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并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教师在注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小学语文课程培训资源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
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知识几乎包罗万象,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小学语文主要针对当今6~12之间儿童,其语文课程培训也必须针对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好游戏、好成功、合群和好野外生活等等心理特点。

小学语文培训不应仅局限于语文科目和语文课本,听、说、读、写、译、编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能力的考量,数理逻辑和抽象思维等能力的提高对语文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资源应立足于当地条件,从文学诗歌史料、历史文物古迹、音乐戏曲及词作、动植物园、科技和博物馆、乡间田野大自然、当今社会热点等等各方面内容,来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能力,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译、编能力,更应是乐观、向上、团结、勤奋、节俭、友爱等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综合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小树苗正茁壮成长的阶段,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应全面综合发展!

素质教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
  例如,它明确地区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第一,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在此目标导向下,即使客观上能使部分学生的某些素质获得浅层次发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牺牲其他方面发展为代价的。第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甚至不惜将正常儿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数统计。第三,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

如何开发与利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根据资源区域我把它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大类。
1、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包括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课堂生成资源等。根据我们教材设置的各个主题,其实有相当大部分校内资源值得我们去挖掘。如:教材中的许多范例都是编者精心筛选的、比较典型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能灵活处理、运用的话,教材上的许多资源也可以被开发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同时,我们的孩子,他们生活丰富,信息来源量也与日俱增,从他们身上提炼出来的资源是最贴切孩子生活,最有利与他们健康成长的素材。大量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实践证明,许多课程资源就是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的。这种课堂生成资源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也正是因为这类课程资源产生于具体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正因为它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因儿它才显得宝贵而有意义。
2、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少先队活动资源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数教育者常忽视这一资源的利用,感觉这项资源用起来麻烦,感觉有些形式主义,其实不然,校外资源它如同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当我们把它引入课堂,你会惊奇的发现,它是课堂的必须品,它让课堂更饱满,它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孩子的成长,充实孩子们的生活,它比我们的说教来得更有力更深刻。如在教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我会好好吃一课”中,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到偏食和挑食的严重后果,我们的老师就在教学中把到营养医生那里采集的画面带到课堂,对医生叔叔的话,孩子们都感觉到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课后,很多孩子还把营养医生的话告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帮助自己克服偏食和挑食的坏毛病。当然,我们的校外资源还有很多很多,因地制宜地采集,灵活恰当的运用会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