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微心战疫心理援助志愿者,很愿意和您一起探讨这个好问题:
孩子多大?首先肯定的说,您是一位非常有责任感的家长,积极寻求更好的办法来帮助孩子。
如果孩子比较小,可以用讲童话的故事告诉孩子疫情是怎么回事,待在家里是比较安全的,等外面小怪兽被消灭了就可以出去了。
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尽量让孩子不过多关注媒体上的一些负面消息,看看喜欢的书,听听喜欢的音乐。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家长对待疫情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重要的不是如何说,而是如何做,如果隔离期间,家长很淡定,把自己的事情安排的很好,把家人和孩子的生活也安排的轻松而有乐趣,家人其乐融融的气氛也会化解对疫情的焦虑。
同时,家长这种淡定处事的风格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表率,在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孩子也学会了应对。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我们知道焦虑它是一种情绪情绪它是二元对立的周期,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从你身上消退,比如说高兴,气愤等等我们日常生活体验到的这些情绪,时间到了自然就走了!人不可能一直的高兴下去,也不可能一直的气愤下去。每一种情绪背后实际上蕴含了实质!
那么焦虑这种情绪蕴含的实质就是外在的不安全感,或者是未来的危险,在当下头脑的投射。找到情绪下的实质,你才能够看清情绪背后的真相,真相被看到你就会发现这种不安全感实际上是头脑思维的过度扭曲导致的结果。
疫情期间主要的不安全感当然来自于被感染的风险。对一个孩子来讲,他的认知可能没这么高,所以由此可见,焦虑的不是孩子,更可能是父母。在处理情绪方面成人更应该要跟孩子学习,孩子是感知动物,能够最直观地感知周围环境的焦虑的情绪,没有头脑思维内化的逻辑。
好比在看恐怖电影,有的人他可能会把这个场景当成生活中的现实,通过头脑的思维不断的加强这种画面感,那么你就会格外的焦虑和惶恐。当思维参与下不断的编制恐怖故事的时候,你就成了演员,在这个故事当中,你就会不断的去放大这种不安全感导致持续的焦虑,焦虑思维就形成了。
焦虑思维一旦形成,你生活当中所有的事情就像被套进了刻板的公式,凡事经过头脑加工都会引发焦虑,这种情绪久久的在你身上不愿褪去,它已经破坏了情绪的的周期性。让你处在持续的焦虑当中并伴随出现植物神经紊乱的躯体症状,那么焦虑症就开始形成了。你会制造焦虑的气场。你不会发现自己身上的焦虑,但你会看到孩子身上的焦虑,所以你误认为是孩子在焦虑,孩子的焦虑源自于你给到他们的不安全感。
所以你想要引导孩子走出焦虑的状态,你自己首先就不能够焦虑。必须要切断焦虑情绪跟头脑思维的链接,通过感知去在思维跟情绪之间建立一道屏障,让意识回归将自己从演员的角色及时的切换到观众的角色。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只有感知到安全,焦虑的心理状态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幼儿园的老师工作压力那么大,平时都是怎么减压的?
幼师其实就是带孩子,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是一件非常神圣艰巨的工作,所以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压力确实很大,那么就要靠自己排解压力
干任何工作都有压力,就得劳逸结合,上班时认真工作,对待小朋友充满耐心和爱心,积极负责,下班后可以唱歌跳舞以及看书等,尽情释放压力,张驰有道,享受美好生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