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明代瓷器与宋代瓷器的区别?

明-清瓷器:主画,创作,艳丽,高贵以养眼!

宋瓷器以华贵,形,文,素!适久看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顶峰,官窑与五大名窑各竞风流,主流以朴素淡雅,创造出了绚烂多彩的瓷器品种和文化。可惜随着百余年的战乱,昔日辉煌毁于一旦。

自明代,百废待兴,早期故有明大粗一说。民间再无如宋时的名窑出现,往后虽然一样的雍容大气,可是缺少了民间的灵动飘逸。色彩日渐浓重,缺少了宋瓷的朴素淡雅。

幼儿园最早起源于哪里?

欢迎您来到北京果雪儿学前教育频道。我是播音员——男孩果子。

今天,我给大家播报的主题是:一只小羊儿引发的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教育是民族的灵魂,蒙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中国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幼儿教育由来久远。

那么,什么是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呢?

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不是陈鹤琴1923年在南京创办的鼓楼幼稚园,不是陈嘉庚1919年在厦门创办的集美幼稚园,不是张之洞1903年(光绪29年)在武昌创立的幼稚园,不是严修1902年在天津家中开设的“严氏女塾”,不是晚晴理学大师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不是清朝1662年于北京广渠门内创办的“京师育婴堂”,也不是古时候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机构,也不是南宋1247年于都城临安官办的孤儿院“慈幼局”,也不是东汉邓绥suí119年在京师洛阳创办的“邸dǐ第”,也不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宫廷的教育机构“孺子室”……

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究竟是什么呢?

北京果雪儿学前国学教育告诉您,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与一只小羊儿有关。

久远的羊儿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人儿很期待。

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下: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说与一只小羊儿有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汉字,“庠”xiáng。

庠,羊声,古老的小羊儿呼之欲出;“广”(广字旁),与房屋有关,在广袤的大地上留下来人类的痕迹。

庠者养也,“庠”的本义,就是养羊的地方,就是羊圈juàn,把一只只小羊儿圈juàn养了来。

科学研究表明,距今约5600至5000年前,中国最早的家养绵羊出现在甘肃和青海一带,然后逐步由黄河上游地区向东传播;至少4000年前,陶寺遗址的先民就掌握了剪羊毛的技术。

《礼记·明堂位》中记载:“米廪lǐn,有虞yú氏之庠xiáng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gǔ宗,殷学也;頖pàn宫,周学也。”

敬请大家注意这段话,大意是说,米凛,是有虞氏时候的学校;序,是夏代的学校;瞽宗,是殷代的学校;頖宫,是周代的学校。

显而易见,有虞氏,早于夏商周三代。作为黄帝的曾孙,尧的前任,有虞氏承前启后,这里代表的应该是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上古时代、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700年之后。

这段话中出现的“庠”字,意思已经从家畜饲养的场所,变成了学校的名称。

同样的意思,也出现在了《三礼义宗》中,“虞氏之学名庠”,“庠”字就是教育的地方、教育的机构,确凿无疑了。

另外,《说文》中讲,“庠,礼官养老处也”。

明确指出,作为教育机构的“庠”,由知识经验都比较丰富的老人掌管,一方面作为自己养老的地方,一方面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孟子》中讲“庠者养也”,这里的“养”,不仅仅是指老年的教师在“庠”里“养”老,还应该包括教师在“庠”里“养”育、教育学生。

《礼记·王制》中介绍得更加具体了,“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郑玄的《注》给予了进一步的阐释,指出:“上庠右学,大学也。下庠左学,小学也。”

作为教育机构的“庠”,有了“上庠”“下庠”的区分,承担了“大学”“小学”不同的教学任务。

这里的“小学”,最初的意思指的就是最初级的学校。只不过基于多方面原因,当时的幼儿入学年龄划分,与今天略有差异。

基于以上的考察,可以认定,大约公元前27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有了幼儿教育大致固定的场所、教师、机构名称。而这些,都是基于“庠”,由一只只小羊儿引发而来。

原始社会后期的幼儿“庠”式教育,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个人生存生活的劳动教育、个人与集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基于氏族部落的军事体育教育。

原始社会后期的幼儿“庠”式教育,大致具有三个特点:“长zhǎng者”为主要教师、圈juàn养为主要教育方式、生活经验为主要教育内容。

近代学人林纾shū说:“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大致意思是讲,国家富强的基础在培养儿童,儿童的智慧要豁达爽朗,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句话讲出了蒙学教育的重要性。

自“庠”式教育以来,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算起来近5000年的历史了。

在新时代的今天,抚古追今,抚古惜今,包括果雪儿学前国学教育在内,我们更要做好幼儿教育这篇大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幼儿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