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邀请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宋高祖时参加了礼部应试,受到秦桧的排斥导致仕途受阻,宋孝宗即位后,赐为进士,但因为坚持抗金遭到了主和派的反对和排斥,其又生在两宋之交,经历了靖康之耻,民族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使他一生为恢复中原抵抗金兵而奔波劳累,他所写的诗充满斗志,豪放而钢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多数是激发呼吁国家统一的豪迈诗句。其中是在85岁高龄临终时写下了巜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告诫后人中原收复后以告他的在天之灵,可惜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后,奸臣当道的南宋朝廷连暮气将尽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方张之寇的蒙古族大军压境,随之南宋也烟飞灰灭。陆游一生希望南宋收复中原的愿望也万事空。后来就有南宋的刘克庒一首绝句写到了和陆游巜示儿》的相呼应:
不及生前见虏亡,
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
定告王师入洛阳。
但陆游一门子孙确实是忠烈之人,崖山战役宣告失败,为了不当亡国奴,孙子陆元廷忧愤而死,曾孙陆传义绝食而亡,玄孙陆天启及十多万官兵不屈不挠投海自尽,沒有辜负陆游的期望。深受后人的敬仰!近代诗人梁启超高度评价陆游满门忠烈爱国:
诗界千年扉扉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本人只是简单描述有关历史资料,并不完全正确,如有不详之处,敬请朋友们指教更正或留言评论。谢谢!
南宋灭亡后,陆游的子孙是如何“告乃翁”的?
这要从一篇文章说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学大师钱仲联写了关于陆游和陆秀夫的新材料——〈会稽陆氏族谱〉读后记》记载:
“据族谱,乃知秀夫为放翁第六子子布之孙,子布生三子,第三子元楚迁居盐城,秀夫乃元楚之幼子。……而且崖山抗敌,陆氏族人随秀夫同殉国难者达十五人之多“
没错,在钱仲联先生的文章里,陆游的子孙中,便有那位抱着小皇帝跳海的陆秀夫,王师没有北定中原,反而走向灭亡的边缘,陆秀夫用这种悲壮的方式“告乃翁”,虽属无奈,但两位都心怀天下,当得起英雄二字。
陆游告老还乡后,接待了前来拜访的辛弃疾,两人相见恨晚,成为知己,畅谈着胸中愤懑,几句话不离北定中原,收复河山的主题。
最后陆游送给辛弃疾一首诗: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天山挂旆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
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
把辛弃疾比作比管仲萧何都要厉害的人物,对他收复中原给予了厚望。
但是三年后,辛弃疾壮志未酬,带着不甘离开了人世,享年68岁。
此时的陆游以及81岁高龄了,得知自己寄予厚望的好友辛弃疾离开人世,悲痛欲绝,从此卧床不起,弥留之际留下了绝笔《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一位满怀爱国之心的诗人最后的动员令。然而遗憾的是,他的儿孙都没能等来王师北定的那一天,不得收复中原的大业未成,还迎来了胡虏的铁蹄。
德佑二年,蒙古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宋朝军民并没有因此放弃抵抗,三年后,元军在张弘范的带领下猛攻南宋军民的最后一道防线:崖山,崖山之后便是汪洋大海,宋军不敌,全线溃败。
陆秀夫便是这最后防线的一员,看着国家将亡,抱起幼帝投海自尽,爱国军民纷纷坠身入海,唱响了南宋最后的一曲悲歌。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