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国家规定小学标准的班级人数是50~60这个阶段。我所知道的班级人数,一般都超过了45人。只有在比较边远的村小或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刚好达到了标准。
在经历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期间,把所有学校的大班额现象,通通都已经化小为50个左右的班级。这样使得我们的义务教育班额达到了标准。老师们以及从上到下的各级领导,算是松了一口气。
殊不知我们离国家规定的45人,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在我们身边普遍都存在超过50人的班级,但是应该是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
总的来说社区学校的班额都超过了45人啊,每个班额的人数是在50~60人之间。乡镇学校人数就能够轻松达标,保证在40人及以下,最少的也就是十几个学生。一、公立学校数量有限,片区孩子的人口基数增加。
不得不说,这样的现象产生是有它的根源的。从划片招生以来,城区的各小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打破了城区和乡镇人口流动的平衡性,乡镇学校的学生比原来少得多了。
学校在一年级报名的时候,就严格限制了片区内的适龄儿童,必须是年满7周岁,才能入学。这样就大幅的减少一些学生入学,但也有一些个例,导致了每个班的班额有小幅度的上升的趋势。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关系的插班生,也要安排到不满60人的班级就读。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很多的父母,纷纷购置了学区房,为的是让孩子能够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一部分家庭都生了二孩,所以很多的片区,又有许多的小孩子面临着入学的问题。
二、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每年城区都会举行教师选拔考试,在乡镇上教育教学各方面能力优秀的老师,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到城里工作。目的是选拔和填充城区师资力量的不足。
有一部分教师被借调到了政府机关部门工作,他们的编制还没有解决,身份并没有转变或者是脱离教师编制。占了岗位,又不能招考新进教师,在进行核算的时候,很多学校都是处于满编的状态,所以很多学校都有缺人的现象。
三、公立学校的校舍大多老旧,人均校舍占地面积严重不达标。
公立学校很多都是旧校舍,因为修建校舍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比如说在征地修建校舍的时候,村民有很多不配合;政府对相关的事宜,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无果。所以新建校舍,为学生建造更宽敞的活动场地,这件事情就被无限期的滞留下来了。
再者,有些地方有比较适合的、闲置的校舍,但它不属于区级政府管理,领导上报之后协调均无果。市级政府公共财产管理,根本就不考虑区里的公立学校,学生活动场地安全情况的难处。对于闲置的校舍,没办法使用,只能将就着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让学生轮换着进行集体活动。
有的学校甚至把教师的办公室,都腾出来给学生当教室,而选择在楼顶搭起了活动板房,作为教师的这个办公场所。每当风吹得哗啦哗啦响的时候,都给人一种惊悚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身边看到的真实现象,有些是整个年级,放到其他学校去,和别人拼场地,进行教学。我想说的是,教育并不像购物一样,还得“组团”。教育关系着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班级人数的多少,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教学质量的优劣产生影响。真的是印证了一句话,“国家规定的执行,要跑到地方上,还是得经过一段比较长漫长的路程”。
我是忧优纵横侃教育,关注教育热点,关注孩子成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喜欢我,就关注我,有什么想法,大家可以评论区讨论!
国家规定小学标准班级是45人,估计能只有45个学生的班级不是太多。我在四线小城市,我们这边人数在45人以下只有个别农村学校和一些新建的学校,以及小班上课的私立学校。
例如我们这边一个排名第五的小学,今年新校区开始招生,老校区每个班50人以上,新校区每个班不到40个人,主要原因是新校区太偏太远,上学放学不太方便。还有就是一个以小班上课的私立学校,每个班只收30名学生,不过费用比较贵。
所以说,依然存在不少小学班级超标的情况,大概是这几方面的原因:1.从众心理
好学校是每个家长的追求,如果可以的话家长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点的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每个地区的家长对当地的学校情况在心理都有一杆秤,所以就造成了家长跟风上学的情况。
2.划片的问题
现在很多学校采取的都是划片招生,随着二胎的开放,划片范围内生源的情况不太好把握,如果是人口密集的地区,适龄儿童就多,就很容易造成扎堆上学的情况。
3.老师少
虽然年年在招聘,但是年年师资力量不够,随着适龄儿童的增加,如果按照每个班45名学生的标准,必定会造成一些学校教室不够用、老师不够用的情况,所以只能增加每个班的学生人数。
结束语:让每个班级都达到45人的标准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