到其原谅是更好。
这里表面看上去,沈万三是在为明朝做贡献,另外一个层次是将功补过,其实还有一个层级,就是沈万三想借此显示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获得一个上升的渠道,因为商人的身份,在明朝的士农工商中,是最末流,还不如一个读书人的地位高,虽然富可敌国但是却毫无地位,这是沈万三不想见到的,而修建城墙他可以接触到更高级别的人,借此他可利用自己的雄厚实力进行各种的运作。
其虽然还是损失,其实获得更多,毕竟金陵城到金陵城以外的地方,都知道个大商人沈万三,同时能修城墙的人,谁会去得罪?反而成为了沈万三推动生意的一个更好宣传。毕竟沈万三是个生意人,图的就是利益。
可这事因为做得太好,太亮眼同时虽然朱元璋没说啥,可是却感觉是别沈万三摆了一道,有点吃哑巴亏的感觉,可是他确实让城墙修好了,也无法找借口发飙。这事后来也就过去了。
第三:犒军
这事上面已经说了,可是为何沈万三会忽然想到要犒军呢?其实现在也无法推测他当年的用意,可是从商人的角度看,我觉得他是出于两种角度去想的,
1,作为商人和富豪的沈万三,在思维中形成一个习惯,以为只要他出资金,那么朱元璋就会开心,同时对他会非常的好。
2,沈万三或者借此机会,想更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圈子。
无论怎么想,沈万三都没想到,自己是花钱办坏事,他没想到,自己提出要帮朱元璋犒赏三军,应该朱元璋是开心不已,可是朱元璋的心,他真的没读懂。朱元璋不但没有很高兴,反而是大发雷霆,要向他问罪,后来是马皇后的劝解,才让他留住了性命,可是全家的充军去到云南。
这样一来让沈万三的确是受到而来不少的打击,同时也让的他从巅峰滑落,人生和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到了云南身家还是依然过这好日子,毕竟他和沐英的关系还可以,但到了蓝玉的事被揭发,沈家因为一个不甚卷了进去,最终沈万三一家还是没法逃脱被朱元璋问罪的结局。
沈万三是威胁到朱元璋的吗,为何朱元璋要如此待他?
其实,这完全和朱元璋童年成长有关,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出身贫农,他对地主和一些有钱有权的人的嘴脸看的非常清楚,因此他深懂这些人的心理。而且朱元璋少年就经常受地主的欺负,而这些的经历他是刻骨铭心的,在他觉得很多的地主乡绅,都是一些为富不仁之辈,理应被惩罚,而沈万三他起步的途径就是地主。
并且,沈万三还资敌后,又变卦力挺朱元璋,其中还捞了不少的好处,让资产增加了不少,甚至还富可敌国,自己动用了金陵的人力物力才能勉强修好城墙,沈万三自己出资,便修建了三分之一,这无疑是展现了他财力,同时也让朱元璋非常的不放心。
试想一下,如果元朝或者其他势力攻打金陵,沈万三再来一次故伎重演,怎么办?而沈万三是个生意人,和各地有着各种的关系,可以说是路路通,但是也可以说没啥原则,这是朱元璋最忌讳的,毕竟当年朱文亮因为几句气话,都差点被朱元璋给抽了,何况是沈万三。
而正当朱元璋四处征战时,更需要庞大的开支,因此忽然沈万三忽然提出拿出一些资金,来帮助朱元璋,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非常的吸引和急需的,可是朱元璋也很清醒,如果这样放开了这个口子,后面更多的商人参与进来,更多的人犒军,那么以后兄弟们还认自己这位大哥吗?
金银对谁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朱元璋就凭借一两件事一句话,已经判断更远的后果,也懂得了沈万三想干嘛,而朱元璋鉴于宋元的经验,他采取了效仿古代的士农工商制度。
为啥朱元璋要放弃宋朝发达的商业和元朝各种的通商,以农业为士农基础呢?
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粮食是国家的基础,人口和粮草的存粮是成正比的,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盛和衰弱,所以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有效控制人口流动的一个手段。
可是商业却不同,他们需要大量的流动性人口,商业的发展肯定要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且会从区内贸易发展为长途贸易的趋势。但是明朝初期还没有这样一个条件,同时长途贸易发展,富裕了商人。可影响了古代人口流向,对于征收赋税是一个矛盾体。
而更为重要的,元朝因为版图的情况,各国之间的经商是非常频繁的,可这样一来,商人是否与他国有瓜葛,对明朝造成威胁是无法说的清楚了。而且南宋末年,泉州的大商人蒲寿庚就做过这样的事,当时的泉州首富是蒲寿庚,可他受南宋三十年的恩惠,在关键时刻却因为一己私利背叛了南宋,拒绝宋帝入城,最后还迁怒于宋帝,投降了元朝,朱元璋对他家族的做法是非常愤恨的,后来洪武七年,大赦天下。却唯独对蒲家做了标注:“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可见他有多恨蒲家不忠不义。而商人重利思想,也不利于明朝的管理。宋朝的白居易《琵琶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可见商人核心就是追去更高的经济利益,可对于古代的仁义忠厚来说,这完全是格格不入的,是对传统的儒家的一种挑战,而我们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一儒学为基础,商人如果发展起来,成为了风潮势必不利于管理。
所以,朱元璋认为沈万三代表的资本,其实已经是僭越了规矩,并且在为了利益和破坏传统的规则,如果长此以往他会成为另一股重要力量。而问题就是他深切的知道,懂得资本的真面目,就是要增殖,就是利生利,可本事资本不是青菜和粮食,无法种出来的,怎么办,这能不择手段又贪得无厌去扩张,更为了追逐利益,冲破发展种限制,希望是完全渗透到各个领域和各种地方;
可见,如果朱元璋让沈万三这样的玩下去,不给资本套上一个紧箍咒,那么,沈万三们说代表的资本便会如越界一般的洪水猛,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的吞噬更多人的的共同利益。
节制资本,朱元璋做了最关键的三点:
一是筑牢保障民生,可以说初期明朝的成功,和保证百姓基本的民生很有关系,而到了明朝晚年,大量的资源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导致李自成起义,崇祯想要指挥也都可以不听,这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是要设置商人的禁入行业和领域。明朝对于一些主要的行业,还是先少让富豪们介入,这样的做法一定程度保证了明朝的有效运作,哪怕是君主不上朝,明朝都可以继续运作,其中主要的还是明朝掌控了很多的重要行业命脉。
三是分散资本扶持各地,朱元璋对江浙一带,也就是张士诚管理的一代,当时也是最富裕的地区,进行了各种的迁移和各种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让这些富裕的人和资本带到了迁移到了全国各地,例如将沈万三充军去云南,对于荒芜的云南开发是有一定的贡献的。这样能构建起一个更大的商业版图,反而对于明朝非常有利,而不是一个地方特别富裕,其他地区却差距很大,
可到了晚明,这种情况无法控制,导致晚明江南一带的富豪富可敌国,而陕西一带出现的连年大旱却没人去救援,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可见,沈万三身为一个富商,他却提出要为朱元璋犒赏三军,这完全是对朱元璋一种轻视,同时更是有渗透明军的意味!而从古到今,守卫的军队都是帝国根本,沈万三的如此建议,无疑在朱元璋看来,是直接的威胁了朱元璋,因此他一点也不冤。试想一下,如果沈万三成功后,资本一旦与舆论、知识、权力结合成功,明朝的江山将变成什么样子?
沈万三(1330年——1376年),字仲荣,浙江省吴兴县人,祖上迁居到了江苏苏州一带的东蔡村。
此人在元末时,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甚至是走私活动而完成了原始的积累,成为了“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首富,而且还是历史上一位声名鹊起的传奇人物。
那么,这样一位巨富和传奇,最后的人生结局究竟如何呢?
据载,沈万三富可敌国的家资,最后统统被政府没收充公了。因为!他得罪了心胸狭窄和睚眦必报的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朱元璋为了成心找茬,主动向沈万三借出一文钱,借款期限为一个月,每天利息翻一倍。对于朱元璋的特殊要求,一来沈万三不敢拒绝,二来他也没有仔细琢磨,认为不过是一文钱的买卖,朱元璋只是在向他找茬而已。
结果,一个月的期限到期后,他竟然要向朱元璋支付5亿多文钱的利息。沈万三一时无法筹措,只得被朱元璋抄家了。而他本人,也被远远地流放到了荒蛮的云南。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传说罢了。因为,沈万三如此精明,怎会不知道平方次计算利息。而且,据准确史料记载,沈万三的家产超过数千万两白银,而一两白银可以折合一千文钱,沈万三怎么可能拿不出区区五亿文钱,也就是五十万两白银?
据《明史》记载,历史上沈万三的最终结局,的确是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在攻陷南京后,希望在此定都建国,准备修缮旧南京的城墙。可是,由于当时战乱不断,军费开支严重,朱元璋一时间竟然无法筹措足够的白银。
江南巨富沈万三得知消息后,觉得投靠朱元璋的机会到了,于是主动提供上百万两的白银,资助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可是,他不曾想到,朱元璋是一个记仇之人,因为沈万三之前曾出资帮助过老朱的死敌张士诚,所以,朱元璋对他一直耿耿于怀。显然,这百万两白银,并没有能够改变朱元璋对他的敌意。
沈万三一看,这银子还得继续掏,于是再次示好朱元璋。他表示,自己愿意再次出钱百万,犒赏朱元璋的三军将士。朱元璋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大怒,认为沈万三仅仅是一介庶民,竟然敢干涉和腐蚀他的军队,于是决心铲除沈万三。
最终,在马皇后的一再劝说下,朱元璋才饶了沈万三的小命,只将他的千万家产充公,将沈万三本人发配云南充军。很多人都说,沈万三死就死在了不知收敛,不知进退。
朱元璋得势后,作为之前张士诚的钱袋子,沈万三应该循规蹈矩,尽量低调。而不应该过多牵涉进朱元璋的事务,尤其是军务,因为他最在意的就是军队的稳定。
不过,个人认为,以朱元璋睚眦必报的个性,沈万三无论多么低调,都是难逃一死。毕竟,数千万两的白银,是朱元璋军事征伐所垂涎和必需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