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一下对中小学生年终期未考试“成绩不公布”的认识。
去年6月1日教育部签发的《未成年人学校规定》:禁止学校、老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于是,在2021的年终考试后,就出现了有些学校把学生成绩都以大部分A的方式下发通知到学生本人和家长。很多家长“不买帐”,议论纷纷。
实际情况,学校里是有一份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表的。家长可能误解了或者不知道:根据《规定》,学生和家长是可以以个人询问查询方式找学校了解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的。
一学期一学年上头,不让家长了解自家孩子在校的各种成绩情况,那是不可能的。
规定不排名,应该做得到。学校完全可以按学生学号顺序如实公布学生在校的真实成绩,不必多此一举去排名。排名的事,真正关心孩子的家长,谁都排得清。
不公开,我认为主要是不大张旗鼓宣传,不仅以学习成绩论成败论“英雄”,更不能有歧视差生现象。就象学生读书学习了一年,年终期终总得有一个全面发展的成绩汇报一样,那是一件十分自然再正常不过的事。要真正做到不公开,是不是不太情理、做起来很难?也顺应不了中考高考是不是?其结果是学校做得到,家长做不到。
要公布成绩,成绩就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健康成长两大方面。成绩公布,主要文化课例如语数物化等,还是适合“百分制”,德体美劳适合ABC等级评分制。这样结合起来,就是一份较实用的学生成绩通知单。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和看法。如与政策有抵触,平台可审核不予通过。
全面发展,回归教育本身。我们这代人中小学无压力,从小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虽然贫穷,但是身体健康,心里健康,思想进步。
如何理解优质教育资源?
一流师资,一流条件,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学校
教育资源是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条件和基础,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前提,也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资源应该包括学校的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物质资源、教师资源。优质教育资源是指对教育教学能起到提升和促进作用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优质”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和丰富。“优质”的体现在于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我们教育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了起来。各种特长班、奥数班纷纷出现,择校热愈演愈烈。“想要进入一所重点中学,有时比上大学还要困难”。这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教育的机会和资源还相当不足。因此,如何加快速度,扩大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更好地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化发展和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基础教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以往教育政策的不当倾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当前由于人们的公民意识逐渐增强,自我权利和教育公平意识日益觉醒,特别是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所以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得到了广泛重视,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中的问题也相应凸显出来了。通过简要的归纳,我们可以明确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数量不足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求受到高质量教育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以总体上说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数量显得极为不足优质教师、优质教育设施都非常有限,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很小。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这一政策目标迄今尚未实现。按世界教育经费平均比值来看,我国学生总数占世界总数的200/0,而教育经费仅占世界教育经费的20/0。由于受经费投入的限制,其他教育资源的发展也相应地受到阻滞,所以出现了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 二是分布不均问题。虽然我国优质教育资源整体上仍显不足,西部地区和边远山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尤其短缺,但与几年前、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相比都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有的地区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优质名校。在有的论者看来,这显然不是优质资源总量多寡的问题,而是资源配置政策出了问题。的确,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问题。表现有三:(1)地区间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不同,教育资源差别很大。这种差别表现在师资、教育条件、教育经费等多方面。其中教育投资总量的不平衡尤其明显。在西部和农村地区,很多学校由于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所以不仅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难以引进,而且学校本身的骨干教师又容易大量流失,由此导致了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情况更加严重。(2)城乡间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有的研究指出,这种不均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上,即城乡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教育经费差异明显。因为乡村学校缺乏城市学校所具有的融资渠道,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又难以缩小农村地区性教育投入的差距。有的研究指出,城乡中小学的师资配置不均衡。农村师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素质亟待提高;城乡优秀师资比例差距较大,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农村师资缺乏新鲜血液;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城乡差距较大。此外,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落后。农村学校的校舍及各教学功能室配置不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部分校园在学生迁走后被废弃或挪作他用,而学生迁入后的学校则出现了原有宿舍、教室、教学设备与学生学习、生活不协调的问题;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和利用率较低。(3)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同一地区的学校整体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学校的差异,城市学校有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及薄弱学校。二是农村学校的差异,农村学校有乡(镇)中心学校、普通学校及村学。无论城乡,这三类学校在办学条件(如校舍,图书馆、阅览室、网络中心、视频中心、电教室、学生机房、多媒体教室等)、师资水平、学校管理、生源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分析告诉我们,造成这些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如经济差距决定了东西部教育的发展程度;其次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市中心倾向和政策,加上精英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所以许多地方政府将教育财政和教师人事制度向所谓重点学校倾斜,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不均。
三是自我造血能力不够问题。一些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边远山区学校的优质资源短缺,即使得到了其他优质名校的资源辐射和优质教育政策的支持,但由于自身力量薄弱,吸收和转化外援的能力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成效受到了影响。虽然外援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有时甚至是比较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