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怎样看待儿童过早接触手机问题?

凡事讲究一个适度的原则。

1.适度地控制孩子使用手机时间

儿童自制力较差,根据孩子的年龄,家长监控使用手机的时间

2.正确引导,了解手机的危害

让孩子了解经常玩手机,对视力、身体发育都有不良影响

3.注意力转移

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转移想玩手机的注意力

4.多陪伴孩子

和孩子多聊天,多出去玩耍,家长也以身作则,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一些班主任教育学生就算了,还要教育家长,这是为什么?

谢谢悟空邀请!

社会上有一种病,叫做职业病。老师的职业病就是说教。有些老师不但教育孩子,还连带教育家长。这让有些人看着就心里不舒服。

我们该怎样看待老师的职业病?

通常来说,患上职业病的人,有着敬业的心态。老师心怀热枕,承载的教育孩子的责任,担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教育下一代的使命,不遗余力完成教育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有敬业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职。

孩子在校学习、生活,出现问题,老师屡次教育不见成效,自然心急,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从源头上解决。生活现实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孩子的身后藏着一个问题的家长。所以,有的孩子出现了问题,在校教育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只好把教育延伸到家长那里,与之沟通,一番说教。

比如孩子身上存在的手机问题。中小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还是有家长给孩子手机。前不久,某老师开家长会,集体上了一课: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家长给孩子一个手机。在谈到家长的“手机瘾”时,老师支招:“在生活习惯的养成上着手,远离手机。如果把手机放在床头,醒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抓起手机;如果把手机放在几步之遥的桌子上,醒来起床可以做好多事情……”

——家长对自己因不良习惯带坏了孩子知道多少?这么大的人自己没活明白,被老师说教,的确令人尴尬,甚至心里不爽,或者心里生厌……

其实,相由心生。对待一件事情的心境,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角度。孩子的教育工程是家校共育的合作项目,目的在于教育出优秀的下一代。倘若有的家长能想到这点,心会自然开朗,也会乐于接受老师的说教,提高家教的“业务”,真正做到家校共育。

从这个问题的内容来看,提出问题的应该是一位家长。从这个问题的语气和态度来看,这位家长在家校共育方面还存在错误认识。对此,我觉得这位家长应该立即反思自身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

首先,应该认识到自身家庭教育职责方面的失职或失责。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往往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是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一个孩子家长逐一见面、逐一沟通的。因此,除非孩子在某一方面存在特别突出或倾向性的问题,老师是不会请家长到学校当面沟通的。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良表现被老师请到学校沟通,说明这位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已经出现了较重的失职或失责。

其次,应该认识到自身在对待老师的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孩子是未成年人,个别时候可能会由于人生阅历、认识问题的片面性等,出现抵触老师、逆反老师的情绪。这个时候,家长作为成年人,应该对孩子加强教育引导,引导孩子尊重老师,毕竟爱老师才能爱学习,也才能有好的成绩。而这个家长在与老师的沟通中,不是态度诚恳地积极交流孩子的问题和错误,不是积极与老师配合寻求孩子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目光狭隘地盯着老师沟通方式、语言态度方面的小瑕疵,抵触老师、挑老师的毛病…,非常不应该。

最后,应该认识到自已辩证地全面认识问题能力的欠缺。第一点已经讲过,非因孩子存在特别突出的问题,或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老师或班主任是不会轻易请家长到学校面谈的。老师能牺牲时间和精力与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家长对老师应有的态度除了感谢,应该还是感谢。可能沟通过程中,老师有言辞激烈的不当之处,但家长作为成年人,应该从中看到老师强烈的责任心,而不是心生不满。老师陪伴孩子一年,家长却陪伴孩子一生,假如老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完全可能对孩子的错误听之任之,毕竟,为孩子错误最终买单的是家长。

别的不多说了,这个家长不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不仅无法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正面榜样,更无法妥善圆满地解决好孩子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最后为这些错误买单的只能是孩子的前途。

读书的意义

怎样看待儿童过早接触手机问题?

孩子的教育,究竟哪个环节最重要?

相关文章:

中国的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征???

《中小学教育》有好几个版本,封皮不同,内容不同,但期刊代码相同,主编相同,怎么回事?

幼儿园班主任如何应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如何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湖南的教师资格考试缴费时间过了,还可以去教育局补交吗?

如何与特殊儿童相处

幼儿教育学重点知识点_幼儿教育学基础重点知识整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