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回答,没有数学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数学远远不够,这点我很赞同,在中小学阶段,我国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相比美国有明显优势,为什么我国却只有少数的世界级数学家和科学家,远远落后于美国?
在华东师大举行的“中美基础教育论坛”上,专家给出了答案: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的精英教育落后于美国,对“天才”的重视和培养相当不够。 这次会议由教育部和美国亚洲协会、美国州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将中美两国基础教育作比较,两方各有特点,不过从传统重视程度、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供给方面看,我国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相比美国有明显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精英教育也很差。事实恰恰相反,在学术界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的精英赛事———“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美国学生的课题水平和质量、获奖数量和等级,都远远超过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 相比之下,我国学生的平均水平很好,但教育体系并没有给英才少年充分的机会,让他们飞得更高。
目前,在我国极少数大学和个别中学,旨在培养少年英才的“少年班”和“理科实验班”都已取消;基础教育系统也没有专门的天才儿童培养计划……这一切导致我国学生的某方面专长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甚至部分学生的天赋被错误引导。而在全国部分高中盛极一时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虽然聚集了一批天赋优异的少年,但已被多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早就为教育界所诟病。
要开发0-6岁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要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里所谓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是指现在中小学课本里,那些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等纯粹的数学知识,也叫“基础数学”,是专门用来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的、纯粹数学。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暂时撇开具体的内容,以纯粹的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满天下”。果真是这样的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正如这个话题中所言:没有数学万万不行,只有数学远远不够。
陈景润与他的《 哥德巴赫猜想》
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数学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的五官长得漂不漂亮、人体的各个部位长短比例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和人体运动的需求,都与数学密不可分,但是,在人类生活与生存中,如果仅仅只有数学,也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包括宇宙万物中,任何一种事物或物质,都要依赖于其它物质的存在而存在,绝对没有一种物质或事物可以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或宇宙之中。我不是专业的“数学”研究者,所以,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来给“数学”这个名词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此,对于“它的不够”问题,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对于目前的“数学教育问题”,我还是有话可说。
但是,我也不想去空谈目前我们国家在“数学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觉得“空谈误人”,不如聊一聊我是这样教自己家的孩子怎样学数学的问题。今天,只谈“数字”认识的教育方法。
这个的爱因斯坦·华罗庚
现在,我就来谈谈——怎样运用“数字”教学,开发0-6岁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日后进入小学、中学阶段,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在你的宝贝刚刚出生的时候,你在为孩子准备一些漂亮的玩具时,不要只买一个,相同的玩具,或类似的玩具,你要多买几个,至少要买2~3个。
道理很简单:在让孩子开始接触具体物体的时候,就要在他(她)大脑中记忆力和理解力的那张白纸,打上“数”的烙印。
恰恰,我们许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玩具时,总是在追求玩具的质量和种类上花功夫,不去思考——如何对婴幼儿进行“数量”这个概念的渗透教育。
数学家·苏步青年轻的时候
教学小实验1:在“抓握能力”训练中,渗透“数”与“量”的概念当你给一个练习“抓握能力”孩子的一只小玩具时,他会玩得很开心。 在他玩得正开心的时候,你让他的面前出现一个相同的小玩具,这时,看看你的镜头中 都抓拍到了什么?【 你事先准备好的摄像镜头要对准他的眼睛和面部表情】。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这个小实验,可以帮助你家的宝宝比同龄的宝宝,更早的拥有“一个”和“多个”的概念,他会更早的懂得“多”与“少”的区别。
祖冲之——圆周率
教学小实验2:在“认识阿拉伯数字”训练中,渗透 寻找“数”与“量”的内在规律的概念在教孩子认识‘自然数”中的阿拉伯数字时,对于0~100的认识,要根据宝宝的基本情况,分为3~4步走,甚至是5步或六步都可以。
1,、反复训练宝宝认识1~9,在他极其熟练的认识了这9个自然数的时候,开始教他认识10。
2、在孩子熟练认识1~10的之时候,再开始训练他认识11~20这一组数字。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已经不耐烦了,认为我是在忽悠大家,因为这两步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技巧,只是提醒大家:当你在训练你家孩子认识11~20这一组数字时,你不要使用现成的“数字卡片”,要手写训练,而且,你要掌控好你的写字的速度,一定一定要慢于宝贝“读数”的的速度,给他留有期待的时间,培养宝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认识21~60(也可以到70,或者40),对于这个学习的过程,是特别需要家长用心去完成的,因为,这个学习过程,是训练和培养你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提高你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具体操作方法:
在孩子已经认识1~20这两组数字时,当你开始教学孩子认识21~40这二组数字时(同样注意速度的把控),可能你只是需要告诉孩子“21”这个数字的读法,你家聪明的宝贝就会自己悟出22~29这些数字的读法。只是,30、40这两个数字他又会卡住。你正常教他。
卓姥姥作为一个有教育经验的人友好的提醒你:在教孩子认识21~30这一组数字时,你要一边写,一边告诉孩子:“二十后面跟着一个一,就是二十一;二十后面跟着一个二,就是二十二;……”不要小看这个过程,这是你给孩子的大脑中,渗透“事物之间都有规律性”这个概念的。
但是,从30之后的数字,我强烈要求你,不要把开发您家宝贝“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养成主动寻找“数”与“量”的内在规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之“最佳机会”给白白的浪费掉!
这种寻找内在规律的训练,可以让他受用终生。在孩子已经完全掌握了11~40这三组数字时,你就直接写41、51、61、……千万不要在沿用21、22、23、24、……30的教学方法,直接写41、42、43、44、……等等。这是一个不可以饶恕的错误。正确的教学方法是:你一定要直接写出41、51、61、……(限于手机阅读的制约,下面,我把26~30的数字和36~40数字省略掉了)。
11 12 13 14 15 ……
21 22 23 24 25 ……
31 32 33 34 35 ……
41
51
61
把寻找和发现“41~50”,“51~60”,“61~70”……的规律性的问题留给你家的孩子。我家只有三岁的宝宝,我就是这样教给他寻找“21~60数字”之间的规律的……
智力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你用不用心。不要认为学习数学需要特别的才能,那种认为“孩子没有数学天分”的观念已经被我们一些没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又不爱钻研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数学教育的人给夸大了。所以,一定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本文属作者原创首发,任何人未经本人允许,不可转发)
外国大学生做不出我国中学数学题,我们的数学有必要这么难吗?你怎么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