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对一个小家来说,关系着家庭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对新知识的接受,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决定家庭的未来和幸福指数。
进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留守儿童的问题有所缓解,能在附近打工的尽量不远去。在本地有事做,还可以帮老人种地秋收,还可以照顾和督促孩子学习。
但是,有的地方经济不是很发达,就业机会少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就得出去打工,不得不离开家,造成留守儿童的出现,如果打工地方能多的建设一些配套学校,可以让孩子跟随父母去上学,将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父母安心上班,孩子健康成长,家里老人照顾田地,农忙季请假回家帮忙,看望老人。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留守儿童的问题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引起了各级的关注。民政、妇联等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在村一级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问题探寻路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村级留守儿童之家发挥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场地简陋,现有大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都设在村部,只是随便腾了一间房子,挂个牌子,配上桌椅及一些简单的玩具,不能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二是没有专人管理,既使留守儿童来到这里也没人照料,感受不了儿童之家的温暖,也解决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徒有虚名。三是没有专门经费保障。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如果要真正的正常运转,必须有经费保障,如果没有经费保障,就会变成聋子的耳朵。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不能因为好看或为了应付检查搞形象工程,一阵风工程。建议:全国各地村小建制完整,有一支规范化的队伍,设施设备配套齐全,把村级留守儿童之家与村小合并,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做大做强做优,使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圣地,千千万万外出务工父母放心的福地,使未来农村留守儿童和城里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留守儿童是个集合名词,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的贫困,另一方面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
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
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在社会中,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他们的悲苦通常会引起全社会的同情。其实,第一类留守儿童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谓授人以鱼更以渔,正能量的传递需要这些。留守儿童不是都有心理问题的,社会不应再给他们过于沉重的标签。因此,在对于留守儿童的表述方面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下面仅就部分留守儿童,也就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作详细的分析报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