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共读的意义

1、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亲子阅读可以让小孩深切地体验到父爱、母爱的温暖,促进小孩的身心健康.家长上班,孩子们上学,情感的交流机会与时间减少了许多.如果每天晚上用上几十分钟进行亲子阅读,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孩子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爸爸妈妈很爱我”的幸福感觉.日久天长,亲情就会像春雨滋润春苗一般,使孩子茁壮成长.当然,亲子阅读会牺牲家长的很多时间,但这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享受,在这过程中,会发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自己也在不断地成熟.
2、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为上学后的听课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孩子在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时,总是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只要坚持下去,通过长期的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会慢慢延长,当然,一开始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亲子阅读可以增强语言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与交往能力.喜爱阅读的孩子的语言能力特强,在听、说、读、写方面较不爱阅读的孩子高,孩子从书中领悟复杂的意念,欣赏语言的美妙.书中的世界无限广阔,充满想象、好奇和机遇,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创意,会终生受益.孩子多读课外书,不但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还能积累语言,提升写作能力.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许多同学在写作时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如果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天长日久,写作时就会呼之即出,信手拈来.所谓“熟读唐书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亲子共读是孩子和家长之间最有意义的仪式,它是任何其他形式都替代不了的成长通道,是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方式。
2.亲子共读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深厚感情的重要渠道,共读的时候,孩子看着书中的画面,听着家长的解读,这不仅近是在都市,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为阅读赋予了互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充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建立终身的读书习惯。
3.家长和孩子读相同的书,可以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而且,家长通过有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书籍,可以把想向孩子传递的观点,通过书本巧妙地传递给孩子,这样也避免了反复的说教和唠叨给孩子造成的不耐烦。
可见亲子共读的意义非同寻常。不过家长要注意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共读方式。
1. 0~2岁,这个阶段是儿童的听力和语言能力发育的启蒙期,是帮助孩子建立阅读兴趣的黄金时间,所以亲子共读最好能从这个时候就开始。
关于阅读的内容,可以选择具有可爱图案、明快色彩的绘本故事、古典诗歌、经典童话故事等。比如《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都是非常适合的,家长在亲子时间中,或者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就可以把书中的内容读给孩子听。另外,建议选择不容易撕破的纸质,这样孩子也可以自己把玩。
2. 2~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够独立地说话与表达了,孩子的心智水平也在飞速发展,这个时候亲子共读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图文并茂的少儿百科全书,作为亲子共读的书籍。家长一定要坚持,有耐心,小心地呵护孩子的阅读积极性,用阅读来开启孩子的心智之门,也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童年。
3.小学一、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掌握了拼音,并开始学习汉字了,所以此时可以选择文字配拼音、图画形式的的基础学习“桥梁书”,孩子们在阅读中可以从拼音阅读逐渐过渡到文字阅读,边读边巩固所学,能体会到自己开始独立阅读的成就感。家长也还是需要继续帮助孩子阅读的,此时孩子的识字量还非常有限,家长给孩子一边读书,一边解释孩子不懂的地方,孩子的理解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孩子也将从书里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4.小学三年级后,孩子已经可以认识常用的大部分汉字了,也可以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独立地阅读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图书了,通过读书可以巩固TA所学的汉字。但是,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并不意味着家长与孩子共读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相反此时孩子的认知能力突飞猛进,正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更需要家长的关注。家长如果能够做到读孩子所读,爱孩子所爱,并把自己喜欢的好书也推荐给孩子,与孩子形成良性互动,那么阅读就将真正发挥出它最强大的功效,帮助孩子解决一系列成长的烦恼,也将化解家长们的不少焦虑。

武汉最近学区房涨得特别猛,不知道现在该不该出手?

亲子共读的意义

昆明户口政策有哪些?如何取得昆明户口?

相关文章:

儿童节适合亲子活动的游戏有哪些

7个幼儿园亲子游戏

传统节日有什么意义?

幼儿园素质拓展好处?

好玩的幼儿园亲子游戏有哪些

幼儿园亲子互动小游戏有哪些

心理学的本质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启发

适合幼儿园亲子游戏有哪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