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正文

顺治帝把多尔衮掘墓鞭尸,他又是如何处理多尔衮唯一的孩子呢?

多尔衮一生娶妻10人,却只有一个女儿,名叫东莪。多尔衮死于坠马,开始被顺治追封为义皇帝,但不久便被挖坟掘尸,而她的女儿却没有被处死,反而进行了通婚。

为何顺治对多尔衮如此忌恨,我们得先看看多尔衮干了些什么。

战功赫赫的多尔衮,皇位被皇太极截胡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14子,母亲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阿巴亥,同母的兄弟有阿济格和多铎。

1626年,努尔哈赤率领13万大军亲征镇守宁远城的袁崇焕,却不幸身负重伤,不久便因毒疮发作而去世,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等四大贝勒逼迫阿巴亥为其殉葬,势单力薄的阿巴亥不得不上吊自杀,上吊前,阿巴亥请求诸王:

“我的二个儿子多尔衮、多铎,请帮我照顾一下”(阿济格当时已经成年)

诸王哭着回答说“如果我们不能尽心抚养的话,是忘了父亲的嘱托,所以请放心吧”。

年仅15岁的多尔衮失去双亲,只能与哥哥、弟弟相依为命。不过多尔衮具有卓越的军事天赋,在征战中屡立战功,得到皇太极的重用,在征讨林丹汗时,多尔衮缴获了元朝的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4个字,多尔衮没有据为己有,直接进献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正是凭借此方玉玺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此后论功行赏,24岁的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名列六王中的第3位。

皇太极死后,因为没有立嗣,所以产生了皇位的争夺,按照满族“兄死弟及”和“八旗竞选”(只有主旗贝勒有资格竞选)的传统,当时热门人选只有两位:豪格和多尔衮。

豪格为皇太极长子,多尔衮为皇太极弟弟,两人都为战将出身,立下无数战功,各具优势,难分伯仲。当时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年事已高,无心竞选,主动退出,说“你们选出来我投票就行”,他孙子阿达礼当即同意爷爷的话,不置可否。

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看两方各不相让,当时清朝刚刚建立,政权还不稳固,发生内讧对双方都无好处,所以济尔哈朗提议让皇太极第8子,6岁的福临继位,在此之前,孝庄和多尔衮达成了共识,全力支持福临,济尔哈朗此言一出,多尔衮当即表示支持,毕竟让福临继位和自己执政没什么区别,孝庄也将是自己的女人。

顺治登基后成多尔衮傀儡,憎恨孝庄下嫁多尔衮豪格作为福临的哥哥,迫于局势不得不低头,最终将福临推上了皇位,年号顺治。

按照提议,豪格和多尔衮共同辅佐顺治,但豪格打仗还行,耍心眼却根本比不过多尔衮(毕竟人家年龄也在这儿),所以等顺治登基没多久,多尔衮便率先发难,开始清除异己。

首先,他联合众臣诋毁济尔哈朗建造府邸使用铜器,罢免了其辅政职务,除掉了这一心腹大患。

其后,清朝入关后,李自成盟友张献忠在四川与清朝分庭抗礼,于是多尔衮以顺治名义让豪格进川剿灭张献忠部队,豪格无奈只能出征,历时两年血战后,豪格嫡系部队损伤过半,大伤元气,此时多尔衮却以“纵容部下冒领军功,起用罪人子弟”的借口,将豪格打入大牢,不久,豪格便暴毙狱中,死后被剥夺爵位,十分凄惨,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多尔衮大权独揽后耀武扬威,清朝文武百官对其俯首帖耳,多尔衮自己的王宫修建比皇宫还要豪华,带兵出征时,王公贵族都要列班跪拜,仪式、规格与皇帝无异,他还把皇帝的专用印章放在了自己家里,由此彰显自己的地位。

多尔衮大权独掌,俨然一国之君,拉帮结派,培植党羽,顺治此后回忆说“多尔衮摄制,我只有祭祀能决定,其他国家大事,大臣们都不向我汇报”,多尔衮无奈只能批评大臣们“你们只知道献媚于我,而不知道敬重皇帝”这反映出当时他权力之大已经超越皇帝,顺治帝对此深恶痛绝,但是迫于其势力过于强大,一直等待反击时机。

除了将顺治当成傀儡外,他还和孝庄太后有种说不清的关系,历史中称为“太后下嫁”。

明朝遗臣张煌言《建夷宫词》中描述了具体场景:上寿筋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其实,顺治能够登基,多尔衮居功至伟,孝庄势单力薄,唯有美色可以利用,多尔衮贪恋女色和权力,两者一拍即合,最终有了民间的传闻。虽然正史中并无记载,但有几点史实却可以印证。

顺治将多尔衮封为“皇父摄政王”,皇父为皇帝对父亲的称号。孝庄死后没有与皇太极合葬,而是在死后37年雍正才给下葬顺治陵外,康熙在位时都不敢下葬,因为不合礼法。孝庄对多尔衮百依百顺,毫无办法,这与其泼辣的性格不符顺治对于孝庄的这些传闻十分气愤,同时也不愿意当“笼中鸟”,于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在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对多尔衮的态度变化反映出顺治帝内心的不平1650年12月,多尔衮在塞北狩猎途中不慎坠马受伤,伤情十分严重,没过几天就因伤去世了,时年38岁,正值壮年的多尔衮突然去世让顺治非常震惊,他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在东直门外迎接多尔衮遗体回京,此后不仅按照皇帝的规格厚葬了多尔衮,还追封其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对其后人大家抚恤。

不过奇怪的是,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对多尔衮的态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源于多尔衮的旧部苏克萨哈和张岱等人向顺治帝告密,多尔衮有谋逆大罪,私自制造龙袍,还打算兴兵作乱,他昔日的政敌也纷纷举报多尔衮有不法行为,由此顺治帝为其定了14条大罪。

顺治掠夺了多尔衮生前及死后一切爵位和俸禄,并且对其挖坟掘墓,鞭尸斩首,由此看出他对其恨之入骨。可能一开始顺治不太相信多尔衮真死了,但发现确实如此,自己大权在握后就在众大臣的“撺掇”下开始了报复行为。

在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所著《鞑靼战纪》中有这样的记载,“那是一座豪华尊贵的陵墓,本该是一片清静之地,让亡者在那里安息,但是一群官兵却围住了陵墓,将其破坏,陵墓成为一滩灰烬,亡者被他们挖了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腐朽气味,那是生命完结之后的味道,周围的官兵不时辱骂,可是上面的命令却不得不从。开始时,大家有所不忍心地说:对不起了王爷,要是你索命就去找那个下令的人吗?随后他们用棍子敲打尸体,等破坏到一定程度,又用鞭子抽打,随后还将尸体的脑袋砍掉,将尸体暴露于大众视野。”。

不过100多年后,乾隆皇帝认为“多尔衮是深明大义的忠臣”,不仅恢复了他的称号,将他的陵墓重新修建了起来,每年还给他祭扫,他的理由是“如果多尔衮想称王,早在清朝入关前便以黄袍加身,何须等到顺治登基吗?”

顺治心生不忍,并没有对多尔衮的女儿和他的养子赶尽杀绝虽然顺治对多尔衮十分痛恨,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处死他的女儿和养子,而是放了一马。

多尔衮没有儿子,所以他弟弟多铎就把自己儿子多尔博过继给了多尔衮,没想到多尔衮死后,多尔博受到牵连,被废除亲王称号,恢复多铎子嗣身份。几年之后,多尔博受封多铎贝勒,在30岁时就去世了,乾隆后来为多尔衮平反后,多尔博的子孙后代也沿袭了睿亲王爵位。

多尔衮的女儿东莪格格母亲是朝鲜宗室李世绪之女,史书记载东莪格格和多尔博一同交给信郡王多尼看管,但是对其去向则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东莪格格最后嫁到了蒙古,这也是她身上唯一的利用价值,虽然被消除宗籍,但是清朝与蒙古部落频繁通婚,作为皇室子女,她嫁到蒙古的可能性很大。史书上从顺治7年12月多尔衮去世到顺治驾崩,10年间有两位身份不明的满清女子嫁到蒙古,一位是顺治13年嫁到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另一位是顺治15年嫁给科尔沁台吉鄂齐尔。

根据年龄推算,顺治十三年东莪为18岁儿,顺治十五年东莪为20岁,所以前者可能性更大。

另外,信郡王多尼曾迎娶了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的女儿,也就是巴雅斯护朗的姐姐,由此可见多尼与土谢图亲王巴达礼互换婚亲的概率很大。

还有一种说法,东莪被多尼收养后不堪其辱流落民间,最终嫁给了一名汉人,她出嫁后生活并不好。但她是多尔衮的女儿,又是皇族格格,按照当时汉人对满族的歧视抵抗,满汉之间很难有婚姻,因此,这种说法缺乏根据,实属无稽之谈。

结语:

多尔衮一生战功赫赫,但却突然离世,子女受到牵连,那些王公大臣都树倒猢狲散,这可能就是争夺权力的代价。东莪最后找到了她的归宿,虽然史书并无记载,但相信还算不错,而多尔博家族依然得以延续,毕竟都是皇家血脉,祸不及子女嘛。

多尔衮唯一的女儿名为爱新觉罗·东莪,在父亲被顺治帝掘墓鞭尸后,东莪最终的结局也成了一个谜团。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外出狩猎,结果在狩猎过程中不慎坠马跌伤,在当年十二月,因伤重病逝在喀喇城,年仅三十九岁。

多尔衮的意外身亡,让顺治帝震惊无比,亲自带领王公大臣,身着缟服,前往东直门外五里,迎接多尔衮的遗体,同时,顺治帝下诏,按照帝制标准,为多尔衮举行丧礼。

如果多尔衮没有意外身亡,可能清朝就会是另外一番光景,并且,从多尔衮猝死之前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他并不满足仅仅当一个摄政王,更进一步这种想法,都在他的计划之中,但这一切都随着他的意外身亡戛然而止。

虽然在死后,他被追封为义皇帝,庙号清成宗,让一生未曾坐上皇位的多尔衮,与帝王无异,但不久之后,随着顺治帝态度的突然转变,多尔衮一夜之间又成了罪不可赦之人。

在顺治帝的授意以及大臣们接连不断的弹劾下,最终多尔衮被定下十四条大罪,同时,顺治帝下诏,将多尔衮的所有封典全部夺回,紧接着,更做出了毁墓掘尸的举动,一时间,曾经为清朝建立有着莫大功劳的多尔衮,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一时之间,所有与多尔衮有关的,都成为了顺治帝发泄怒火的对象,按照这种趋势,多尔衮的后人肯定会难逃劫难,而在当时,多尔衮确实有个女儿在世,除此之外,他还有个养子同样也活着,盛怒之下的顺治帝,却对这两人,并未有太多责难。

曾经活着的多尔衮,已经无限接近于皇位。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其生母为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的阿巴亥,在多尔衮出生四年后,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并以“七大恨”昭示天下,开始发动对明朝的进攻。

由于富察的病逝,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被升为大福晋,如此一来,多尔衮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但在努尔哈赤病逝后,其母阿巴亥被皇太极等人逼着殉葬,15岁的多尔衮,不得不用百倍的努力来换取生存空间。

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多尔衮第一次随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此战中,多尔衮以其过人的勇猛,大破敌军,战后,为表彰多尔衮,皇太极赐他“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的美号。

自此,多尔衮开启了连年征战的生涯,从公元1629年起,多尔衮先后参与了多场对明朝的重要战役,击败袁崇焕,招降祖大寿等等,为清朝入关,建立了赫赫战功。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论功行赏之下,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列六王第三,并在多尔衮的建议下,将范文程、鲍承先等文臣分别升迁,利用他们的才智治国,一时间,大清呈现蒸蒸日上的迹象。

如果不是皇太极猝死,这一派君明臣贤的景象,将会延续到清军入主中原,但在公元1643年,由于皇太极猝死在盛京的清宁宫,加之他生前没有明确继承人,让整个局面变得复杂起来。

此时的多尔衮,经过多年统辖六部,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同时,他为清朝立下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再加上背后的两白旗,以及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成为了继承帝位的热门人选。

不过,一部分不支持多尔衮的势力,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为首的几个旗,认为豪格是顺位继承人,因此大力拥立豪格继承帝位。

为何多尔衮会成为皇位竞争者之一,而不是按照地站直继承制让豪格上位呢?是因为当时清军尚未入关,还没有受到汉人的这种立储规则影响,虽然他们支持立长子,但也不排除立兄弟这种方式,因此,战功累累的多尔衮,就没有被排斥在储君人选之外。

至于当时的爱新觉罗福临,还远远排不上队。

在权衡利弊之后,朝中的重臣基本分为两派,一派支持豪格,理由是他是皇太极长子,并且也有不少功劳,于情于理都应该让他继承帝位,这一派的势力,多达六旗。

而支持多尔衮的,在当时只有两旗,也就是说,他面临的局面是,只有八分之二的胜算,按理说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结果,但有一个难题,让其他六旗迟迟不敢下决定。

这个原因就是如果豪格登基,那依照多尔衮的行事风格,他必定不服,起兵作乱那是分分钟的事。

在八旗旗主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双方对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此几乎是兵戎相见,但所有人都保持了最后的清醒,因为他们知道,此时的大清刚刚崛起,如果同室操戈,那这个新生的政权,马上就会四分五裂,一切努力,也会付之东流。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表示可以再立一个皇子为新君,而多尔衮趁机抓住两黄旗“拥立皇太极之子”的漏洞,当即提出,拥戴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

当然,多尔衮选择福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早在皇太极驾崩时,皇太极的妃子孝庄就抢在第一时间找上了多尔衮,提出让福临继位,可以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的条件,在权衡利弊,以及孝庄付出一定代价后,多尔衮最终答应了这个条件。

孝庄付出的代价,在各种版本中传说几多,大部分是孝庄和多尔衮进行了权色交易,这就有了孝庄下嫁多尔衮的说法,不过这些传说,其中漏洞颇多,还有待考证。

同时,选择福临,也是多尔衮的无奈之举,在史料中记载,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并无男丁,如果当时他有儿子的话,这皇位之争,必定会是另一番场景。

对于多尔衮为何只有一个女儿却男丁的原因,也是众说纷坛,比较可信的一种是,在当年的松锦会战 中,多尔衮曾经受伤,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即便是他夺了皇位,日后继承人也是一大问题,冒着生死得来的皇位,最后还是要拱手让人,还不如当个摄政王,荣华富贵过一生。

总之,福临在多尔衮的支持下,成为了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皇帝,史称清世祖。

顺治帝登基后,多尔衮成为了真正的摄政王,权力也更近了一步,由于顺治年幼,朝中大事,均由多尔衮决断,期间,曾有数人向多尔衮进言,请他自立为帝,但多尔衮则将这些人全部处死。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当年四月,在多尔衮的派遣下,清军协同吴三桂,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自此,正式入关,同年的九月,在多尔衮的陪同下,顺治帝以及孝庄太后等一干人等,迁都北京。

入关后,多尔衮的称谓,从摄政王变成了皇叔父摄政王,这标志着多尔衮的地位再次提升,同时,顺治帝下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以便让他“永垂功名于万世”,而在多尔衮的待遇上,更是凌驾于其他诸王以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尔衮多个特殊待遇表明,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清朝的实际掌控者。

比如在他围猎、出师时,所有王公大臣都要聚在一处,等待他传旨,如果他走,还要“列班跪送”,这已经是堪比帝王的待遇。

不仅如此,每逢元旦等重大节日,大臣们在向顺治帝朝贺之后,还要去朝贺多尔衮,同时在上朝时,其他大臣需要在午门外就下轿步行,但多尔衮却可以在午门内,随意下轿。

而这只是众多礼仪中的一部分,在朝堂上,多尔衮更是掌控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顺治二年,有官员上疏弹劾原明朝太子太保冯铨,指责他为阉党余孽,但由于冯铨在降清后表现突出,加之多尔衮出于对整个朝局稳定的考虑,并未对冯铨有任何责罚,反而公开斥责了弹劾之人,这个清朝初期著名的南北党争事件,在顺治帝无法插手下,被多尔衮直接定案。

到了顺治三年,权力日益增大的多尔衮,以每次调兵遣将就必须去皇宫奏请皇帝信符非常麻烦为由,将皇帝玺印直接搬到了自己的府中,更在次年,连向顺治帝行礼都免除了。

尤其在他从“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更让多尔衮与皇帝无异,在他的府门前,整日里络绎不绝的都是前来请示的大臣,而多尔衮也开始直接称诏下旨,官员的任命罢免等事,全出自他一人之口。

更夸张的是,当时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每日里必做的事情,就是要到多尔衮的府前,静候待命。

这一切,都被被顺治帝看在眼中,但即便是再恼火,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知道他能坐上皇位,是靠着多尔衮才得来的。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恐怕顺治这个傀儡皇帝,在某一天就有可能被多尔衮推下去,事实上,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多尔衮已经成为当时清朝的话事人,有朝一日,他当摄政王当腻了,还真会将顺治取而代之。

不过这一切,在顺治七年全部转变。

顺治七年,因多尔衮要追尊其生母阿巴亥,因此回到盛京,祭奠完毕后,在当年十一月,多尔衮前往古北口外狩猎,但在狩猎的过程中,由于马儿受惊,导致多尔衮从马上跌落,造成重伤。

虽经过了紧急救治,但多尔衮还是在当年十二月,因伤重病逝在古北口外的喀喇城,享年三十九岁。

多尔衮的突然病逝,让顺治帝震惊不已,也让整个大清震惊不已,谁会想到权倾朝野、正值壮年的他,会走得如此突然?

不过这已经是事实,随之而来的,就是处理多尔衮的身后事。

考虑到当时的局面,以及多尔衮的功劳和地位,顺治帝决定亲自带着王公大臣,身着身着缟服迎接多尔衮的遗体,并在之后,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而葬礼的规制,一切按照帝级标准举行。

就这样,多尔衮风风光光地被下葬,但这个风光,也就维持了两个多月。

大臣们对多尔衮的翻案,先是从弹劾他的兄弟阿济格开始,上疏揭举阿济格有谋逆大罪,随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等人临阵倒戈,纷纷开始弹劾多尔衮生前所犯之罪。

最终,经顺治帝首肯,给多尔衮定下大罪十四条,紧接着,下令将多尔衮的陵墓夷为平地,并开棺拖出多尔衮的尸体,砍下其头颅,鞭尸泄愤。

此时,距离多尔衮病逝,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

顺治帝对于多尔衮,感情上是十分复杂的,虽说他的皇位得益于多尔衮,但多尔衮对他们母子二人所做的一切,也让顺治怒火滔天,当然,毁墓鞭尸的背后,也不仅仅是顺治帝的个人好恶,更多的是为了当时朝局考虑,同时也能泄愤,顺治帝才有此一举。

在料理多尔衮的同时,他的孩子也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不过,顺治帝并没有殃及池鱼,对多尔衮的女儿和养子,还是网开了一面。

多尔衮的亲生女儿,名为爱新觉罗·东莪,不过这个孩子的生母,传说为是朝鲜的公主。

崇德二年(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多尔衮受皇太极之命,带兵攻打江华岛,此战多尔衮大胜,并俘虏了朝鲜昭显世子李?夫妇。

战后,多尔衮要从朝鲜带走一名女子纳为妃,因此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又称为李恺胤)就将自己的女儿送给了多尔衮,而这个来自朝鲜的公主,就是爱新觉罗东莪的生母。

不过,这种说法并未在正史中记载,多为坊间流传。

但东莪确实在正史中记录为多尔衮唯一的女儿,而在父亲死后获罪,所有荣誉被撸干净后,东莪也迎来了人生的巨变。

多尔衮活着的时候,东莪是权倾天下的摄政王之女,但多尔衮病逝,还被皇帝治罪,她的处境就十分尴尬了。

自古常有罪臣的女眷家属被官卖或者流放,被钉上耻辱柱的多尔衮,如果按照惯例,他的家属自然也会结局凄惨,但顺治帝可能是因为各种因素,最终并没有为难东莪。

只简简单单地下了一道旨意,将东莪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

信郡王多尼是多尔衮的兄弟多铎的儿子,因此,从辈分上来讲,东莪是多尼的妹妹,顺治帝把东莪交给多尼,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最起码两人是兄妹,不至于让东莪流落民间。

但自此之后,关于东莪的记录再也没有,仿佛这个人消失了一样,关于她的下落,有多个不同版本,但根据史料记载,她极有可能在顺治年间,成为了前往蒙古和亲的公主。

还有一种更为离谱的说法,说顺治帝非常宠爱的董鄂妃,正是东莪,不过这也是民间流传的无稽之谈之一而已,东莪的真正下落,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多尔衮的养子爱新觉罗·多尔博,其在多尔衮被治罪后,倒是得到了善终。

多尔博是多铎的第五个儿子,他成为多尔衮养子的时间,是在多尔衮刚刚病逝时,顺治七年,多尔衮因医治无效病逝,因其无子,顺治皇帝下令让多尔博过继为多尔衮的养子,也就是说,多尔博对多尔衮的称呼,从伯父变成了父亲。

而在顺治八年,顺治帝开始对多尔衮清算,将其所有封号追回后,多尔博也被下令重归本宗,依然为为多铎子嗣。

虽然重回本宗,但多尔博并未被打压,在顺治十四年,他还受封多罗贝勒,并一直活到了康熙十一年因病去世,享年三十岁。

而到了乾隆时期,乾隆以多尔衮被诬陷,并开国有功为由,不仅恢复了多尔衮的名誉,追封他为睿亲王,并为他重新修建陵墓,还下诏多尔博仍为多尔衮后嗣,让多尔博的子孙淳颖仍袭睿亲王。

小结:

清朝之所以能顺利入关,多尔衮有莫大的功劳,可以说,清朝的江山,有一部分都是多尔衮打出来的,这也是他能够在皇太极死后,有资格争夺皇位的原因之一,但推举福临上位,也让多尔衮成为了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摄政王,同时也为顺治帝清算他埋下了祸根,在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为了泄愤,对其毁墓戳尸的同时,却放过了多尔衮的女儿和养子,如此做法,不知当时的顺治帝,是出于怜悯还是心中有愧?

日本动漫是否具有教育意义?

顺治帝把多尔衮掘墓鞭尸,他又是如何处理多尔衮唯一的孩子呢?

一些自称练内家拳的人看不起散打、拳击、综合搏斗,为什么他们的优越感那么强?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