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最浅显的好处用两句话概况。第一,处在幼儿期,有获得双语能力的大量有利条件,而这种便利随年龄增加而削弱。第二,未来除了在学业,职业上的先天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形成独特的世界观,人格,达到自生潜力开发的最大化。
再说个我听来的故事给你。我同事的同学在美国定居,假期回来和同事全家吃饭。他同学的小孩在饭桌上跟父母全程英文交流,跟同事一家以及服务人员切换流畅中文,且礼貌客气。同事第二天就给自己的孩子找了英语老师。也就是说,只有在具体情境下,你才能真真的感受到对孩子来说,双语能力的必要性。
我自己就是个英语爱好者,自学3年了。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留言给我,也可以关注我,也欢迎持有不同意见的朋友留言讨论。
你让自己孩子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
谢谢悟空邀请!
学英语十几年,再加上用英语十几年,说实话,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在遇到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没有好好想过。
我女儿五岁半,从她六个月时就开始在做英语启蒙,读英文绘本,看英文动画片,有时候和她用英语对话。现在她的英语水平,虽然比不上有的小孩能流利地交流,但是基础词汇、发音及英语的学习能力,都好过很多同龄的孩子。
我想,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有以下三点:
1、了解世界大不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光靠语文这一门课,是无法为我们解释清楚展示完全的。英语为我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也让我们从另外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要礼、义、仁、智、信,英语让我们也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个人很重要;学英语让我们知道热情奔放的西方文化,和含蓄的东方文化,有那么多的碰撞;学英语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大好河山,历史文明,是多少代人共同建造的。
世界大而不同,文化多元性,价值观多元性,让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时,更客观。
2、树立正确的三观如果你读过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你会了解到,现实和理想,哪一个更真实;如果你看过《巴黎圣母院》舞台剧,你会看到什么是真善美;如果你看过电影《七宗罪》,你会感叹,人性的弱点,在每个人身上,都有。
学英语,不能保证你能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能看到多元的三观。
3、在进阶考试中,不被落下现在孩子们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有的启蒙更早,上英语辅导班,家长们都害怕孩子在某一科目中被落下。
在大环境下,英语作为重要的科目,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是不会改变。与其说学英语是为了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被落下,不如说,是通往更高阶层的一个阶梯。
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小学时就重视英语学习,跟着辅导班学习,为的就是赶着别人前面。事实上,学在别人前面,不仅仅是让分数考得高,更多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强化。
以上三点为个人看法,欢迎更多的观点,留言探讨。
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教育是历史重要还是英语重要?
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经历。我从初中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共学了13年英语。
为了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必须要学,而且考试分数要够。
本科要毕业(我是中文专业),英语必须过CET四级;硕士研究生(我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先秦方向)要毕业,英语必须过CET六级。为了毕业,为了拿到学位,过了四级和六级。
英语对于我来说,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考试,是升学的工具,是毕业的条件之一。
学习英语,除了增加了我的负担,没感觉对于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啥用处。
我相信有这种体会和感觉的绝不止我一个。我还算比较幸运的,英语没有成为我升学和毕业的障碍;有多少人专业很好,但因为英语不好,影响录取的。
陈丹青先生讲过他的招生经历,他在清华教学时候,三年没有招到一个研究生。看好的专业非常好的学生,英语过不了;英语过关的,专业又不行。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英语作为三大主课,高考无法回避;研究生考试中,英语是必考科目,英语不过关,专业再好也免谈。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英语必须达标,不管学的是哪个专业,不管专业水平怎么样,英语不达标,毕不了业。这就是现在英语的地位。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地位如此高的英语,一旦毕业后,又多少人会用到呢?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可以自问。
历史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承。历史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过往的经验,可供后人借鉴;其中有过往的教训,可供后人警惕自省;其中有这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可供后人学习,提升国人修养,提升国人文化底蕴;其中有这个民族厚重的共同记忆,让我们沉浸与热爱。
读史使人明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事实如此。李世民以史为鉴;司马光耗时19年,修成《资治通鉴》,就是为了编写一部帝王教科书。
毛泽东博览群书,但他读得最勤,读得最多的是史书。《二十四史》读了很多遍,《资治通鉴》据说读了17遍,一部书都翻烂了。
毛泽东所取得的成就,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从历史中吸取了自己需要的营养。
金庸当年,一边写武侠,一边写社评。金庸的武侠写得极好,他的社评同样非常出色。他的社评在预测事情走势的时候,每每言中,原因就是因为金庸饱读史书,过往的历史事件给他提供了对事情走势预测的根据。
读史使人爱国。近些年,有些人发表了一些不爱国的言论,看不起自己的国家,不爱自己的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历史了解的太少了,传统文化底蕴太差了。
在这些人的脑子里,不了解华夏历史的积淀,不懂得华夏文化的魅力,不明白自己所处的国家和民族是多么的伟大和强大。
因为不了解这些,所以容易被别的文化或一些肤浅的说法所同化,从而说出一些可笑的话,做出一些可笑的事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教育的缺失。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历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重要性远不是英语可比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