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出自《论语》语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并非是贬低妇女,这恰恰是对不同类人的人性的剖析。
大家知道,万物都分阴阳的,人类中男人为阳,大多数是有阳刚之气,感情外溢,勇敢大方,热列奔放,性格豪爽。
女子属阴,多数都是温柔贤惠,内敛矜持,多愁善感,你不知怎么得罪了她,甚至为你不经意的一句话都要黯然伤神、落泪,对于整天忙于事业、忙于应酬的人,也或是劳累打工的人,的确无暇过问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小事不小啊!对于细心而又小性子的女人来说,她认为是大事那就是大事!要想家庭幸福美满,那就多关心一下,尽量弄清事情的原委,尽量满足或解释、说服一下,还需加杂些幽默和同情感,才或许能息事宁人,你说男人累不累?在古代,大都是靠男人养家的,再娶上几个小性子的女人,整天价吵闹不休,你说难养不?当然了,现在是一夫一妻制,有的女人比男人的工资都高,只要互相都献出个真心的爱,那日子就甜蜜了!可女人若摊上个爱赌博又贪酒酗酒的男人,那就又成为了唯男子难养也了。真的世上的事不可一概而论。由此可见,在古代古人所说的话是没错的。
至于小人之难养,不说大家也明白,我想大概人人这辈子都遇到过小人,甚至吃过很多亏。人若遇到小人,不论你如何帮助他,那都是欲豁难平,反过来还要咬你一口!这也就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道理。
古语很多话带有偏见或极端性,没有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纯是对妇女的歧视,古代妇女没有地位,故把女子比作小人,纯胡说八道。
古语还说:“无毒不丈夫”。难道男的都是狠毒的人吗?
因此,对古语要分析认识,切勿盲信。正如毛主席说的,要去粗存精,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孔融让梨适合教育3岁之前的孩子吗?
不适合。虽然说尊老爱幼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但是3岁之前的孩子是不适合接受这样的教育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由孩子的生长特性决定的。 一岁的孩子刚刚能分辨出自己是一个个体,也就是才刚刚跟母体分开,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妈妈是另一个人,他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个共同体。
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萌发,会有一些想法,也能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当然,也可能他们认为看到的就是自己的)。
而两岁到三岁之间,是孩子物权意识最重要的时刻。他们会非常维护自己的东西,别人都不能碰,哪怕是多看两眼,他们都会异常紧张,要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上才行。我家老大那时候哪怕捡根树枝都当宝贝,要我好好保护好,不能让别人拿走了,更别提玩具了。
这是他们的生长特性,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如果这个时候一定要他跟别人分享,一是没有尊重孩子;另一则是混淆了他的物权意识。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抱怨,这孩子怎么这么小气,给我们玩一会儿都不让;那个孩子怎么见别人东西就抢,真没礼貌。 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只有孩子明确了物权才会尊重他人,知道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他人的同意。
有人会说孔融让梨和这个物权意识没什么关系啊。孩子有了物权意识,才可能被大人引导和别人分享,才能决定是跟别人分享大的还是小的,还是平分。
3岁之前强迫孩子与人分享,或者是要求他这样那样都是不符合他们生长特性的。我们可以引导他,但是这个年龄段不能强迫。
谢谢邀请。
孔融,东汉名士,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
42岁的时候受刘备举荐,官为青州刺史,一年后,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弃全城百姓于不顾而逃。
后辗转投靠曹操,官为将作大臣,因恃才傲物,屡逆曹操,因为说过“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被曹操以蔑视礼教、离经判道的借口诛杀其全家,享年56岁。
4岁懂让梨的孔融成年后发出的却是那样一番言论,4岁懂让梨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用教“孔融让梨”就能教会孩子知礼懂分寸,我帮您支一招,算是经过验证的成功经验吧。
拿梨举例,一家3口,1个梨分3份,一人一份,没有特殊;2个梨甭管大小,每个梨分3份,大小搭配仍然每人一份。只要没人吃独食,家里的分配制度公平合理,孩子自然懂得只吃自己那份,当然也就懂得把自己的梨分成3份,保证每人都能吃到。
不要教孩子“让”,“让”意味着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谋得更大的利益耍奸暂时妥协,这两种都不利于孩子的道德成长和人际交往。
要教会孩子懂得保护自己利益的同时照顾到周围其他人的利益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因为其思想更贴近人性考量。
以上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