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私有化是不可能的,题主应该是想说教育产业化或市场化。
私有化,是指将原属国有的资产出售给自然人。当年国企改制主要采取这种方式。
上世纪,曾有学者提出教育市场化的构想,但遭到广泛批评,高层最终否决了相关提案。目前我国没有教育市场化的路线图。
教育和医疗,关乎国计民生,都需要投入巨大资源,才能给民众基本的保障。改开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教育投入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GDP的4%)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如果能甩下教育这个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国家的发展应该可以提速。
事实上医疗已经市场化了,但看病难的问题没解决,看病贵却愈演愈烈。国家不得不每年安排巨额(数千亿)资金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不高。
如果教育也实行产业化,则医改的乱象很可能也在此领域重演,民众的获得感将进一步下挫,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
有鉴于此,2007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再次强调了民办教育学校的公益属性,规定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办学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但最近几年大家明显感受到,义务教育学段的民办学校越来越多,收费也很高。甚至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县城,也有年学费上万元的民办初中和小学,而且办学水平并不高。虽然这些民办学校设立之初,基建和硬件投入较大,但按这样的收费标准,收回成本是很快的。
为什么这些高收费学校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呢?有三个原因:
一是适龄儿童少年波峰期到来,全国范围内普遍教育资源不足,县城公办学校无法容纳来自城郊及乡镇进城的非片区生源,只能由民办学校承接。
二是地方正府支持,给地给政策。因为民办学校既能消解城镇化衍生出来的民生问题,又能减轻财政压力(如果新建一所公办学校,软硬件投入不是个小数)。
三是钻了政策空子。《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取得办学收益,这条规定其实形同虚设,民办学校合法转移收益是件很容易办到的事。
最后说教育公平。
我所理解的公平,是机会的公平,而不是结果的公平。如果追求结果的公平,那不叫公平,叫平均。事实证明,所有的平均主义实验都失败了。这个不举例,大家都知道。
公办教育承担托底服务,民办教育提供层次丰富的更多选择——这是我对我国未来教育发展路径的个人判断。
希望大家交流自己的看法。
如果全面实现教育私有化,会有很多孩子因为上不起学被沦为文盲,从建国开始的扫盲运动和扫盲政策就会被抛弃。从现在的私立学校看,比在公立学校的支出费用多几倍甚至几十倍,其实质早就不是义务教育了。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一年就需要交学费3一10万元不等,想一想父母需要挣多少钱才能提供一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如果提供不起,孩子就是新文盲无疑。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收费开始到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费用比以前也高了很多,若再彻底搞教育私有化,国家负担没减轻,家长负担却要更重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