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和居住房不在同一个地址幼升小以什么为准
你们当地的学校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们这边前年是只要片区的住房,房产证是三代以内的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和爸爸妈妈的名字都可以读,去年就变成片区必须有房子而且房产证必须是爸爸妈妈一方的才能读,今年更夸张前几天发下来的公告,今年想读小学必须是片区的房子是爸爸妈妈有住在这里,房产证必须满一年,而且必须是户口在这个房子的地址满一年以上才收其他的一例不收,弄得这边准备升小学不少家长唉声叹气的,现在发这个通告很多都来不及满一年,只能读私立了。我女儿还有两年读小学,到时候又不知道变成什么发样。
建议到孩子就读的学校问清楚,在这里问谁都说不好,如果在像我说的上个小学五花八门的整,到时候做什么都来不急,学校来一句住址不是这里的不收,到时候孩子入学都是个麻烦事,我孩子虽然还有两年读小学,正想着抽个时间把所有该办的全办好,省得到时候做什么都来不及。
户口啊,第一看的就是户口,第一批,房户一致的,第二批,有户口,房子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第三批,有户口的。分完有户口的,再看没有户口有房产证的。一般重点学校前两批次就已经满了。有户口没房产证的,都看运气,一般最终会被分流其他学校。
当然,这只是政策,幼儿园不是太严格,花点钱,走点关系,可能可以进去。
我们家宝宝当年上幼儿园是第二批,没有分流出去,对面一幢的一个小朋友也是第二批被分流出去了。
过几天就要小学报名了,还是第二批,希望不要被分流出去,因为小学就在小区门口。
今年要是分流出去,让爷爷奶奶把那套房子过户给他们儿子(独生子,不存在财产分割问题),下学期或者二年级想想办法插班插进去了。
学区房价格会跌吗?为什么?
谢谢悟空邀请。学区房也是房,当然也会跌。
2014年3月,为了孩子能进入所在区域最好的小学读书,我买了一套二手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学区房。虽然说正式签合同是在3月份(因为9月份入学,7月份基本就要完成报名),但是在春节前就开始看房了,结果和媳妇跑遍了周边的小区,看过的房子不下20套,却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成交,不是因为房主跳价了,就是因为超预算了,要不就是周边设施不好,总之各种原因吧,但是房价却在我们的犹豫之中不断上涨,而且是我们能感觉出来的那种上涨。过了年之后,想想9月份就要入学了,不能再等了,加上年终奖也陆陆续续拿完了,感觉底气更足了些,于是我们出手了,结果非常不幸的时候,差不多是买在几年来房价的最高点,均价大概是5.2万吧,我为此特意找来了当年的二手房成交信息,大家可以看到,那一年3月份是最贵的。
其实,在交钱的时候,我就和夫人说,我们可能要被套在高点了,结果媳妇一脸鄙夷的对我说,担心就别买!但是我们是刚需啊!不买房,孩子就只能在很普通的学校上学,这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情,再贵也要买。
实际上,那年是全国性的房地产调控收紧,两会等重要活动中早已经透露了诸多信息,但是我们被完全被房子遮住了眼睛,只想着一定要把儿子送进他想进的学校,所以是华山一条路,再难也要上,而且因为是二套房,还交了很多税,好在原房主那边情况特殊,就一套房,卖完就出国,帮着省了不少钱,否则按照当时的行情,所得税又要转嫁给我,就更惨了。
总之,那年的房价是一路下跌,我买的那套房子与我买的价格相比,最低的时候看到同小区有人挂牌相差7000每平米,也就是说差不多跌了15%(不过当时有些区域跌的更厉害,最猛的跌了20%的都有),所以,大家能想到我们当时是多郁闷嘛,有段时间,房价在我家里都是禁词,压根没有人谈论,看电视看到相关新闻也是立马就换频道。
当然了,2015年之后,房子一路上涨,很快就解套了,然后去年的时候同小区最高成交单价已经有接近15万的了,虽然不会考虑卖掉,如果从房产价格来说,肯定是赚到了,现在想来,真是非常感谢儿子的那句“我反正不会去XX小学,我就是要去yy小学!”。
所以说,如果大环境不好,房价整体都在下跌的话,就是学区房一样会下跌,只不过学区房因为属于优质资源,相对要更抗跌而已。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学区房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保值的房产,个人觉得学区房的价格是不会跌的;
原因如下;
第一、供需关系;学区房的属性不同于一般的住宅,它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学区”而并非房子本身;而一个好的学区,往往是众多家庭所追随的,毕竟谁也不一样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学区房实际上还是供不应求的,价格也就难以下跌;
第二、必需品;学区房不知何时已经跟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变成了一种生活中“必需的商品”,因为关系到下一代的学习和教育,所以也不得不买,有需求当然也就有市场;
第三、稀缺性;一座城市好的学校就那么几座,而且学校划分的片区还是有限的,但是有上学需求的家庭却成千上万,就算是一些“老破小”的小区,仍然不乏追随者,所以学区房的稀缺性也是房价难以下跌的因素之一;
所以综上所述,从供需关系,稀缺性等方面来看学区房的价格还是比较难下跌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