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关于孩子的教育,除了基因遗传的一小部分为不变量,大部分其实是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变得不同,父母的性格、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所处社区等等都是不变量,抛开这些不变量,还有百分之30左右的可控性,我们父母可以支配孩子的成长空间。针对这部分可变量,我们作为父母该冷静下来问问自己,如何教育孩子?
反过来,作为学生。
一直上培训班的孩子会比一直玩的孩子以后生活压力更小一些。
很多时候你觉得孩子那么多课程,肯定会很累,其实他们乐在其中。
六岁以前上什么辅导班,对两个不同的孩子来说,并不会对他们未来人生的差异起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但对同一个孩子来说,多上一门课,可能就给他多打开了一扇门。所以,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选择给孩子报一个班,让他多去见识一个东西。
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来说,首先要培养的,还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本领,包括一个健康的身体,认真的做事态度。
对于培训班,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火中送碳。
一到能学习的年龄,家长们抱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就忙着给孩子报课外兴趣班。那么课外班究竟该怎么报?报多少?谈点自己的看法。
兴趣班五花八门,简言之,也就“文艺、体育和科学”三大类吧。
吹拉弹唱,说(演讲)跳(舞蹈)写(书法)画(美术)等属文艺类;武术、体操、球类等属体育类;航模、天文等属科学类。其中舞蹈可算兼类,既与艺术有关,也和体育沾边。就其作用而言,大体是:文艺类可怡情,体育类可健身,科学类可益智。
一般而言,选班时须综合考虑性别、天赋和性格等因素。如活泼外向有表现欲的可演讲,身体皮实、喜欢打闹的男孩不妨选武术(当然体弱的也可学武术),音质好的可学唱歌,性格娴静的选书画等等。当然,这也与父母遗传、爱好以及家庭氛围等有关。
“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长应注重选可陪伴孩子终生的技艺,作为其特长、爱好。艺不在多,而在精。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可见,培养爱好有多重要。 一艺在手,可以自娱,亦可娱人。独处时,自娱自乐;聚会时,一展伸手。对身心修炼,自信养成,都有莫大好处。一旦兴趣建立了,其意志、情操、自信等自然如影相随,“无心插柳柳成荫”,学业也不会差到哪里。反之,一开始就抱着功利心,奔着与学业挂钩的英语、奥数而去,在孩子对这些学科还没入门时,已经被弄烦了。怎么能学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兴趣班中,离学业最近的应属“书法”。培养孩子对写字的爱好,掌握书写的窍门,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实在是一举数得的好事:从实处讲,可使孩子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中,赢得老师的青睐,从而大大促进学业的成长;从虚处说,怡人悦己,修练身心,受益终生!切不敢以为,现在进入信息时代,写字靠键盘,无需再手写。要知道,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继承、发展、弘扬中华文化,汉字都是最初也是最佳切入点。到任何时候,都不会也不能丢掉。
据报道,书法已纳入中高考考核系统,北京已率先实施。
而且书法的培养不只是能写好字,还可建构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书写是人的第二面孔。即使单从应试角度看,写一笔好字,占诸多优势!
(2015北京中考语文卷)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此外,再报个锻炼体质的班,既是明智之举,也是无本万利的选择。且不说现在的中考已将体育成绩计入总分。单从身体是做好一切的本钱这角度来看,从小养成健身运动的好习惯,其久远的意义和作用,由下面这句名言可知: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这是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教育部长周济代表教育部向全国广大青少年发出的号召。显然,“每天锻炼一小时”最好是从小养成,因为它才是后两句话的基础和保障,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总之,给孩子报班,策略和方向是:身心兼顾,虚实结合。身(实)是强身健体,心(虚)是怡情益智。正如毛泽东一百多年前所言: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会给孩子的未来打好坚实的体质和精神的底子!
特别强调一下,不管选什么班,都须以孩子的兴趣和意愿为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其胃口,自会不遗余力,乐此不疲,且易学成。否则,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很可能会使孩子空耗精力,劳而无功,甚至遗害终生!
总上所述,作为家长,如果你已经给孩子报了三个及以上的兴趣班,那么,孩子可能已“输在起跑线上”了。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兴趣爱好的建立和定型期主要在十岁前。孩子的精力有限,时间更有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