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重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可以静静的回想下自己的童年,会不会有一种感觉,自己现在的一些坏习惯是不是从下就养成的,做事拖沓,爱抖脚,等等,如果当初爹妈不那么忙,多管管我多好,甚至现在想起来当初打我几顿都值得。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老。这句话还有层更深的意思就是,小时候对孩子的培养会影响他一生,包括好品性,好习惯;大多数小孩子是有样学样,所以作为家长在这个时段对小家伙的影响教育非常重要,甚至要做到“刻意做好榜样”,等他大了些,读小学初中,过上了集体生活,老师的教育又变得至关重要!刚才说的“刻意做好榜样”,不要觉得很虚伪,最近这个词很流行,有本老外的书,最近很火,有兴趣大家自己搜下,就叫《刻意练习》,结果没多久,中国一个清华大学的学霸就跟着出了本《刻意学习》。
好人做到底,标注一下,这个社会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无所谓
注:
《刻意练习》是2016年11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安德斯·艾利克森。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1]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2]
《刻意学习》一书书教你借用数理学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个人成长的问题,作者Scalers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Scalers,清华大学学霸,持续行动践行者,ScalersTalk成长会创始人,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发起人,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作为理性的思考者和干脆的行动者,Scalers善于借用数理学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个人成长的问题,也凭借自己强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出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灼见,例如“输入驱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N阶持续行动”,“学习的‘黑盒’与‘白盒’”等。在持续行动上,依靠行动和学习双系统,实现了认知的升级,成为了领先的少数人。[1]
最后,谢谢头条这个平台,每天给我推送一些似专业非专业的问题给我,哈哈,我也愿意用一些通俗的表达用心帮提问者解惑,因为一直从事教育行业,希望能用绵薄之力,对得起大家的赏脸。上次有粉丝说,Felix.liu,你不爱配图啊,,哈哈,望大家见谅啊,,下次头条推我一个“辛辣”的话题,,我一定配图,哈哈!
----SuperBee蜜蜂超人品牌
教育顾问: Felix.Liu
公众号:SuperBee蜜蜂超人
谢谢邀请!对于学前班的孩子,首要的是基本生活,其次是快乐,最后才是习惯。
学前班孩子刚刚离开家庭,离开父母,首先面临的是基本生活能力不足,吃饭,上厕所,洗脸,刷牙,穿衣服,以及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等等一系列的生活难题,因此,对于他们,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才是最主要的。
在他们逐渐学会各种生活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快乐积极的心态。从家里到学校,从早晨到晚上,从吃饭到活动,处处要让他们感受到快乐。让他们快乐地游戏,快乐地玩耍,大胆地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如果学习生活技能是他们独立生活的开始,那么快乐积极的心态则是在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有了快乐积极的心态,接下来就该是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每天洗脸刷牙,不挑食,不乱丢垃圾,安静倾听别人讲话……
因此,对于学前班的孩子,生活技能和快乐积极的心态,其实比习惯更重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