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字屐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誓死抗元的民族英雄。
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20岁的文天祥举进士,状元及第。被任宁海军节度使判官。
史载,文天祥骨鲠钢直,不媚流俗,为国事累忤权臣贾似道,被放外任。咸淳九年(1273)为湖南路(今湖南)提刑,次年改任赣州知府。
1259年,蒙古军大举南下,围攻鄂州(今武昌),南宋君臣大为恐慌,大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赵昀迁都,以避蒙军锋芒,文天祥是主战派,他上书坚决反对,并提出御敌之策,未被采纳。
德祐元年(1275),蒙军再次南攻,沿途攻城拔寨,势如破竹,临安(今杭州)危急,南宋小朝廷下诏令各地“勤王”,只有知赣州的文天祥组织起了一支勤王“义兵”,准备救援岌岌可危的行在——临安。
彼时,友人劝他不要去救临安,说蒙军兵多将广,剽悍善战,朝廷官军尚不是其对手,你这点人马无异于杯水车薪,去也无益。文天祥却认为,国家有危难,号召天下勤王,众人贪生畏死,竟无一人响应,自己深以为恨。现在不自量力,飞蛾扑火,以身赴险,或许天下忠义之士就能闻风而动,前仆后继,国家还可以保全。话毕,他毅然率部出征。
史载,文天祥平时生活豪奢,喜欢宴乐、狎妓。如今见国家危在旦夕,立刻改掉旧习,从此摈弃一切奢靡,以节俭自奉,并将家资全部捐出,以充军饷。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德祐元年八月,文天祥率赣州勤王义兵抵达临安,被委任为平江(今苏州)知府,十月到任。此刻元军已破常州,文天祥派兵援常,被元军击败,右宰相陈宜中、左相留梦炎命文天祥回守临安。
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出任临安知时,元军已经兵临城下。文力主与元军决一死战,而宰相陈宜中却想与元军议和。议和书被送到元军元帅伯颜的手中时,陈宜中缒城出逃,谢太后遂命文天祥为右宰相兼枢密使,代表朝廷赴元营议和。文天祥一到,立刻被伯颜扣押,并被解送至镇江。 不久,文天祥寻机逃出元营,辗转至真州(今江苏仪征),想与真州守将苗再成商议抵抗元军。在此前,从扬州溃逃出来的兵卒传言,说元军秘密派遣一变节宰相到真州劝降,两淮安抚使兼扬州知府的名将李庭芝认为文天祥就是元军派来劝降的奸细,令苗再成诛杀之。苗不忍下手,便骗天祥出城,并出示李庭芝发来的密信,天祥百口莫辩,只好怏怏离去。苗再成派人尾随观察文,如果真是来说降的,便杀掉他。来人与天祥交谈一番,被其一腔忠义所感动,便留下二十名士兵护送他到扬州。到扬州城下已是四更天,听守城将士议论李庭芝下令严防他入城。无奈之下,只得往东而去,路上碰到一伙溃兵,差点遇害。好不容易抵达高邮,再觅海船于四月来到温州。
文天祥在温州期间,上表劝益王赵罡即位,以号召天下军民同心抗元。五月,他跋涉至福州,被宋端宗赵罡任为右丞相。彼时,曾经擅自逃出临安的陈宜中也在小朝廷为相,两人政见不合,七月,文天祥离开福州,以同都督职衔出江西,率兵攻取汀州(今福建长汀)。十月,这位投笔从戎的“状元宰相” 率军连克宁都、南丰、广昌等州县。
景炎二年(1277)正月,元军猛攻汀州,天祥力战不支,引军退至漳州,不久,其降元旧将吴浚前来招降,被文天祥当场吊死。三月,文军开至梅州,五月翻越南岭,再次进入江西境内。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精血抗元,江西各地纷纷响应,文的妹夫彭震龙在永新召集义兵,一举克复永新县城,另一个妹夫孙栗在吉州(吉安)起兵。文天祥在江西得到了很大支持,很快攻取会昌,并在雩都大败元军,又相继攻克、收复了赣州、和吉州的好几个属县。文天祥坐镇兴国,派兵攻城拔寨,收复了一些县城,很多抗元武装都愿意受其节制,一时间声势大振,颇有复兴气象。不久,元军大举反扑,在赣州击溃了文天祥部。元军转攻兴国,天祥被迫率残部北奔吉州,走到半路,惊闻吉州已被元军攻破。八月,来到庐陵,元军紧追不舍,老将巩信领数十勇士死守方石岭峪口,掩护天祥撤退。元军大举追至,巩信拼死阻击,身中数箭,仍死战不退......次日,元军追上了文部,文天祥的妻子儿女均被俘。部将赵时赏冒称文天祥,旋即被杀,文天祥得以乘乱逃脱。
文好不容易躲过追兵,逃到了汀州,沿途收拾残兵败将奔循州(今广东龙川),隐匿于南岭大山中。部属黎贵达信心丧失,密谋降元,被察觉后,天祥立刻将其处决。祥兴元年(1278 )三月,天祥率军走出南岭,进兵至海丰,准备转至潮州。彼时端宗赵罡已经病死,陆秀夫等人立八岁的赵昺为帝,继续打着赵宋的旗号苟延残喘,四处流亡,并号召各地抗元。六月,赵昺小朝廷迁至新会(隶属江门)海中之崖山(古称厓山)。八月,文天祥的老母病死,一个儿子也死了,但他并未退缩,抗元意志也没有衰竭。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1278年12月,忽必烈派大将张弘范、李恒率降附的南宋水军、蒙古骑兵,水陆并进,准备一举歼灭在闽、粤一带坚持抗元的宋军残余势力。十二月,天祥作战失利,退出潮州,转到海丰以北的五岭坡,准备由此退入大山中,据险坚守,不料元军大举追袭而至,部将邹沨自尽殉国,文天祥自杀未遂,被俘。祥兴二年(1279)正月,张弘范指挥元朝水军(大都是南宋降军)大举进攻崖山,宋军在张世杰的率领下拼死抵御。张弘范把文天祥押到船上,逼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天祥严词拒绝,张弘范拔刃相向,天祥口占一绝付之。这就是著名的《过零丁洋诗》。后来,元军一举攻破张世杰船阵,陆秀夫背负幼帝昺蹈海而亡,十余万南宋军民不愿降元,纷纷投入怒海,海上伏尸如麻,南宋小朝廷名实俱亡。赵昺小朝廷灭亡后,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今北京)。
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忽必烈敬文天祥是条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多次劝他投降,均被天祥拒绝。
南宋另一宰相(也中过状元)留梦炎归顺了元朝,得做高官,他奉命到狱中劝天祥识时务,归降大元,被天祥以大义痛加责骂,羞赧而去。忽必烈命投降的宋恭帝赵显去狱中劝降,天祥不愿多谈,只是连声说:“圣驾请回”。彼时,文天祥被俘的妻子儿女也在大都,皆被没为官奴,每天干着粗活,苦不堪言。文天祥知道,只要自己一点头,妻女就能脱离苦海,阖家团圆。但他已决心宁死不降,于是在狱中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其中有“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样正气凛然的佳句。史载,被俘后,他多次自杀,均被看守发现而劝阻。
文天祥在大都被关押了三年,在断然拒绝了忽必烈最后一次亲自劝降后,于至元十九年(1282)被元廷杀害,遇害时年仅47岁。另有史料记载,文天祥遇害前曾请忽必烈允许他出家为僧,从此不问世事,忽必烈考虑到他巨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惟恐其再竖义旗,起兵反元,遂拒绝了他的请求。
据记载,文妻欧阳氏替他收尸时,见他衣带中写有一行小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作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欧阳氏声泪俱下说:“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将丈夫殓葬后,她在坟前自刭(刎)而死。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还有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蒙古人俘虏后送到元朝首都“大都”,在宫中为奴为婢,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不仅如此,蒙古人甚至还让柳女给父亲文天祥写信,字里行间都是透露着生活十分艰苦。
为什么文天祥的妻女会沦落为宫奴,还要逼迫她们写家书呢?其实,这是元世祖忽必烈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迫使他投降元朝。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女的遭遇而变节,在狱中,他的答复信中所说: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简单来说,文天祥知道了妻女的处境,但是为了忠义,死才是他最终的归宿。所以,文天祥被俘后,唯一的要求就是自杀,因为他是一个有气节的男人。他一生只忠于南宋朝,即便是在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后,也不忘初心,只想着为南宋殉国。
文天祥被捕公元1278年十一月,在广州坚持抗元的文天祥将潮州当地的盗贼陈懿赶跑。于是陈懿便勾结元朝大将张弘范一同攻打潮州。某日,文天祥正和士兵们在一个名叫五坡岭的地方吃饭,突然,张弘范率领大部队出现在面前,士兵们见状,纷纷丢下吃的,飞快地钻进草丛中躲藏起来。文天祥想要逃跑却慢了一步,被元军王惟义抓住。
或许文天祥早已想到会有这种局面的发生,在被抓住那一刻,快速拿出随着携带的自杀药品“龙脑”并一口气吞了下去。本以为如此这般,便能为南宋尽忠了,他内心也感到十分的充实。然而药失效了,他并没有死,只好成了元兵的俘虏。
紧接着,他被押送到了潮阳,元兵带他去见主将张弘范,看到文天祥一副铁骨铮铮的样子,士兵们看不惯便呵斥他,大概意思就是说,“败军之将,有什么可豪横的”,并让他行跪拜礼。张弘范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这位在南宋臣民们心中有着非常高地位的男人,看到他即便被俘却依然坚强的性格,坚决不跪,肃然起敬,并用宾客之礼相待。
之后,张弘范想让文天祥写信劝降“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陆秀夫、文天祥并列)。文天祥大笑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在他眼里,国家就是父母,他未能保卫父母,怎么能劝别人背叛父母呢?这让张弘范碰了一鼻子灰。但张弘范仍然不死心,几次三番想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于是文天祥便写了首诗“交差”,也就是千古流传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通过这首诗,能看出文天祥高风亮节视死如归的态度,张弘范自知无法获得书信便不再强逼。然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宋元之间最后的决战在厓山海面爆发,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携带幼帝跳海,南宋宣告灭亡。
在元朝的庆功宴上,张弘范说:“丞相对南宋的忠义已经做到了,现如今南宋皇帝已死,如果你对待大元皇帝能像南宋皇帝一样,你可以做宰相。”令他没想到的是,文天祥十分伤心的说:“国家亡了,但是作为臣子却没有补救的方法,只求速死,不想苟且偷生!”张弘范觉得文天祥的确是个大英雄,感念其对国家的忠心,便派人将他押往京师。
然而,此时文天祥早已经置生死与度外,一心求死,想要追随陆秀夫他们而去。所以在回京师途中,绝食8天,依旧没死。到了京师后,由于两次自杀未果,文天祥只好继续苟活着。在京师的第一天,元兵好酒好肉伺候着,但文天祥却一夜无眠,一直坐到天亮,然后被移送兵马司。
当时正值忽必烈寻找有才能的南宋官员,一个叫王积翁的,极力向忽必烈推荐文天祥。因为在南宋官员心目中,文天祥的地位是超然的,尤其是他的治国才能,无人可及。于是忽必烈便让他劝降文天祥。王积翁见到文天祥,大概说了下来意,文天祥还是摇了摇头说:
“国家亡了,我只能以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
王积翁很理解文天祥的心情,虽然他自己已经是卖主求荣的汉奸,但很佩服文天祥的节操,想保住文天祥的性命。之后,王积翁便约上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求忽必烈释放文天祥做道士。
忽必烈也是听闻文天祥有大才,便让文天祥两个被俘的女儿柳娘与环娘给他写信劝降。文天祥收到信后心如刀绞,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回信说到:“收柳女信,痛割肠胃,谁无妻儿骨肉之情?......”这真是让人不忍心读下多,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看了都要掉眼泪。自此忽必烈知晓文天祥始终不屈,也想要放了他,但最终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有一个叫留梦炎的人,他对王积翁等人说:“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意思就是说:“若是把文天祥放出去,他又在江南号召人民抗元,将置我等十人于何地?”于是留梦炎百般阻挠,最终也影响到了忽必烈的判断,在公元1283年1月9日,忽必烈杀了文天祥,终年47岁。
文天祥死后,妻子欧阳氏被允许为他收尸。之后,同乡张毅夫把文天祥的骨灰带回老家,交给文天祥的继子安葬。此外,留梦炎也被后人称为“宋末第一败类”,最主要的原因,他是直接导致文天祥被杀害的罪魁祸首,还有他帮元朝招降了一大批宋臣,心甘情愿做了元朝的马前卒。
最后想说,历朝历代,总有一些民族的脊梁,使我们知晓民族大义,正因为他们的精忠报国,才使我们汉民族历经磨难却永不消亡!国家也是家,正因为有那么多的英雄舍小家为大家,才会带来社会乃至国家的不断发展强大,每个时代的美好生活都是有一群舍身成仁的时代英雄们创造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