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正文

为什么说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是第一悼亡诗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很多人说苏轼的仕途之路是悲惨,但爱情是幸福。纵观苏轼的一生,爱情确实是幸福的,但不幸的是第一任妻子王弗英年早逝。

19岁的苏轼与16岁的王弗结成了夫妻,二人恩爱有加,可惜妻子命运不好,27岁便离开了苏轼,在与妻子诀别10年后,40岁的苏轼在正月二十日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便写下来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传诵千古的悼亡词,这首词之所以在悼亡词中称为第一,不仅仅是因为苏轼的实力,下面十二十页谈谈对于这首词的看法。

关于“悼念亡妻”有三篇名作,其中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被称为第一悼亡诗词。1、古代著名的三篇悼亡词,分别是:

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贺铸——《鹧鸪天·半死桐》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①第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文欣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②第二首《鹧鸪天·半死桐》全文欣赏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③第三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全文欣赏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被称为第一悼亡诗词的原因分析

论出身,苏轼比不过贺铸和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清朝词人,是康熙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不仅父亲厉害,其母亲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贺铸,同样出身贵族,他是宋太祖贺皇后族孙,媳妇也是宗室之女。同时也是贺知章后裔。只不过长相稍微丑了点,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

苏轼有别于上面两位,他出身寒门,家境并不富裕。虽然不是贵族,但是也是个文人之家,苏轼的父亲苏洵,文学造诣非常高,对苏轼有很大影响,母亲也非常的有才华,据说每天都写文章。

论婚姻幸福度,贺铸和纳兰性德比不过苏轼苏轼有三段感情,巧合的是,三任妻子都姓王,三任妻子分别是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在第一任妻子王弗去世后,苏轼取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之所以取,第一个原因是为了苏迈能得到很好的抚养,第二,这也是王弗的临终嘱托。而王朝云是苏轼的侍女,成年之后收为侍妾,无论三任妻子的出身怎么样,苏轼都对她们同样尊重、讲究平等、互相关爱。

贺铸虽然丑了点,但是作为贵族,找老婆肯定是不愁的,他取到了济国公赵克彰的女儿作为老婆,但是两个人的夫妻感情不是特别好,导致贺铸很郁闷。从合作的这首《青玉案》中便能验证。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纳兰性德有两任妻子,在纳兰性德20岁时,他娶了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卢氏与纳兰性德非常恩爱,但仅3年,却因为难产去世了。之后,纳兰容若续娶了一位比卢氏家室更显赫的官氏,但是二人结婚后没有孩子,曾有人通过纳兰性德的诗词《点绛唇》里的“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这句诗,推测两人关系不好。

在诗词造诣上,纳兰容若、贺铸、苏轼各有千秋。纳兰容若的诗词内容上总体以个人悲愁为主,在清朝能有这样的文学造诣非常了不起。贺铸诗词均善于化用唐人诗歌语句,并加以创造性发挥,贺铸的诗歌在主题内容、风格特点、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都很有特色。而苏轼不仅在文学造诣上很高,他对于人生的态度,都被很多文人都当做典范,并且他还在医药、烹饪、水利等方面都做出过贡献。

【最后总结一下】

苏轼有诗二千七百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是一个大家,在诗、词、文等各个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虽然说文无第一,但是在三首著名的悼亡词中,在出身方面虽然不及纳兰性德和贺铸,但是在文学造诣和夫妻感情幸福度上,苏轼略胜一筹。

综合来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被称为千古第一悼亡词一点都不为过。

囊萤映雪,韦编三绝;耽书成瘾,笃信好学。我是【十二十页】,一名热爱文化的女青年,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一起交流诗词心得,分享诗词感悟。谢谢!

说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是第一悼亡诗词,这是后人给与苏轼所写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的最高评价。

我们先看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亡妻王弗的,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密州知州任上。在这里,苏轼含悲带泪,字字真情,将满腔思念倾注于笔端,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的怀念,缠绵悱恻,浓挚悲凉,催人泪下。

后人为什么对此词评价如此之高,我们得先从悼亡诗词说起。

关于悼亡诗词,自古有之。最早的见于《诗经·唐风·葛生》,这首诗后世给予的评价甚高,在《诗经评释》赞其“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

将悼念亡者入诗,始于西晋文学家潘安。潘安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作《悼亡诗》三首。

此后,悼亡诗几乎历代皆有。悼亡是古诗词一大题材,相比于其他题材的诗词,悼亡诗词数量不多,但知名度都很大。

比较出名的有: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北宋词人贺铸的《鹧鸪天》,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青衫湿遍·悼亡》《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南唐国君李煜的《谢新恩》、李清照的《孤雁儿》等等。

那后人为什么偏偏情有独钟,对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评价如此之高呢,我给出的理由如下:

一、相比而言,此词作者苏轼的名气最大。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1.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号称“三苏”, 八大家,苏家占三,何等厉害。

2.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3. 苏轼二十一岁进京应试,一举成名,轰动京城。在为官的道路上尽管屡屡受挫,但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受百姓拥护。

二、 苏轼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2.第一个将悼亡内容入词的人。《唐宋词鉴赏词典》里指出,“用词写悼亡,是东坡的首创”。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

三、此词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亡妻王弗的。王弗是苏轼老师的女儿,年轻美貌,16岁时就嫁给了19岁的苏轼。

婚后,两个人琴瑟相和,苏轼读书,王弗就在一旁红袖添香,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苏轼是一个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夫妻恩爱,卿卿我我,却阴阳相隔,思念之情可想而知。

公元1075年,苏轼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阴阳相隔十年之久的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四、写法独具匠心,推陈出新。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综上所述,后人横纵对比,综合考量,优中选优,便得出了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是第一悼亡诗词的结论。前两点不免牵强附会,后两点尤为重点。但两者若互为映衬,便会熠熠生辉,岂不妙哉!

您认为呢?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