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普通士兵当大佐?你可拉倒吧,就日本人那种军队模式,普通一个大头兵,撑死了也就是个曹长,再往后撅死了,他也爬不上去。
您要知道大佐的职位,在日本人的军队中标配的是联队长,在往上爬旅团长就是少将了。
这么和您说吧,日本人的军队,天花板多的是,曹长是普通人的一个天花板,大佐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生人的天花板,至于能够进入日本陆军大学进行学习的家伙,基本上就是日本高层的代名词,木有天花板。
日本人什么军部啦,参谋本部啦,这省那省的,但凡您能听到的高级指挥机构,那都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人,才有资格进入的体系。
所以这么一说,您就知道了,日本人的军队他是一种精英式的体制,没有相应的学历,压根就爬不起来,高官厚禄想都不用想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人以下克上的事情频发,究其原因就是下边的人想要往上爬,但没有学历绑身,就特别喜欢走近路,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让上层看到他,以期更进一步。
当然了,这么说没啥营养,小编就具体给您说说日本人的这个军队体制是个啥模样的,有兴趣的小伙伴您可以接着往下瞅。
日本人对军事教育的一个发展过程。
这么和您说吧,日本进入到近代,他们对外扩张的渴望程度,那小火苗太平洋里头的水都扑不灭。
那么对外战争,他需要什么呀?他最为重要的是什么呀?
不是武器装备这种硬件,这东西只要综合国力搁在哪里,只要想要随时随地都能搞出来,要多少有多少。
最难办的是,组成军队的各级军官。
所以日本人很重视这一点,以至于他们从小,到中,再到大,都有与之对应的军事学校。
您比方说日本陆军幼年学校,这算是初级的,也是给小孩子们(中学)上的。
接着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算是中级的,是给成人上的,当然这个成人的限度很宽的,四十岁也有上的。
您别乐,这个学校算是,日本人基层军官的培训地,所以年纪大一点,很正常的。
最后就是高级的,这就是日本陆军大学,一旦从这个学校毕业,那基本上升官一路妥妥的,只要能力上去了,中途别被人在战场上给打死了,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跨入了日本军事高层。
一说到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说了,这算是捷径了,直接上了日本的陆大,这日本人可就发达了。
是,没毛病,但一个日本人想要进入他们的陆军大学学校,就一个字——难。
咋回事呢?
日本的陆军幼年学校,他要招生,一般是从日本的初中生中择优录取。取好之后在这里头学习三年,这一通学习,合格啦,您以为就可以直接上陆军士官学校吗?
拉倒吧,不可能,啥叫精英教育,他们是从陆军幼年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取。
同理,日本陆军大学想要招生,那就要从这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择优录取。
怎么个择优录取呢?首先是毕业成绩,然后是去军队实习那么几个月,被他们的联队长之类的上层人物认可,授予尉官的军衔,并且写上一封推介信才成。
您以为这套手续办妥了就能进去吗?不是的,这就回到了刚才的话了,要择优录取。
有人推荐了两三次都进不去。
可见想要进入到日本陆军大学进行学习,这个难度很高的。
以至于,能够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的日本人,都被叫做天保组,没有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仅仅是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日本人,被叫做了无天组。
为什么叫天保组呢?因为当时在日本陆军大学毕业之后,他们都会有一个毕业徽章,这东西看起来就像日本历史上的天保钱,所以就叫了天保组。与之对应的就被叫无天组,意思很简单没有这天保钱。
从这俩名字当中,您就能感觉出来,这两方势力的不对头。
天保组那可是占尽了优势,在日本人的内部,天保组和无天组斗的也是厉害。
如果您感觉不出来啥,说个数据您就明白了天保组和无天组的差别了。
话说日本人从1883年开始招生,到二战结束,一共弄出三千名毕业生。
这时间绝对够长,反过来看看在太平洋战争中担任日本司令官的人,出生天保组的就有几十个人,而与之对应的无天组就少的可怜了,只有三个人而已。
而且您要记住了,这可不是从三千多人里头挑的,毕竟这么长时间有退休的,有已经死亡的,有老胳膊老腿上不了前线的,这些可都不算。
这比例绝对惊人。
只是后来,二战中,随着战事的扩大,日本人玩命的招兵,玩命的动员,部队多了,这无天组才有了机会。但这个机会不仅小,而且也仅仅止步于前线这一级别,至于日本人的高层,无天组的人还是没有机会。
所以无天组和天保组之间的矛盾很大的,最后日本人的天皇也看不下去,双方斗来斗去的,于是下令让天保组,见天没事干不要把那天保徽章挂到胸口上。
从这里您就可以感觉到,无天组和天保组的天花板。就他们两方势力还争抢的头破血流,哪里还能容的下一个普通士兵爬起来的大佐?
所以觉没可能,大佐这个位置,那可是进入到将军级别的关键性位置。
这说的有点远了,咱接着说,日本军事学校的事。
看见吗?就这么一层层的拔,整个过程就是筛玻璃渣子石头子和黄豆的过程。
说道这里,小编就得说上一句,日本人这么大费周章的培养军官,您感觉一个普通士兵,他能出头吗?不可能的,那从这些学校里头出来,还在排队等职位呢?
保不齐那一个家伙运气不好,在战场上被毙了,他们也好有个坐上去的机会,哪能轮到一个普通士兵?
接下来咱说说,日本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军事制度。
这事还得从明治维新说起。
当时的日本政府有两个主要的事要做,一个是对政治体制的改革,另一个就是对他们军队的改革。
关于政治体制,咱丢一边不说,就说这军队的改革。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的天皇那可一脉相承,多少年了没有换过,就有人夸张的说一万年。
咋说呢?天皇的位置是一直有,但这么长时间来,很多时候,军队就不在日本天皇的手里,都在各个藩主手里。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藩主手里真正可以成为士兵的,压根就不是普通人,都是中下级武士,普通人上战场基本上就是随叫随,不叫就搁家里呆着的炮灰,普通人连当兵的资格都没有。
那么这种结构,就照成,日本天皇想要弄一支军队出来,就得从各个藩主手里头抽兵。
这结果如何,就不用小编说了吧,他这天皇整个就是架空的。
现在好不易赶住明治维新了,这日本打算改一改这种现状,把军队抓到天皇的手里,哎,这就有了军事上的改革。
于是日本人的兵部省也被拆分了,变成了陆军省和海军省,又设立了参谋本部,监军部(后来改成了教育总监部)。
其后为了打破武士霸占兵这个职位的制度,也开始从普通人中招募士兵。
这算是框架有了。
那么日本人又是因为啥,动了心思要搞军事学校呢?
他是这么回事?1877年的时候日本发生了西南战争,这场战争规模挺大的,但最后日本政府获胜了。
但这一战,也让日本人清醒的认识到,他们这支新组建出来的军队,压根就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好使。
虽然军队中充斥了很多普通人,但各级军官大多数依然是过去那些武士阶层。
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旧有的武士军官们,对于新式的战法和战斗,有排斥的心里。
这些人和接受过新的军事教育的军官,会在一些问题上,产生矛盾,保不齐激烈的时候,会深化这个矛盾。
所以当时的日本政府,感觉他们干脆就自己搞一个军事学校出来,专门培养军官,向军队源源不断的输送各个阶层的军官。
这想法有了,于是日本人就开始了筹建学校。
那么从这个描述当中,您其实已经能感觉到了,日本人的各级军官从一开始,他们就是打算从学校里头找人,压根就不会想到从军队普通人中挑选。
那么这么做又有啥好处呢?打小就可以对学校学习的人员进行洗脑式的培养,把日本人的天皇形象直接就输入到这些人员的脑子里头。
有什么坏处呢?因为整个军队体制是排外的,而且三个学校念下来,他的思想结构是固化的,对外除了军事,其他都不敏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翻阅资料的时候,总是说日本人一根筋,很古板的,可不是吗?都一个学校毕业出来的,又不和外界接触,跟流水线出来的工业产品有啥区别?
而日本军队特别的喜欢,从幼年学校,到士官学校,再到陆军大学,三个学校一路读下来的人员。
这种人,在日本的军队体制中是最为吃香的。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陆军士官学校,可以由部队推荐上来读,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学校会有四十岁的人再读的原因。
接着说一说,对于三个学校一口气读下来有啥好处,举几个例子,您就知道了。
阿南惟几,朝香宫鸠彦(亲王),石原莞尔,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牛岛满,岗村宁次,土肥原贤二,东条英机等等,瞅着这几个名字是不是很眼熟啊,就这堆人都是三个学校全部上完的人。这样的人,最少都是中将,稀松平常的大将都是轻轻松松拿下。
咱接着说各级学校的事。
首先是日本陆军幼年学校,他这名感觉是招收小学生的,其实不是,他还有一个名,叫陆军中学,招收的是十三到十六岁的青少年。
一开始的时候,日本在东京,仙台,名古屋,大板,广岛和熊本,这六个地方开设了这个陆军幼年学校。
每个学校每年招收的人数仅仅是五十个人,上三年,除了学习中学应该学习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军事技能和所谓的军人精神教育(这东西不用小编解释您也知道)
那么从这里毕业之后,就能直接上日本士官学校了吗?不是的,当时这些人毕业之后,还要进行选考,进入到中央幼年学校,再次学习两年的时间,这毕业之后,还必须进入到军队中作为士官候补生,实习半年,才能进入到陆军士官学校进行学习。
整个幼年学校的教官都是现役军人,退役的都不成。
这个幼年学校成立的比较晚,在1896年成立的。
接着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个成立的早,在1874年就成立了。当时成立这个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日本基层输送军官,所以招收的学员比较多。
据说一期他们最多的时候,就招收到了一千多人,到了二战结束之后,这所学校倒闭,他们一共招收了六十一期,合共三万多人。
日本的下级军官到高级军官,都在这个学校学习过,都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
这种现象,就日本独一家,其他国家是没有的。
那么在这种培训体制下,您感觉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军官,而且这还是在日本政府有意为之下进行的。
您想想二战中,日本人的残忍好杀,估计就能明白很多东西了。
接着是日本陆军大学,这个学校招收的是现役军人(这个可以忽略,你可以认为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招收),年龄也有所限制,少尉得是二十八岁,中尉放宽到三十岁。
另外就是必须得到联队长的认可,拿到推荐信才成。
这仅仅是具有了资格,然后就要经过两次审查。
初审的时候,要考十个科目,听着有点多,但更多的是,一个科目要考两到三个小时。
据说为了应对初审,备考者要准备两到三年的时间。
这一关过了,还有面试,面试不通过的还有好多。
所以这个日本陆军大学的录取率通常只有10%。
那么在这种录取的情况之下,也被日本天皇所认可,最终日本军队高层就逐渐被这些日本陆军大学的人所挤占。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普通士兵想要在日军中成为大佐,难度极高,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大佐也就是西方的上校。
大佐在日军中,一般是现任联队长、师团参谋之类。
师团参谋不谈,我们就看看联队长。
在日军中,联队的兵力一般是3000人以上,是可以独立作战的单位。
日军在距离进攻时,即便是攻打较大的城市,往往1个师团就足够了。
而师团部署攻坚时,如果城市较小,防御较弱,往往1个联队就够了。
如果城市较大,无非也就是二三个联队配合作战。
一般来说,国军想要对付日军1个联队,要至少出动师一级的部队来对付,不然根本就打不过。如果是地方军阀部队,一个军一万人左右,还对付不了日军一个联队。
可见,联队的编制,其实就是国军的旅。
大家下过军旗的都知道,旅长是很大了。
而如果是日军普通士兵,他显然没有上过陆军士官学校。
而日军任何军官,都必须就读过陆军士官学校。日军不存在士兵直接成为军官的说法。
日军高层认为,军官和士官是不同的。
士官最多只需要带领二三十人,但军官不同,可能只会千军万马,必须受过正规军校的教育。
如果士兵没有上过陆军士官学校,他最高也只能做到士官,不能成为军官。
所以,士兵基本不可能成为大佐。
当然,在二战中,由于日军的低级军官匮乏,确实也有选拔少量优秀的年轻士兵破格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的情况。
但是,成为大佐一级的军官,原则上必须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陆军大学是高级军官学习的地方,而且毕业难度很大,门槛很高。
原则上,士兵出生的破格军官,是没有资格进入陆军大学的。
那么,这也不是说他们完全不可能成为大佐,但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实,日本人也是很死板固执的民族,非常讲究按资排辈和资历。
大家如果接触过日本人就知道,比如大家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一般不会和普通大学毕业的混。各有各的圈子,大企业升职加薪也都是按资排辈。
大家都知道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就是因为不是陆军大学毕业生,混到1933年才是步兵大佐。当时,他已经47岁,这个年龄相当大了,要知道,阿部规秀还是正儿八经陆军士官学校毕业,21岁就已经毕业了,混了26年才爬到大佐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