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方法。从上个学期到现在,我一直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方面进行摸索、探讨,并从不断地探索中,发现以下几种方法对培养幼儿的常规有一定的作用。 一、和孩子共同探讨,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二、通过谈话、故事、儿歌等形式,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 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形象、不断变化的故事,是幼儿所喜欢的活动之一,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所以,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时,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故事等,以此来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1、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弱化其自我中心意识方面: 首先设置了值日生,并让每个幼儿轮流担任。让值日生担负起提醒同伴的责任,这样做效果很好。每天要值日的幼儿因为要提醒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几个值日生担负起原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干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而且,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每人都有提醒别人的义务,这样责任感就培养起来了。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其次通过看图讲述“班级小主人”,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再者,学习儿歌《值日生》,不断强化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最后是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 2、在培养幼儿倾听方面: 我们开展了《我的耳朵灵》的活动,引导幼儿在别人说话时,尊重他人,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在平时的谈话中,提醒幼儿不插嘴,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谈话,等别人说完后才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学期下来,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 3、在培养幼儿轻轻做事情方面: 我们开展了《轻轻地》活动,让幼儿懂得要轻轻做事,不干扰别人,养成关心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4、在进餐方面: 为了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组织幼儿学习了《样样饭菜吃得香》的儿歌、古诗《悯农》,并向幼儿介绍了诗中的含义,让幼儿了解粮食来得不容易。还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已没有了,在进餐时,桌子上、地上、衣服上的饭粒也明显少了,挑食的幼儿也基本没有了。 三、 用音乐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曲,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 四、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因此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总之,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时一会儿、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因此在任何活动中,我都注意要求在先,让幼儿明确规则。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常规。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